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价格还能涨一涨

时值秋播,一场大旱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蔓延,考验本已脆弱的油菜产业,导致安徽、江苏、湖北等干旱严重产区菜籽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引发明年夏季菜籽减产预期,叠加国产菜籽销售殆尽、下游油粕价格持续上涨,令市场普遍看好后市,且国际菜籽主要产区“组团”减产,菜籽进口渠道收紧,利多聚集,国产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震荡走高。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11月8日,国内菜籽净货收购价在4900-5200元/吨,较5月上市期价格涨幅达220元/吨;其中湖北新菜籽价格在2.5-2.55元/斤,安徽新菜籽价格在2.45-2.65元/斤,四川新菜籽价格在2.6-2.62元/斤,江苏在2.45-2.55元/斤,加拿大12月船期进口菜籽成本价3580元/吨。

长江中下游产区旱情具象

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7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引发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流域部分旱情快速发展。据中央气象台监测,7月下旬以来,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气温偏高1~2℃,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其中湖北、湖南、江西3省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湖北、江西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中下游地区≥35℃高温日数有2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40天。

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价格还能涨一涨

干旱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湿度持续下降,部分土层薄、扎根浅的植被因缺水出现叶片枯黄、生长迟缓现象,部分受旱严重的植物枯死。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覆盖度显示,2019年8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较近5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中,湖北东部、湖南中东部、江西大部植被覆盖度减少1%~3%,部分地区减幅超过3%。旱情蔓延不仅导致晚稻孕穗抽穗及灌浆受到不利影响,出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状况,也对油菜和冬小麦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不利。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截至11月6日,安徽省小麦未播面积915万亩,其中因旱541万亩;油菜未播面积169万亩,其中因旱158万亩。

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价格还能涨一涨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是我国油菜籽种植大省,据2017年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四省的合计播种面积占到全国的45%,合计产能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预计11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将偏高1℃到2℃,降水偏少约2成到5成,旱情可能会持续或进一步发展,加重2019年秋播油菜种植面积下滑担忧,菜籽总体产量前景不容乐观。由于今年南方夏收菜籽产量较上年减少,在集中上市后商业菜籽库存越来越少,且内蒙古部分地区遭遇旱情,菜籽出现减产,随着双节油脂消费转强和高利润刺激下的生猪养殖需求逐渐恢复,在旱情的催化下,将利于菜籽价格抬升。

进口菜籽供应持续偏紧

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价格还能涨一涨

3月份以来,受进口许可取消影响,我国自加拿大进口油菜籽规模显著缩减。据海关数据,2019年9月,我国菜籽进口量仅为16.09万吨,环比上月增加19.0%,至此,2019年1-9月国菜籽总进口量为234.95万吨,同比去年的361.92万吨下降35.1%。1月和2月油菜籽的进口量分别为65万吨和42.7万吨,3月份则骤降到14.5万吨,因在从加拿大进口的菜籽中查出有害物质,我国海关依法取缔了加拿大两家粮油出口企业向中国出口油菜籽及其产品的资质,导致3-9月我国菜籽进口一直维持疲弱状态。

尽管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同意恢复接受加拿大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输华肉产品卫生证书,但关于加拿大输华油菜籽的情况,未有新的消息传出,预计加拿大菜籽进口仍将受限。根据机构最新船期统计,10-12月国内进口菜籽到港量预计分别为16.6万吨、9万吨、12万吨,而去年同期分别为34万吨、40万吨、39.5万吨,对比来看,四季度菜籽供应仍有不小缺口,进口油菜籽库存数据大概率维持低位。截至11月1日一周,沿海菜籽库存7.7万吨,处于过去五年的新低位置。

不仅如此,受干旱天气影响,今年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乌克兰的油菜籽产量也普遍下降,其中欧盟2019年油菜籽产量预测数据下调到1690万吨,为13年来的最低。全球油菜籽产量预期同比下降,有利于带动国内外油菜籽价格上涨。叠加南美大豆库存日益萎缩,以及我国进口豆类等油料的成本走高,利于菜籽价格上涨。

下游产品方面,10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在未来的消费预期增长及减产忧虑支撑下走势强劲,带动国内整个油脂市场趋强,菜油因供需面偏弱,表现为被动跟涨。但进入四季度窗口,随着天气转凉,油脂需求旺季临近,加之部分企业对菜油存在刚需,如川渝小包装菜油。随着中下游库存消耗,油菜市场有望迎来一波补库潮,加速油厂去库存,进而驱动菜油价格上涨,有望提振国产油菜籽价格继续震荡走高。(作者:徐双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