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族的淵源之謎

武夷族的淵源之謎

這是一個神奇的世界,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它每一個遙遠的日子裡,都掩藏著一個遙遠的謎。
這裡有謎一般的故事,這裡有謎一般的風光;在它深邃的懷抱裡,擁有一個又一個未解的秘密。
四千年前有一個神秘的民族,在武夷山一座又一座峭拔的崖壁上,留下了一具又一具神秘的架壑船。
誰知道是怎麼把它架上去的?誰知道為什麼要這樣?
四千年前,是誰在崖壁上留下了這個傳奇?他們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了?
讓我們一同打開塵封的歷史,去尋找他們的蹤跡吧!

秦漢時期,武夷山屬閩越,是閩越人的活動中心。
三千年前,《周禮·夏官》記載:“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之民。”“七閩”,經學家鄭玄註解:“七乃周所服之國數。”《逸周書》載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91)大會諸侯於東部,四方貢獻方物:“東越海蛤,甌人蟬(鱔)蛇”。
再上溯,《商書·伊尹朝獻》中記伊尹為四方令,管理四方部族正東有“漚(甌)深之民等九夷十蠻,越漚(甌)剪髮文身……”武夷山可歸入越漚之中,這是三千五百年前,再上溯,就沒有任何痕跡了。

武夷族的淵源之謎


武夷山一號船棺於1973年經北京大學歷史系碳十四研究室測定,結論是距今3840士90年,樹輪校正為4198年,相當於夏禹之際。
懸棺葬俗是怎樣形成的,似乎還未找到源頭,就已達到了高峰。先民們是怎樣把長約4米,高近1米的龐然大物,密藏在無法攀登的40多米高的洞穴之中?
謎一樣的民族啊。
從船棺葬俗的遺留,是否能發現這個民族蹤跡?
春秋、戰國之際的貴溪船棺,據考察是越人遺蹟。
東漢至唐,湘、川、黔、鄂邊境的五溪蠻,有懸棺葬之俗,為古三苗後裔所為。

武夷族的淵源之謎


三國時浙江臨海境內的“安家族”,葬俗與武夷相似。
晉代,貴州松桃有濮人懸棺。
明代,四川珙縣有都掌人懸棺……
族屬又是這樣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清學者蔡永蒹在《西山雜誌》中論閩地時稱“畲家、疍戶、武夷……即為七閩也。”
武夷是七閩之一麼?謎一樣的武夷族啊!

10000多年以前,閩地就有了人類的足跡,是他們在武夷山繁衍併成長為一個傳奇的民族,爾後又成為百越中的一支?
石鍾健教授在《懸棺葬研究》中論證“武夷”就越國人的始祖“無餘”。武夷山是百越的發源地麼?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及,越為“先禹之苗裔”,越屬夏后氏,它是屬於來自蒙古高原的“狄”人;近來又有人論證東南地區是夏文化發祥地,武夷族是其中的支脈麼?如是,武夷族當與如今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族有十分密切的血緣關係了。

武夷族的淵源之謎


劉蕙孫教授認為夷人最早進入閩浙,武夷族當出於發源於東部沿海的九夷之族。有人以為可能屬太昊或少昊派系,可能是帝舜時代入閩。
曾凡等先生推論,武夷族屬於苗蠻集團的祝融氏後裔巫彭氏(彭祖氏)中的一支,武夷山中流行的彭祖傳說也可為一證。有人以為是史前的古三苗後裔,是蚩尤集團為黃帝所敗後南遷移入武夷的一支,與五溪蠻同源。
唐代賈公彥曾著文:“楚王子叔熊居濮為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2700年前的叔熊避居濮地,爾後才有閩;那麼武夷族是濮人中的一支?

武夷族的淵源之謎


范文瀾先生曾在《中國通史》中稱:“居住在南方的統被稱為蠻族”,武夷族似應算是蠻族中的一支。
當第一具船棺神秘地停泊在武夷山高高的絕壁巖洞之中的時候,就已向世界昭示了武夷族的存在。
武夷族究竟從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