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時期也有令人讚歎的強勢愛國將軍

清朝中後期,皇帝都不怎麼樣,專權的太后也很糟糕,但有才有識有膽並很能幹的大臣倒有幾位:比如,所謂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文人出身,卻能組建湘軍,文治武功,文韜武略,成了清代最被人熱議的人物,受到了近現代很多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的讚賞,當然,曾國藩在被讚賞的同時,也被指責、聲討和批判,畢竟,曾國藩的基本立場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而且,他的雙手沾滿農民起義軍的鮮血,湘軍在攻破南京之後瘋狂殺戮,曾國藩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再如,胡林翼,湖北巡撫,才大心細,為人能屈能伸,胸中頗有韜略,善於協調各方面關係,其靈活的策略使他很有人緣,得到了曾國藩等的讚賞,胡林翼是湘軍高級將領中的一位大能人。

再如,沈葆楨,正氣凜然,心胸坦蕩,敢作敢為,令人當時很多將領佩服;李鴻章,政壇老手,老奸巨猾,有膽有謀,熟知世情,手段老辣,但心術有餘,正氣不足;處理了很多政治外交大事,但或因當時清廷太弱,加上他膽識不夠,所以,往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而本文所讚賞的是清朝名將左宗棠,他一身正氣,膽略過人,勇謀兼備,性格鮮明,令後代很多軍事家和政治人物所佩服。

弱勢時期也有令人讚歎的強勢愛國將軍

左宗棠

如果以李鴻章來與左宗棠對比,清朝這兩位名臣有鮮明的比襯性:一個老奸巨猾,一個胸懷坦蕩;一個深諳世情,陰險老辣,一個脾氣暴躁,敢作敢為;一個幹了令人唾棄的賣國勾當,或許有些不得已,但在洋人面前是一塊“軟骨頭”,賣過罪責是脫不掉的;一個赤誠愛國,在極其艱難的狀況下收復失地,開疆擴土,是響噹噹的硬氣老將軍。

弱勢時期也有令人讚歎的強勢愛國將軍

李鴻章與左宗棠

尤其鮮明的是,在如何對待新疆的問題上,李鴻章和左宗棠這兩位當時的清朝重臣,其態度和意見也是完全相反的。
新疆自漢代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乾隆時代,清軍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亂,收復全部土地,而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便把本是我國“舊疆”的西域命名為“新疆”。可是,隨著清王朝國勢的衰弱,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自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宣佈脫離清廷。之後,俄國乘機佔據了伊犁,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西北。在當時,眼看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就將從大清的實際版圖上被分離出去,清王朝統治階層出現了對待新疆的不同態度。
當時,權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鴻章向慈禧太后啟奏:“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這樣的態度,其實就是主張使新疆從清王朝的版圖中分裂出去,是明目張膽的“敗家子”。
與李鴻章的態度相反,當時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在奏摺中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指出了新疆乃寶地,是不能丟棄的。

左宗棠義正詞嚴地陳述了失去新疆的巨大危害,他分析說:“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冠進尺。”
這分析地非常好,他熟知西北局勢,甚至新疆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收復新疆,乃勢在必行,勝固當戰,敗亦當戰。倘若不戰自退,將萬里腴疆拱手讓與他人,便會成為華夏民族的千古罪人。

弱勢時期也有令人讚歎的強勢愛國將軍

左宗棠雕像

左宗棠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鐵骨錚錚,正氣凜然,在新疆問題上,他的立場是非常堅定的。他在面對疆土淪陷的巨大危機時刻,毅然選擇了為捍衛祖國的疆土而戰,即便當時他已經是年近七旬的姑息老將了,他依然執意領兵奔赴邊疆,捍衛祖國疆土。
從當時的政治局勢看,其實,李鴻章與左宗棠之爭並非是簡單的個人觀點之爭,而是涉及到“海防”與“塞防”的重大分歧,是清朝當時兩種互相對立的政治主張激烈爭鬥的明顯體現。

