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貼近生活的“刷臉”

越來越貼近生活的“刷臉”

不到一年時間,阿里、騰訊,這兩個國內首屈一指的超級經濟體全部入局了。

這邊支付寶的“蜻蜓”二代刷臉支付機具剛剛上線創下一個月出貨一萬臺的數額,另一邊,微信便緊隨其後對其刷臉產品“青蛙”進一步升級,並將其作為了智慧零售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金額上,這邊支付寶剛宣佈投入30億培育生態,那邊就有服務商透露,微信將補貼100億教育市場。

儘管傳言的真實性還有待證實,但是對於市場而言,這些都無異於是一枚重磅炸彈,帶起了一場關於刷臉、關於視覺的浩蕩變革。

未來,哪怕身處五線小城,刷臉也將成為企業標配。

而在變革之後,三維視覺的這一最重要的產業基礎則決定了刷臉行業的真實發展速度。通過將識別的維度從二維提升到三維,三維視覺技術一舉攻破了照片造假、化妝、面具等一眾原先二維視覺所無法應對的難題,進一步將刷臉,這一高隱私、高風險、高價值的技術正式帶向產業應用。當然,爭議也一直存在。

技術溯源:一場由蘋果Face ID引發的行業狂歡

去年發售的iPhoneX上搭載的Face ID,被普遍認為是開啟了三維視覺元年。

使用Face ID作為手機“密碼”,我們不用擔心“拿照片就能解鎖”等安全問題,那是因為Face ID識別的人臉是三維的。

所謂三維視覺技術,簡單說就是利用深度相機硬件及算法對物體進行識別,不僅識別事物的色彩和紋理,還能識別深度。

利用三維視覺技術可以在三維空間中跟蹤事物的運動,使得識別更加準確、動態。

不過相對而言,這一技術門檻高、量產化難度大,行業壁壘高,一般而言,即使強悍如蘋果也會採用收購的方式來進行相關方面的佈局。

風口之上,誰在真正起飛

以人臉解鎖為練武場,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玩家紛紛露臉。

最後的落地,還閃現著騰訊、阿里等巨頭的身影。

目前中國的AI獨角獸大多聚焦在AI垂直領域的算法平臺或解決方案的市場中,也就是處於產業鏈中游或中上游,而硬件可以使軟件算法落地,軟硬件一體化可以讓客戶更省時便捷地採購與使用產品。

相機硬件商與算法商聯合,將方案打包賣給互聯網巨頭、運營商,這成為上中下游三維視覺玩家典型的分工合作玩法。

三維視覺還涉及到一系列更偏上游的硬件生產商。

結構光方案的主要硬件包括四部分:TX紅外發射部分、RX紅外接收部分、可見光攝像頭、三維圖像處理芯片,這使得舜宇光學、水晶光電、光迅科技等配件提供商也嚐到了豐厚的市場紅利。

阿里、微信入局,聯合三維視覺企業搞刷臉支付

2018年4月,就在OPPO和奧比中光合作Find X的人臉解鎖之際,奧比中光被支付寶挑中,共同成立了螞里奧公司開發“人臉支付”。

支付寶還宣佈,要在人臉支付領域投資30億。螞里奧在18年12月發佈了一代“蜻蜓”刷臉支付終端,打響了刷臉支付落地的第一槍。

今年年初,人們已經陸陸續續在高校宿舍、地鐵進站口看見人臉支付自動櫃的身影,這意味著三維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具有相當的準確率、安全性及成本可行性。

4月,二代“蜻蜓”發佈,整機重量比一代減輕55%,經摺疊和拆卸後如同書本般大小,可裝進大衣口袋裡。在發佈會現場,1000臺機器在10秒內被搶光,僅僅兩天之後,訂單量就突破了1萬臺。

研究院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增速達每年20%。同時,刷臉支付場景眾多。

阿里和騰訊等企業爭奪的不僅是廣為人知的餐廳、商場、超市等場景,還有各種公共服務端口及垂直領域。

在一些城市,地鐵刷臉受到了政府的支持,今年4月濟南已經開始實施三維刷臉進站;醫院也成為刷臉終端的棲息地,餘杭區醫療已試點“蜻蜓”用於看診掛號。

如果說人臉解鎖的興起,是人與手機設備的一種進一步融合,那麼刷臉支付時代的到來,可以算是用戶和商家關係的再一次重構。顧客從繁雜的支付步驟中獲得“豁免”,但同時也把主動權交到了商家手上。在你進入商店被攝像頭識別的那刻起,你的消費愛好、購物習慣數據就已經被機器調用,至於如何運用這些數據,聰明的營銷家永遠不會使你失望。

三維視覺技術雖然不直接帶來這些後果,卻在底層技術層面推動著這一切。

越來越貼近生活的“刷臉”

如果說依託三維視覺技術的刷臉支付正站在風口,那麼新的風口在哪裡呢?在智能貨櫃、安防及工業應用領域,“精細化”的三維視覺展現出獨特的問題解決潛力。雖然在這些方面落地仍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賽道前景卻十分寬廣。

安防、工業應用在向三維視覺招手

在安防領域,環境適應性差、場景理解受限、識別準確性不足等問題是AI應用中的主要痛點。

三維視覺技術能夠解決遮擋、光照、角度等物體及環境的特徵造成的誤識率高問題。目前,三維網絡安防攝像機主要應用於安防反恐領域,尤其在邊檢安防領域。

但對於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分離的商業應用,在大規模用生物特徵代替傳統密碼之前,恐怕還需要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