「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最近,看了一部很让我震撼的英国BBC纪录片—《人生7年》。


导演用49年,记录了14个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


这些孩子,有人家境优渥,有人出身贫寒,在节目一开始导演就做出了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其实在片子的第一集,孩子们只有7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


7岁的查尔斯、安德鲁、约翰出身上层精英家庭。

他们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会每天看《金融时报》、《泰晤士报》,想好自己要上什么样的学校。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而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甚至,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也许7岁他们还保留着孩子的童真,可到了14岁,这些孩子的差距开始无限拉大。


谈到人生规划,精英层的孩子想当律师,想成为国会议员,对未来有很清晰的想法。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梦想,对未来也没有什么好的规划,能想到的也仅仅是日常的工作。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49年以后,他们的阶层固化了。


那些7岁时就有规划的精英阶层的孩子,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规划,大多上了好学校,找到了好工作,成为了社会精英。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而那些普通阶层的孩子,不出意外的过上了没有超出阶层的生活,或是出租车司机,或在工厂上班,或常常与失业为伴。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阶级,从他们出生那一刻就不可逆转的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底层,这个壁垒桎梏了他们的一生,难以逃离。


而打破这个壁垒平民阶层,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尼克。


出生在乡村的尼克,从小就痴迷于读书,他就读的村校只有一个班级,离家四英里,虽然路途遥远,但父母支持他,能读书是他最开心的事儿。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而那些读过的书,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底色。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他喜欢技术和科技,21岁,他靠自己的能力靠上了著名的牛津大学物理系。


28岁移民美国做核电研究工作,老了以后,他如愿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从乡下小子到大学教授的逆袭,尼克成为14个人中唯一一个从底层实现阶级跨越的人。

阶级是固化的,原生家庭的差异影响了这些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并在之后持续影响他们的选择。


虽然90%的孩子难以抗衡阶级固化的影响,但是,唯一有能力跟阶级抗衡的,就是教育的力量。



家庭教育,是阶级难以打破的原因,也是足以打破阶级的原因。

纪录片中,那些上层阶层的孩子之所以能够继续生活在自己的阶级中,是因为他们能够接受到上层父母良好的引导,父母的眼界、社会关系和引导都会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富家三兄弟从小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懂得了规划人生,社会竞争,并在求学的路上,一点点实现着自己的规划。

而普通阶层的孩子,开始大多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不爱上学,或者早早辍学进入社会,或者很早就进入了婚姻,结婚离婚,为生活周折,甚至到最后要靠政府救济金生活。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而唯一一个打破阶层的尼克,用现实证明了一句话“教育改变命运是一句真理。”

是的,好的家庭教育足以让穷人打破阶层,而不好的家庭教育也足以让精英堕入深渊。

精英层的孩子尼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7岁时尼尔还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父母都是教师,按理来说,他应该可以按照父母的规划成为一个不错的人。


可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流浪汉。


在采访中,尼尔说“父母从来没有把我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只会按照他们的规划要求我,除了学习,他们从未教授我任何社会、人际知识。”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在21岁考试失败后,父母的失望和嘲讽让尼尔极度自卑,最终无法忍受辍学去打工。


28岁失业后,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不愿让父母知道,也不愿继续就业,最终没落为了社会底层的流浪汉。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这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让人感慨。

本是穷人阶层,却靠着良好的教育逆袭到了精英阶层。

本是精英阶层,却因为过度控制的家庭教育丧失了良好的人格,最终成为社会底层。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才是原件,人生如果有100分,那80分是父母给的底色,20分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父母80分的家庭教育没有做好,孩子20分的努力逆袭太难了。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单纯是物质条件,更应该是根植内心的精神教育,性格教育,抗挫教育,这些才是能够帮助孩子走到终点的拐杖。

缺一不可。



说到家庭教育,现在网络上总有种唱衰的论调说“有些孩子,出生就在罗马,读书无用”,“寒门再难出贵子,读书无用”。


寒门逆袭难么?


难,但绝不是不可能,关键还是要看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记得极限挑第四季战曾经用游戏的方式,展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让人印象深刻。


节目组让孩子们站成一排,问了6个问题:


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父母有没有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父母是否支持你学特长,并且你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你有没有出国旅行的经历?

父母有没有承诺过你出国留学?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夸耀并炫耀你?


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可以往前站一步,每一步都是在考验父母的底色,父母的物质能力,认知能力,和精神支持。

无疑,站在前排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原因拥有了先行起跑的权力。

枪声一响,最终先行跑到终点的20个孩子里面,大部分都是站在前排的孩子。

但,我更为站在后排那几个孩子跑到终点而骄傲。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虽然起点不够理想,但他们不放弃的精神让人感慨,相信努力不会被辜负,这一定是父母的教育给予的人格。

所以,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才是家庭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就像《人生七年》纪录片中富二代安德鲁说的: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物,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育儿分享」BBC跟拍49年,14个孩子的经历告诉你:什么决定命运



也许我们不能给到孩子太多的物质帮助,但我可以尽所能地,让自己用向上的姿态去影响孩子,用最大的资源去扶持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帮助孩子。

尽所能之后,我想,每一个孩子都会被奇迹所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