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医药产业:站上产业风口 种好"乡村振兴药"

在龙门县平陵街道光镇村水泉坑村民小组,村民李莉以合作社形式,与村民一起种植200亩中草药铁皮石斛和金线莲,仅自产自销就供不应求。在5月铁皮石斛开花的季节,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广州、深圳、香港过来的都有,都只为看它拍它吃它。”

这是惠州中草药种植的一个缩影。

惠州中医药产业:站上产业风口 种好

今年惠州提出要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新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壮大。具体到以中草药种植为基础的中医药产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中药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种植业,以中药材特色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鼓励山区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建设岭南中药材种植园。

显然,惠州不仅要抢占市场先机,还要谋划以一流环境、一流水平种出一流的中草药,努力走出一条农村兴、农民富、产业旺的发展新路子,让中草药成为“乡村振兴药”。

■机遇

中医药产业发展风口已开启

中医药产业正迎来发展机遇期。在采访中,记者留意到,这个产业从前端的种植到末端的消费均已形成共识。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医药已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从全省来看,今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及,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

就我市而言,惠州正在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博罗县南药产业园入选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根据建设目标,该产业园到2023年将实现南药产业链总产值100亿元,产业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并提供非农就业岗位1万个,引入电商销售额超过10亿元。

惠州象山药王谷种养科技有限公司与新峰药业、罗浮药业达成战略合作,中草药的市场需求如何,其负责人周梓雄曾作过深入调查:仅小叶榕,本地药企罗浮药业一天需要10吨,新峰药业一天最高用过30吨。新峰药业销售超1亿元的感冒灵,主要成分便包含了三丫苦和岗梅这两种中草药。

在他看来,惠州坐拥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山脉,南药资源丰富,古有盛极一时的“洞天药市”,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还有传承历史创新发展的使命。

■行情

农民看到市场潜力积极种植

今年3月22日上午11时,博罗县罗阳街道田牌村的山头来了6位客人,他们是来考察种植中药材三丫苦的可行性的。村民黄浩志带着客人上山参观,详细介绍情况。

黄浩志此前种植的是桉树,随着博罗县启动对桉树产业的改造,寻找替代的种植物成了他的心头大石。2017年,他接触到了三丫苦,经过多番考察,了解市场行情,他毅然承包了村里1000亩地种植三丫苦。

考察完后次日,来自横河镇的2位客人就跟黄浩志签订了种植合作协议,黄浩志提供种苗,按1000元/吨保底回收。

在龙门,李莉及村民种植的石斛、金线莲,走的是有机种植路线,尽管石斛售价达到430元/斤,金线莲售价达到480元/斤,但仅在自己的神草山庄,以休闲生态旅游带动销售、餐饮的模式就供不应求。

村民们也算了一笔账,种植100平方米的金线莲,一年可以收两季,增收5万元,而且只需要闲暇时间管理就行。也因看到市场潜力,自去年开始,村里陆续有3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

放眼全国,种植中草药为农户增收、拉动就业的案例层出不穷。

在广东化州,有近30万农民从事橘红种植加工,到2017年仅种植的产值就有3.6亿元,为农民增收近千万元,化州预计到2020年,橘红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工业产值35亿元。在安徽亳州,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20万亩,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096.8亿元,培育出13家上市企业,280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4个专业的交易市场。仅民生药业集团一家企业就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户2300多户近8000人种植中药材,帮助323户贫困户1105人实现脱贫。

■布局

在重点区域建南药繁育种植基地

据统计,惠州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46万亩,主要品种有沉香、牛大力、巴戟、辣木、淮山、粉葛、艾草、灵芝、石斛等,与云浮、新会、化州、亳州等市种植的南药规模无法比拟。据市农业部门调研,惠州中药材种植绝大部分是林下种植,大田种植的面积小且波动大,没有稳定规模的种植基地。种植规模太小,本地药企的需求无法满足,只能选择外地原料。

