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的三幅古今长联欣赏

都江堰市的三幅古今长联欣赏

都江堰市现今有三幅长联,一是青城山《建福宫长联》,由通江人李善济于清代末年撰写,连同标点符号共468字(下同),刊刻在青城山建福宫。

另一幅为今人撰写共426字,在城区附近的竹林寺等民间。竹林寺长联产生于“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取得辉煌胜利之际。三是邑人梁正辉撰写的《玉垒阁》长联,在民间流传。现将三幅长联都记录如下,供阅读的作古今文化欣赏。

笔者还想说的是,清代人孙髯翁撰昆明大观楼楹联,上下联各90字,全联计180字。起码在四川知道大观楼长联的人多,知道建福宫长联的人少一些。两幅楹联如何?笔者也不好作比较。只是觉得468字的建福宫长联,应该有更多的人知晓。

都江堰市的三幅古今长联欣赏

青城山建福宫图片

一、清代末年《建福宫长联》

上联: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光列宿紫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詹卜冈,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瓦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通江李善济撰)

下联: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宫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往。休提说五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二、今人民间《竹林寺长联》:

都江堰市的三幅古今长联欣赏

都江堰市竹林寺图片

上联:四六分洪鱼嘴,索桥安渡狂澜;两江东去几河,时势易推移。遥想上下五千年:当地有蚕丛开辟、鱼凫成仙,望帝化鹃、鳖灵溯流,开明穿峡、大禹导江、天师传道。李冰治水掘离堆,成就二千二百多载之都江堰。忆国共联合一同抗日救亡,因万顷灌溉使西南为大后方。壮观景来自改革开放,紫坪枢纽且看高峡平湖!噫吁戏,快铁飞车惊世骇俗;高速公路通省达藏,小康生活已经实现。时下人们摘杨子云赋取杜甫诗,集放翁词升庵句。描不尽灾后重建眼底秀色,佳气远来开新貌。

下联:三山半入云烟,重峦叠嶂西瞻;岭回北斗九天,白驹过隙去。俯仰前后历史看:由此始秦统关东、汉灭楚霸,唐皇幸蜀、宋立军州,元建灌县、明居蜀王、青城境幽。清兴保路大运动,推倒历朝历代封建的君主制。自新中华起每届党政领导,全莅临灌口来视察这天府源。好风光正在科学发展,长寿之乡锦绣前程无限!美乎哉,涛翻雪涌浪拍崖岸;雾绕龙腾翡翠山川,群峰耸立层林绿染。幸福我辈乘步云扶梯到擂鼓坪,登玉垒阁望四下。鸟瞰那凤凰涅槃不尽高楼,目穷故里入画图。(文庙山)

三、《玉垒阁楹联》今人梁正辉撰

都江堰市的三幅古今长联欣赏

都江堰市玉垒阁图片

上联:登阁凌霄,望悠悠碧水连天地。依玉垒浮云,赏西山白雪;聆圣塔晨钟,览岷峨绝秀。俯看栏外,广厦琼楼镶翠嵌红,紫坪波静托峰映日;柳岸垂杨泻风隐月,虹桥越浪飞丹溢彩。又有清泓绕郭,锦羽高翔。更喜都江增色,诚迎四海嘉宾。五洞祈康乐,顺自然之道法乎!故发于斯,盛于斯,于斯桃源当护爱。

下联:开流凿峡,承历历宏思惠古今。育千年众庶,滋万顷良田;建华夏伟业,扬汉唐雄威。遥想蜀中,文翁启智修身济世,司马赋辞显义彰仁;少陵退笔忧国哀民,花蕊题诗离泪悲情。乃为史丹留芳,前贤泽被。欣逢社稷重辉,亲睦寰球邦友。九州呈共和,固金瓯之鸿基也!其与此者,成此者,此者功德永铭心。(经作者本人同意,文庙山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