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路上真吃皮帶?吃法竟然還不少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收藏和展示著的一條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帶非常引人注目,皮帶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長征記”3個字。這條皮帶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戰士周國才。但就是這樣一條皮帶,真實見證了長征那段艱辛而充滿希望的歲月。

長征路上真吃皮帶?吃法竟然還不少

紅軍周國才長征中捨不得吃的半截皮帶

野菜、草根畢竟不頂餓,實在餓得不行時,有的紅軍戰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帶,他們便將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帶切成細條嚼進肚子,來充飢救命。紅軍吃牛皮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是煮著吃。先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然後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小心颳去,裡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著吃。紅軍戰士回憶說:“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開水裡煮,然後,再埋在火堆裡烤,藉著裡面沒熄掉的火燒熟。紅軍將士曾回憶說,這是草地上最抗飢的東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裡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起。其實呀,大鍋裡才飄著幾根牛皮絲,看得見,撈不著……他們還據此創作了一首《牛皮腰帶歌》: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

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

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

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

很多紅軍將士直到老年,仍然還會唱這首關於牛皮鞋底的“美味佳餚”歌。

紅軍戰士周國才當時只有14歲,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戰士,到達草地時就只剩下7個人了。進入草地不久,他們班的乾糧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到後來連野菜也找不著了,他們只好開始吃槍帶和鞋上的皮子。可這些東西也沒堅持多久就被吃光了,於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帶煮著吃。

6位戰士的皮帶吃完後,大家對周國才說:“該吃你的了。”戰友們都知道,周國才的這條皮帶是繳獲的戰利品。周國才實在捨不得吃掉自己的心愛之物,可為了抵抗飢餓,挽救全班戰友的生命,他只得將自己的皮帶貢獻了出來。看著心愛的皮帶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裡,周國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當皮帶第一個眼兒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後,他實在忍不住了,哭著懇求戰友說:“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著作個紀念吧,我們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著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飢挨餓,將這吃剩的半截皮帶保留了下來。

在隨後的長征途中,周國才的6位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了延安。為了緬懷犧牲的戰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並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才將這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後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本文原刊於《人民政協報》2016年8月25日10版 春秋週刊

審核:楊春 解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