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作文“立意”常見的偏差

申論作文“立意”常見的偏差

申論作文“立意”常見的偏差

一、立意不準

“給定資料4”中提到:“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願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請你從對這句話引發的思考說開去,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見解明確、深刻;思路明晰,語言流暢;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總字數800~1000字。

在這道題目中,有的同學抓不住題幹信息,不知道題幹想考的立意是什麼。有的立意為“好政策滿足了公民的意願”,但題幹中,還有後半句“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的性的滋養”。“更”表示遞進,因此立意要注重好政策對公民意願的滿足,但更重要的是滋養公民的理性和德性。

二、另立觀點

給定資料6中劃線句子寫著:“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繫歷史和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2)參考結合給定資料,但不拘泥。

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

題幹中觀點很明確,肯定人文否定科學,但有的同學自立觀點,剝離人文的精彩與科學的呆板。按照自己對人文與科學的理解確定立意,這就是脫離了題幹另立觀點。

三、對策空洞化

主要體現為針對材料中反映的問題提出的對策空洞,不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

一要加強思想教育;(未說明給誰、以什麼方式加強思想教育,教育什麼內容。)

二要加大財政投入;(怎樣加大財政投入,除了加大財政投入是否還有其他途徑以增加投入。)

三要完善法律法規。(完善什麼法律法規,不是隻要是政府就可以立法。權力不明晰導致提對策不具體。)

“公考第一號”微信公眾號長期免費推送公考資料、信息、技巧,需要者請關注該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