李鴻章對於天山南北戰場的硝煙,裝作聞而不見,他主張聽之任之,而且,從讓清廷不傷元氣的角度考慮,執意於放棄疆土,將新疆作為瘠薄之地放棄,任憑祖國的土地被分裂出去;而左宗棠則想盡快撲滅硝煙,平息叛亂,收復疆土,保住新疆這一“聚寶之盆”牢牢守護住。

當時,李鴻章獨掌淮軍,平定捻軍功居第一後,歷任湖廣、直隸總督,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各層官員中有不少是他的門生故友,權力很大,而他想丟棄新疆,實質上是棄“塞防”而保“海防”,其根本目的是擴大淮軍實力,強化北洋水師,最終是為了鞏固和加強自己的權力。當時朝野忠臣都知道李鴻章的個人野心,雖有他的門生故吏的支持,但最終正確的主張還是佔了上方。

左宗棠的 “塞防”策略得到更多大臣的擁護,也得到清朝最高統治者的贊同。慈禧太后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於是,這個剛毅、堅韌、雄心未老年的近七旬的老將軍,帶著當年林則徐繪製的新疆地圖,踏上去蘭州的路,為出征新疆作準備。面對著“兵疲、餉絀、糧乏、運艱”的艱難困境,這位老將依然雄心百倍。

光緒二年(1876)春天,左大帥在撤換了一批驕橫荒淫的滿洲軍官之後,整訓好隊伍,率領六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一路西行,浩浩蕩蕩,進軍新疆。
箭在弦上,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1876年,左宗棠指揮多路清軍討伐阿古柏,次年1月佔領和闐(今和田),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阿古柏在絕望中服毒自殺。左宗棠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以收長治久安之效。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時,左宗棠抨擊崇厚一任俄國要求,譴責其輕率定議約章,喪權失地,極力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1880年春,左宗棠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肅州抵哈密坐鎮,命令三路大軍並進,徹底擊潰了阿古柏殘餘勢力,收復大片疆土。1881年初,中俄《伊犁條約》簽定,中國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領土。之後,左宗棠在新疆發展地方經濟,保證軍糧供給,大力興辦屯墾業,其功績遺澤至今。

弱勢時期也有令人讚歎的強勢愛國將軍

收復新疆示意圖

顯然,新疆全境的收復,是晚清歷史上少有的巨大勝利。眾所周知,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在遇到外地時,往往是節節敗退,喪權辱國,幾乎沒有得到過勝利,正是左宗棠為清政府幹成了這最讓國人揚眉吐氣的大事,這也是晚清夕照圖中難得的光彩的一筆。
其實,這也是左宗棠一生最輝煌的一段篇章,他收復六分之一的國土,而且是在清王朝國勢懦弱的情況下,又是在他年近七旬的時候,同時還是在新疆那樣艱難的環境下。

一位古稀老將,策馬揚鞭,收復疆土,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同時也成就了他自己最宏偉的政治軍事功業。

弱勢時期也有令人讚歎的強勢愛國將軍

左宗棠題寫的對聯

左宗棠以書生身份進入湘軍幕府,從謀略人員幹起,之後領兵征戰,經過許許多多次浴血奮戰,率領他的楚軍,戰勝了一個個強硬的對手,此外,他還與朝中勁敵、權勢很大的李鴻章激烈較量,最終,左宗棠成為叱吒風雲的統帥,成了一代名將,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將領之一,成了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把新疆治理得很好,他的好友、浙江巡撫楊昌睿在清廷恢復新疆建省後到西域,據他所見所感,曾寫下了《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其中讚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這表明,在左宗棠的治理下,當時新疆的情景,已經與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完全不一樣了。
左宗棠曾寫有“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的對聯,老將遠征,壯懷激烈,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為守護國家疆土,他心裡清楚,縱然是馬革裹屍,也百折不回。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正是有許許多多像左宗棠這樣的民族英雄,才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據說,收復新疆後,左宗棠專門到福建拜謁林則徐祠,他常以陶澍、林則徐的繼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裡,寫下了引人深思的對聯: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
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