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製作人和表演者要避免誤入的 5 個“歧途”

也許你已經改正過一些個人製作上的壞習慣,但是也許還有一些你沒注意到的地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 會影像工作流程的 “壞毛病”。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音樂作品出自獨立製作人/藝人,以one-man-band的方式在他們自己的工作室或者臥室裡進行製作。這種工作方式常常能得到很好的結果,讓獨立的創意有更好的機會以完全獨立的視覺展現在歌曲的編排中。但是,完全獨立工作(得不到合作和他人的反饋)也很可能造成各種潛在的問題和限制。

1.不要過分執著於某段想法/段落/旋律/效果

獨立製作人和表演者要避免誤入的 5 個“歧途”

當不同的藝術家和音樂家合作時—— 就算其中一個人明顯是樂隊的leader或者製作人——也總有大量的建議相互碰撞,包括各部分編曲的想法,不同的旋律以及和聲的選擇和可能性。當一群音樂家合作同一個項目的時候,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偶然的碰撞——一個錯誤或者某個部分的誤解——也許還能為曲子和編曲來帶正面的好處。但是獨自工作的時候不會有這些快樂的碰撞,也不會有人跟你分享大量的想法。也許獨立藝術家可以想出很好的點子,但是也許最種得到的結果不如預期來得好。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自我假設問題能夠輕鬆解決,但是事實上往往很可能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合適。對於獨自制作的人來說,當遇到持續的問題的時候,不要寄希望於簡單的修改,也許需要將已有的想法先放一邊,嘗試找點不一樣的方式來繼續歌曲的製作。

放棄一段腦海裡已經成型的的想法非常難,這需要你從某些製作過程中脫離出來,甚至完全跳過這部分,放置一段時間,在短暫的“刷新”之後,你的音樂上的潛意識也許會變得更清晰,能夠得出不一樣的想法,也許結果會變得更好。



2. 不要總是用你的主樂器進行寫作

獨立製作人和表演者要避免誤入的 5 個“歧途”


許多作曲家會傾向於遵循一種熟悉的方法來進行音樂創作:他們坐在自己的主要樂器面前——鋼琴,吉他,鼓,或者其他樂器——嘗試和絃,旋律,節奏等。但是,所有的音樂家都會告訴你,樂手們嚐嚐會陷入已有的演奏習慣裡,這些習慣自然會落在他們的手指底下——他們的手指潛意識地傾向於某些和絃的進行,連復段或旋律的進行。這在進行即興演奏的時候非常有用 – 每個演奏者通過個人準備好的演奏詞彙來進行獨特的音樂闡述,用每個人擅長的方式來進行演奏。

但是在進行創作的早期階段,這有時候會變成作曲家的劣勢。演奏者讓它的手指來指引自己在鍵盤/琴絃上進行演奏,很有可能就會回到習慣的聲音上進行演奏。這某程度上會讓一個人的作品出現“雷同”,很容易給聽眾造成負面印象,但是作曲家本人也許完全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方法是嘗試在不是自己的主樂器上開始製作新的歌曲/項目。顯然,它必須是你可以演奏的樂器,但它不一定是你熟悉的樂器。事實上,在某一樂器上擁有越有限的演奏技巧,就越有可能創作出與你平常(主樂器上全面的音樂技巧)的創作不一樣的想法。比如說,一個鋼琴演奏者往往會熟悉某種和絃的排布,但是當他拿起吉他,因為並不熟悉各種指法,也許在需找試驗的過程中就能獲得更多新的聲音。

即使使用相同的樂器,有時也能碰撞出不同的、不熟悉的或特別奇怪的指法(例如鋼琴上的Eb或F#),也許會因為演奏失誤而獲得新的聲音。對於獨立製作人來說,無論用哪種方式,走出熟悉的演出習慣往往是讓你獲得新的聲音的好方式。

3. 不要在你不會演奏的樂器上偷懶

獨立製作人和表演者要避免誤入的 5 個“歧途”

關於主要樂器和次要樂器,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很多編曲在製作人的主要樂器上投入了更多,而在別的部分稍顯不足。當然,一首曲子裡製作人擅長的樂器佔主要地位當然是沒問題的——這常常也是他/她們音樂標籤化的一部分。我指的是編曲中,某些部分明顯更有創造性,而別的部分相對簡單甚至稍顯敷衍。

