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族的渊源之谜

武夷族的渊源之谜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它每一个遥远的日子里,都掩藏着一个遥远的谜。
这里有谜一般的故事,这里有谜一般的风光;在它深邃的怀抱里,拥有一个又一个未解的秘密。
四千年前有一个神秘的民族,在武夷山一座又一座峭拔的崖壁上,留下了一具又一具神秘的架壑船。
谁知道是怎么把它架上去的?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四千年前,是谁在崖壁上留下了这个传奇?他们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了?
让我们一同打开尘封的历史,去寻找他们的踪迹吧!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
三千年前,《周礼·夏官》记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之民。”“七闽”,经学家郑玄注解:“七乃周所服之国数。”《逸周书》载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91)大会诸侯于东部,四方贡献方物:“东越海蛤,瓯人蝉(鳝)蛇”。
再上溯,《商书·伊尹朝献》中记伊尹为四方令,管理四方部族正东有“沤(瓯)深之民等九夷十蛮,越沤(瓯)剪发文身……”武夷山可归入越沤之中,这是三千五百年前,再上溯,就没有任何痕迹了。

武夷族的渊源之谜


武夷山一号船棺于1973年经北京大学历史系碳十四研究室测定,结论是距今3840士90年,树轮校正为4198年,相当于夏禹之际。
悬棺葬俗是怎样形成的,似乎还未找到源头,就已达到了高峰。先民们是怎样把长约4米,高近1米的庞然大物,密藏在无法攀登的40多米高的洞穴之中?
谜一样的民族啊。
从船棺葬俗的遗留,是否能发现这个民族踪迹?
春秋、战国之际的贵溪船棺,据考察是越人遗迹。
东汉至唐,湘、川、黔、鄂边境的五溪蛮,有悬棺葬之俗,为古三苗后裔所为。

武夷族的渊源之谜


三国时浙江临海境内的“安家族”,葬俗与武夷相似。
晋代,贵州松桃有濮人悬棺。
明代,四川珙县有都掌人悬棺……
族属又是这样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清学者蔡永蒹在《西山杂志》中论闽地时称“畲家、疍户、武夷……即为七闽也。”
武夷是七闽之一么?谜一样的武夷族啊!

10000多年以前,闽地就有了人类的足迹,是他们在武夷山繁衍并成长为一个传奇的民族,尔后又成为百越中的一支?
石钟健教授在《悬棺葬研究》中论证“武夷”就越国人的始祖“无余”。武夷山是百越的发源地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越为“先禹之苗裔”,越属夏后氏,它是属于来自蒙古高原的“狄”人;近来又有人论证东南地区是夏文化发祥地,武夷族是其中的支脉么?如是,武夷族当与如今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族有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了。

武夷族的渊源之谜


刘蕙孙教授认为夷人最早进入闽浙,武夷族当出于发源于东部沿海的九夷之族。有人以为可能属太昊或少昊派系,可能是帝舜时代入闽。
曾凡等先生推论,武夷族属于苗蛮集团的祝融氏后裔巫彭氏(彭祖氏)中的一支,武夷山中流行的彭祖传说也可为一证。有人以为是史前的古三苗后裔,是蚩尤集团为黄帝所败后南迁移入武夷的一支,与五溪蛮同源。
唐代贾公彦曾著文:“楚王子叔熊居濮为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2700年前的叔熊避居濮地,尔后才有闽;那么武夷族是濮人中的一支?

武夷族的渊源之谜


范文澜先生曾在《中国通史》中称:“居住在南方的统被称为蛮族”,武夷族似应算是蛮族中的一支。
当第一具船棺神秘地停泊在武夷山高高的绝壁岩洞之中的时候,就已向世界昭示了武夷族的存在。
武夷族究竟从何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