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價格還能漲一漲

時值秋播,一場大旱正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蔓延,考驗本已脆弱的油菜產業,導致安徽、江蘇、湖北等乾旱嚴重產區菜籽種植面積減少,從而引發明年夏季菜籽減產預期,疊加國產菜籽銷售殆盡、下游油粕價格持續上漲,令市場普遍看好後市,且國際菜籽主要產區“組團”減產,菜籽進口渠道收緊,利多聚集,國產油菜籽價格有望繼續震盪走高。據中華糧網監測,截至11月8日,國內菜籽淨貨收購價在4900-5200元/噸,較5月上市期價格漲幅達220元/噸;其中湖北新菜籽價格在2.5-2.55元/斤,安徽新菜籽價格在2.45-2.65元/斤,四川新菜籽價格在2.6-2.62元/斤,江蘇在2.45-2.55元/斤,加拿大12月船期進口菜籽成本價3580元/噸。

長江中下游產區旱情具象

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7月下旬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高溫少雨,引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長江流域部分旱情快速發展。據中央氣象臺監測,7月下旬以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氣溫偏高1~2℃,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其中湖北、湖南、江西3省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湖北、江西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長江中下游地區≥35℃高溫日數有20~5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5~40天。

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價格還能漲一漲

乾旱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土壤溼度持續下降,部分土層薄、紮根淺的植被因缺水出現葉片枯黃、生長遲緩現象,部分受旱嚴重的植物枯死。衛星遙感監測的植被覆蓋度顯示,2019年8至9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植被覆蓋度較近5年同期明顯下降,其中,湖北東部、湖南中東部、江西大部植被覆蓋度減少1%~3%,部分地區減幅超過3%。旱情蔓延不僅導致晚稻孕穗抽穗及灌漿受到不利影響,出現萎蔫、卡穗、結實率下降等狀況,也對油菜和冬小麥播種育苗等秋種工作不利。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獲悉,截至11月6日,安徽省小麥未播面積915萬畝,其中因旱541萬畝;油菜未播面積169萬畝,其中因旱158萬畝。

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價格還能漲一漲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是我國油菜籽種植大省,據2017年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四省的合計播種面積佔到全國的45%,合計產能佔到全國總產量的43%左右。預計11月,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將偏高1℃到2℃,降水偏少約2成到5成,旱情可能會持續或進一步發展,加重2019年秋播油菜種植面積下滑擔憂,菜籽總體產量前景不容樂觀。由於今年南方夏收菜籽產量較上年減少,在集中上市後商業菜籽庫存越來越少,且內蒙古部分地區遭遇旱情,菜籽出現減產,隨著雙節油脂消費轉強和高利潤刺激下的生豬養殖需求逐漸恢復,在旱情的催化下,將利於菜籽價格抬升。

進口菜籽供應持續偏緊

直面大旱秋播季 菜籽價格還能漲一漲

3月份以來,受進口許可取消影響,我國自加拿大進口油菜籽規模顯著縮減。據海關數據,2019年9月,我國菜籽進口量僅為16.09萬噸,環比上月增加19.0%,至此,2019年1-9月國菜籽總進口量為234.95萬噸,同比去年的361.92萬噸下降35.1%。1月和2月油菜籽的進口量分別為65萬噸和42.7萬噸,3月份則驟降到14.5萬噸,因在從加拿大進口的菜籽中查出有害物質,我國海關依法取締了加拿大兩家糧油出口企業向中國出口油菜籽及其產品的資質,導致3-9月我國菜籽進口一直維持疲弱狀態。

儘管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同意恢復接受加拿大政府主管部門簽發的輸華肉產品衛生證書,但關於加拿大輸華油菜籽的情況,未有新的消息傳出,預計加拿大菜籽進口仍將受限。根據機構最新船期統計,10-12月國內進口菜籽到港量預計分別為16.6萬噸、9萬噸、12萬噸,而去年同期分別為34萬噸、40萬噸、39.5萬噸,對比來看,四季度菜籽供應仍有不小缺口,進口油菜籽庫存數據大概率維持低位。截至11月1日一週,沿海菜籽庫存7.7萬噸,處於過去五年的新低位置。

不僅如此,受乾旱天氣影響,今年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烏克蘭的油菜籽產量也普遍下降,其中歐盟2019年油菜籽產量預測數據下調到1690萬噸,為13年來的最低。全球油菜籽產量預期同比下降,有利於帶動國內外油菜籽價格上漲。疊加南美大豆庫存日益萎縮,以及我國進口豆類等油料的成本走高,利於菜籽價格上漲。

下游產品方面,10月以來,國際棕櫚油在未來的消費預期增長及減產憂慮支撐下走勢強勁,帶動國內整個油脂市場趨強,菜油因供需面偏弱,表現為被動跟漲。但進入四季度窗口,隨著天氣轉涼,油脂需求旺季臨近,加之部分企業對菜油存在剛需,如川渝小包裝菜油。隨著中下游庫存消耗,油菜市場有望迎來一波補庫潮,加速油廠去庫存,進而驅動菜油價格上漲,有望提振國產油菜籽價格繼續震盪走高。(作者:徐雙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