当前,我市提出要根据本地南药资源禀赋,考虑整合10个市属国有林场资源,并在东江沿岸、环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等重点区域的周边乡镇重点布局,建设南药繁育、种植基地。

对于博罗南药产业园的建设,市农业农村局透露,惠州拟以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惠州象山药王谷种养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按照博罗县南药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建设博罗南药产业园,总体形成“一核、两区、一谷、多基地”的空间功能布局框架,打造长宁镇罗浮山国药加工区、罗阳街道新峰药业加工区、象头山药王谷岭南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多个南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成打造惠州南药基地。

■种啥

种植本土特色道地药材和本地药企所缺药材

农户最怕的是物贱伤农,如何科学规划选择各地种植品种,保障农户收益,避免盲目种植导致产能过剩,直接关系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的中草药种植刚刚起步,要突出本土特色,塑造品牌。”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调研员李雄兵认为,惠州要把中医药产业发展融入健康湾区发展的大环境中,种植本土特色中药材,实现大湾区各城市中药材种植的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

但是,在道地南药种植和应用方面,惠州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荒地”。李雄兵透露,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近期拟出台一份推进南药产业发展的技术性指导意见,深入挖掘、培育惠州本土道地药材,以抓好中药材种植源头。

市农业农村局则提出,中草药种植宜一方面从现有的链条顺向延伸融合,做强地方中草药品种牛大力、淮山、巴戟等产业;另一方面从产业链逆向延伸融合,打造鱼腥草、岗梅、小叶榕等当地药企缺乏的中草药基地。

周梓雄的惠州象山药王谷种养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产业链逆向延伸融合的成功示范。他在最初筛选品种时,就明确种植不能百花齐放,要有主打产品,要有品牌运作思维。“我们筛选的标准有两个:市场需求量大,收益要比桉树高。”最终药王谷与新峰药业达成战略合作,选择其需求量最大的小叶榕、岗梅、三丫苦等3个品种扩大种植。

药王谷一头对接药企,解决销售问题,一头对接农户,提供种苗并签约确定保底回收价格,这种“药企+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三方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打消了农户担心销不出去的疑虑。

惠东县和岭农贸有限公司则依托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在惠东县安墩、多祝、增光等地试种姜黄、百部等中草药,以标准化种植保障品质,并在订单渠道取得不少于3000元/亩的利润,让当地农户参与种植的意愿空前高涨。

相比于家庭作坊式的种植,这种通过合作打通市场供求端的模式抗风险能力更强。市农业农村局透露,下一步惠州将积极培育壮大龙头带动能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引进和培育壮大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行业协会等经营主体、社会组织,创新建立“龙头企业+乡村(林场)+生产基地+农户+科研院所+品牌”的合作生产模式,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种植生产现代化水平。

■建议

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

中草药种植是高产出高投入产业。据市农业农村局调查,中草药种植亩投入通常在5000元以上,其中种苗成本较大,平均在1000元/亩以上。以产出周期较长的牛大力为例,从种到收需4年时间,从种植到产出亩投入成本需1.3万元(不计地租),而一年生的中草药如溪黄草,种苗成本需2000元/亩,肥料人工成本需5000元/亩以上。

对于当前以合作社模式种植的基地,如李莉的神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周梓雄的药王谷等,与农户合作都是先出种苗,有收成后再扣减种苗费用,提供种苗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中草药种植企业获得的融资渠道窄、机会少,限制了产业的扩大发展。李莉直言,自2014年投身中草药种植以来,已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也尝试去融资,但没成功过。”周梓雄也称,目前中草药种植业企业或者农户基本无法贷到款。

业界建议创新金融模式,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让农户大胆种植,企业大胆研发、加工。

惠州中草药种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可吸纳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实现弯道超车。在产业发展的引导当中,亟需政府高规格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转换管理角色为服务角色,扎扎实实在土地、资金、招商等环节搭好台。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