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洗澡还有假期?民间澡堂何时兴起,洗澡有何讲究?

古人洗澡讲究多

在木盆里洗澡,而不是用流动水沐浴,岂不是越洗越脏?其实,古人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洗完之后,他们不会马上穿衣服,而是事先在洗澡盆旁边的地上铺一张草席,洗完出来站在草席上,用水舀子舀热水再浇一遍身子,把残留的脏水冲干净,之后再用毛巾擦身子。

古人用毛巾也十分讲究,一般会准备两条,一条质地柔软的,用来擦上半身;一条粗糙一点的,擦下半身。这一套洗下来,估计得用时一两个小时,也算是个耗时耗力的事情。

古人洗澡还有假期?民间澡堂何时兴起,洗澡有何讲究?

沐浴用品花样多

既然古人对洗澡有这么多的讲究,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来清洁的呢?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发明了用“淘米水”洗澡的方法,不但可以清洁污垢,而且还能美白嫩肤。但是,这“淘米水”在古代可是极其高档的洗浴用品,只有王公贵族才用得起。而普通老百姓的清洁用品是皂荚。皂荚是一种乔木的果实,长得像豆角似的,天然形成,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因此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时至今日,很多偏远地区还保留着用皂荚洗衣服的习惯。

除了皂荚和淘米水这些天然洗浴用品外,还有人工合成的产品,叫“澡豆”,它是由多种药材和大豆粉混合而成的洗浴用品。因为价格较高,因此只在上流社会流行,穷苦人家可是用不起的。据说,东晋的权臣王敦第一次见到澡豆时还闹出笑话。王敦娶了晋武帝的公主不久,有一次在公主府如厕,出来后,婢女给他端上来一碗澡豆,让他洗手用。王敦不知道澡豆是干吗用的,但是又不好意思问,于是接过澡豆,他看这澡豆圆滚滚的,还有一股豆香味儿,猜想这是吃的,就把澡豆都倒进了水里,然后当豆面儿糊糊吃了。旁边的婢女见状也不好揭穿,只能捂着嘴偷笑,王敦这才知道,自己闹了笑话。

当然,除了澡豆这些基础的清洁用品以外,古人还有一系列的护肤用品。比如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的姑娘们喜欢在浴盆里撒花瓣,这是为了让皮膚更加白嫩光滑。还有则是直接用花草来煮汤,有点像现在的药浴。古代最常见的药浴多是用兰草,这种汤不但可以滋润皮肤,还能让皮肤散发阵阵清香。

古人洗澡还有假期?民间澡堂何时兴起,洗澡有何讲究?

重大祭祀活动前要“斋戒沭浴”

古人洗澡除了为了自身的清洁以外,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含义。不是有句话叫“斋戒沐浴”吗?就是说在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或者诵经念佛之前,要拒绝荤腥,吃素一段时间,把五脏里的脏东西都排出去,然后还要洗澡,彻彻底底地洗,把身上的脏东西统统洗掉,这样才能做到身心干净,才能与神明进行沟通,不然就是大不敬。

《搜神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汉武帝有一年去甘泉宫祭祀,一行人走到渭桥时,突然发现桥下的溪水里有一个女人在洗澡,这个女人身材陉异,胸有七尺长,一看就不是凡人。汉武帝一行人有点被吓住了。正在大家面面相觑之时,一个叫张宽的人说话了,此人精通星象占卜之术,一见此景,顿时明白了,他对汉武帝解释道:“此女是天星,主管祭祀,如果祭祀者斋戒沐浴不干净的话,天星就会出现,在河里洗澡,以作警示,如果此时祭祀者不听劝告,仍然执意往前走的话,不但不能祈求福祉,相反还会招致祸端。”汉武帝这才恍然大晤。这个故事肯定是虚构的,但是古人对于洗澡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澡洗得干净与否,关系着旦夕祸福。

古代还有洗澡假期

既然古人这么重视洗澡,他们究竟多久洗一次呢?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了“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沐浴”的习惯。汉代,为了保证官员们每天香喷喷地来上朝,汉朝政府还制定了洗澡的假期,叫作“休沐”。意思是上五天班,放一天假,这一天专门用来洗澡。难道还有这种好事?估计是汉朝统治者怕官员们不洗澡来上班熏到自己吧。

古人洗澡还有假期?民间澡堂何时兴起,洗澡有何讲究?

帝王们喜欢兴建豪华浴池

古代普通人家洗澡都是用澡盆洗,但古代帝王们就奢侈多了,挖一眼温泉,然后在温泉旁边修建行宫,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比如秦始皇的骊山温泉,唐玄宗的华清池。

秦代时,古人就发现了温泉的神奇功效,不但能舒筋活血,还能治愈疾病。据说,秦始皇有一次到骊山泡澡,突然见一美女站在池水边上,顿时两眼放光,忍不住上前搭讪还出言调戏,惹得姑娘大怒,朝秦始皇就是一口吐沫。秦始皇顿时满脸长疮,疼痛难忍,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眼前的这位姑娘是这骊山上的神女。他马上拜倒在地,请求神女原谅。神女念在秦始皇是初犯原谅了他,还用温泉水给秦始皇洗伤口,结果疮立马就痊愈了。这个故事应该是虚构的,但温泉水的药用功效不容置疑。以至于后世帝王一直都很热衷于温泉,如唐代玄宗时期,李隆基就给杨贵妃建了华清池,让她泡汤,泡完之后皮肤白皙嫩滑。自居易的《长恨歌》里不就说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古人洗澡还有假期?民间澡堂何时兴起,洗澡有何讲究?

民间澡堂和搓澡

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大的商业市镇陆续出现,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后,带动了很多相关的服务行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洗澡堂子。劳累了一天的外地人,在异乡也能舒舒服服地泡个澡解解乏,想想都觉得舒坦。

最早的澡堂子叫“混堂”,估计是指三教九流、各阶层都一起洗澡的意思,交钱就能进。澡堂里有很多水池,水温各不相同,满足大家泡澡的需求。而且这种澡堂子不仅可以洗澡,还有很多配套的服务,如剃头、掏耳朵、洗脚,以及北方人最喜欢的搓澡。

古人洗澡还有假期?民间澡堂何时兴起,洗澡有何讲究?

明朝的扬州流行起了搓澡,是因为那时,各种大型商业市镇都开起了澡堂子,扬州作为大运河的交通枢纽肯定也少不了。扬州有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皮包水是说扬州人喜欢早上吃灌汤包,而水包皮就是指晚上洗澡,洗澡俨然已经成为了扬州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扬州搓澡比较温柔,劲道中和,操作细腻,讲究“四轻四重四周到”。这“四轻”就是指在搓咽喉、胸部、肋骨和小腿这四个部位的时候,力道要轻。后背、肩膀、屁股、大腿这几个地方,就用力使劲儿搓。而像手、脚、大腿根和腋下这些比较容易藏泥的地方,就要细细地搓,名曰“四周到”。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就亲自体验过一次扬州的搓澡,搓得他是龙颜大悦,还题了十八个大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修脚之功,乃肉上雕花也。”有了乾隆这个金牌旅行体验师做代言人,扬州搓澡的名气想不大都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