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制导炸弹,储备1万枚够用吗?

精确制导炸弹,储备1万枚够用吗?

弹药是战争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对大国来说,已经过去70多年的二战,似乎并不遥远,现代的局部战争也是隔三差五。因此少数几个可以完全自产所有武器的全球性大国,储存的常规弹药,往往数量惊人。比如各种口径的子弹,每年都要新生产上亿发。而储备的数量,更是从十几亿到几十亿发。而各种口径的炮弹。则储备数千万到上亿枚。而且每年还要新生产几百万枚。除了出口,大部分也作为了预防未来大规模战争的基本储备物资。大多数常规非制导的子弹和炮弹,各国大多以三十年为基本有效期。储存期超过三十年以上的炮弹和子弹,大多会通过演习消耗或集中销毁处理掉。那么这里同时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化的战争,精确制导武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比如一枚155口径的制导炮弹,打击效果就可能超过200枚同口径的非制导炮弹的作用。

一枚精确制导的500公斤级的激光炸弹。作用可能超过数百枚非制导的铁炸弹。从这一点上来说,现代化的精确制导武器不但打击效果好,对敌方的心理和现实威慑性更大,而且明显不需要和非制导的炮弹和炸弹一样储备那么多。另外精确制导武器的采购价格,自然是比同体量的非制导武器,高出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这样从军费财务上也限制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储备数量。说起精确制导武器,从洲际导弹一直到短程弹道导弹,都是精确制导武器的范畴,甚至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精确制导武器。不过按照目前的惯例,一般只把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各种战术导弹,算做制导武器的范围。各种弹道导弹。由于平时用的少,大多时候只作为战略威慑存在,因此暂时不计算在这个范围内。现代制导武器引发全球关注。主要还是因为海湾战争。

精确制导炸弹,储备1万枚够用吗?

战斧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打出来的新武器高潮。当然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也是这一类。不过更多的人还是更关注战斧和宝石路炸弹。海湾战争中,美国在内的联军,总共投弹88500吨,包括所有导弹和炸弹、各种炮弹和火箭弹,其中只有大约7.4%为精确制导弹药。也就是投出去的精确制导弹药为6520吨。这6520吨弹药中,包括德州仪器研制的GBU-15激光制导炸弹;900公斤级GBU-24激光制导炸弹;227公斤级GBU-12激光制导炸弹;为了对付萨达姆的超级地堡而用大口径炮管特别紧急赶制的加大号2130公斤级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还有洛克威尔公司研制GBU-15电视制导滑翔炸弹。以及不超过1500枚的战斧导弹。这些密集使用的制导武器,导致了战争的一边倒的结果,震动了全球,。但是实际上也基本打光了美国对地攻击的精确制导弹药的库存。到沙漠风暴行动的后期,很多激光制导炸弹,是临时下的订单。连夜在美国国内的军火工厂赶制。然后再马不停蹄的通过战略运输机在24小时之内空运到中东的基地。

很多刚刚浇筑在炸弹内部的炸药,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彻底冷却,因此摸外壳发现还是热的。可以说这场战争,打光了美国战斧导弹和制导炸弹的库存。而由于伊拉克空军基本不敢应战。美国海空军同样运到战场的大量空空导弹倒是没有怎么消耗。后来在伊拉克的禁飞行动中首次实战的AIM120导弹,美国空军发现非常好用,居然让工厂一口气生产了2万枚。等于把全世界的现役飞机都打下来还用不完。以至于出现了挂十几枚AIM120导弹的F15X这样的奇葩。

精确制导炸弹,储备1万枚够用吗?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的接近20年,美国国内的战斧和激光制导炸弹的库存一直就没恢复。对叙利亚打了100多枚战斧就没弹了。而各种空空导弹,存货又过多。其实谁谁家这些年,各种大大小小的对地精确武器,特别是用在无人机上的灵巧炸弹和对地导弹,也是出口数量惊人。外来的订货比自家的订货多的多,以至于差点因为临时有事而推迟对外发货。而与战斧同类的导弹,则存货量比美国多N倍。瀚海狼山个人认为今后应该以瞄准同时打赢2场持续2个月的高技术战争,来储备精确制导弹药的基数。说到这里,大口径远程制导火箭炮小声说:能把我也算进精确制导弹药里面吗?虽然我已经储备了XX万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