你可以嚐嚐聽到錄音中某些非常富有創造力和有趣的部分,比如節奏組,但是編曲中同樣重要的其他部分——比如說鼓或者貝斯卻是有所欠缺的。一條吉他手的solo樂句錄音包含了很不錯的樂句和節奏,但是在和絃上卻是無聊的套路化——無聊的根音、過度重複、機械化的鼓聲等等(通常某種風格里鼓組會有很多細微的變化)

在過去,聽眾有事會把這種當作“小樣”來聽——缺乏來自其他創造性的輸入和獨立的製作人,這樣的曲子缺少成品的感覺,更不用說質量和技術製作水平。

對於獨立製作人來說,需要特別注意那些他們不會演奏的樂器或者說非他們的主要樂器上。也許在這些部分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用於微調、潤色,甚至要比在他們熟悉的主要樂器上花費的時間更多。有時候獨立製作人或許可以轉變一下思路,讓別人參與到這個過程裡面來,但如果不需要他人的幫助的話(通常來說),那麼你就需要做一些額外的學習了。為了更好地瞭解那些不熟悉的樂器的“表演姿勢”和微妙之處,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努力,以減輕獨立製作中由於由認識不足帶來的編曲中樂器之間音樂性的失衡。



4. 不要過分依賴你最愛的預製

獨立製作人和表演者要避免誤入的 5 個“歧途”

說完音樂製作,下一步就是混音,這條建議也許是很明顯的一條,但是我常常看到有人在混音中只是點點他們的預設就完事,我想也許我在這再囉嗦一下比較好。如果你在某個風格里聽一定數量的商業作品,你會發現他們也許會有不少共同點——電平、音色和氛圍等等,但是它們之間又有明顯的不同。甚至同一個音樂人的不同作品中也會有明顯的差別。

作為一個混音師,我知道有很簡單的方法來實現某些效果——給kick和snare掛上EQ的預設,人聲掛上混響,吉他和鍵盤pan到兩邊等等。如果我將這些操作都存成預設,然後在每個工程裡都這麼去做的話,聲音也許還不錯,但是你無法避免各種“既視感”——製作層面上的。這對於獨立製作人來說很常見,他們通常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音樂層面,而把製作放到最後。

對於混音和製作來說,一致性是好的——總體的鼓電平、或者一致的風格里的空間感——但是嘗試不同的手法和效果器也許對於製作來說是尋找新方向的好辦法。

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採樣鼓替代、類似的但是又不一樣的合成器接線、不同的音箱頭模擬、特別的延遲(磁帶模擬)等等。有時候某些音軌早早地確定的聲音,在混音階段對他們進行調整可以有效地為整個作品帶來新鮮感,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5. 不要總聽一樣的播放列表

最後,我要再簡要提醒一下,當談到創造性的努力——任何創造性的努力,特別是獨立製作人,創造力是不會因為你開始某項工作而自己啟動和停止的。從右腦流出的音樂,歌詞和製作想法都是以你曾經接受過的事物作為基礎的——如果說“你吃的東西造就了你”,那麼在音樂創作中,早就你的就是你曾經聽到過的音符。我有的朋友和熟人想聽音樂的時候,他們總會打開同樣的播放列表,對於娛樂來說,這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會喜歡重複聽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創作者,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製作人/音樂人,那麼你就需要往自己的腦袋裡灌輸足夠多的不一樣的曲子。

如果沒聽過別人的作品,那麼所有的想法都需要你自身的思考。而如果你只聽過數量不多的音樂,那麼在你的空白期就不會有太多想法從腦子裡蹦出來。即便是你不喜歡的風格,也能給你帶來有趣的創意,無論是有意的還是潛意識的,你吸收了越多的東西,當你需要挑戰從來沒嘗試過的東西的時候,它們就會派上用處了。

就是這樣——希望這些小建議能夠幫助到那些獨立製作人和音樂人們,希望他們能逃出困惑,製作更多更好的音樂。

(出處:Midif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