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回鍋滑口魚”的細節問題——我的實戰垂釣經驗五

我們在黑坑垂釣時經常遇到“回鍋滑口魚”,令釣友們有些頭疼,那這一次就說釣“回鍋滑口魚”的問題吧!

垂釣“回鍋滑口魚”的細節問題——我的實戰垂釣經驗五

(釣滑口回鍋魚,當天焦點人物,二十左右釣友中唯一上岸。)

寫在前面:這一類魚一般不會大量聚窩。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兩個甚至更多個釣點換著做釣。每個釣點釣五六條魚便要更換。

這一類魚一般有兩個特點:1.體質比較差,絕大多數不如生口魚活性好,有些甚至已經生病,加之長期生活在黑坑中而不缺吃的,往往會造成胃口差而索餌不積極。2.被魚鉤傷過多次,造成索餌時謹慎小心,嘴不會全部張開,稍有異常便吐鉤而去,也就練就了快速吐鉤的本領。

垂釣“回鍋滑口魚”的細節問題——我的實戰垂釣經驗五

(朋友在本地黑坑裡釣的。這個黑坑裡多為回鍋滑口魚)

針對這兩點我一般會做出如下應對:

一.根據對象魚的大小,適當採用小鉤細線,小浮標調釣稍靈一些。

1.用小鉤的原因是:魚鉤小,那麼我們在搓餌時餌疙瘩就小一些,而“回鍋滑口魚”因自身原因,在吸食魚餌時不會像生口魚張大嘴巴用力吸,它總是輕微張口,用力較小的吸食,那麼鉤餌小就便於入口。

2.用細線的原因:第一個是線越細就越柔軟,容易打彎,那麼子線越細,魚在吸食鉤餌時子線越容易打彎,就便於入口,有效解決“回鍋滑口魚”用力不大吸食鉤餌時“子線擋口”的問題;第二個是線越細,水對線的阻力就越小,好處一是魚在吸食魚餌時克服的子線水阻就小,二是在拖動主線時克服的水阻也小,那麼魚在用力不大的情況下浮標的反應就相對的大一些,這就有效解決“回鍋滑口魚”吸食鉤餌時“標相”不明顯的問題。

3.用小浮標,調釣稍靈。浮標越小越靈敏,這個大家都知道。但釣“回鍋滑口魚”時不少釣友反對調釣稍靈,而是採用“鈍釣法”釣“死鉤魚”,我認為“鈍釣法”在此時犯了常識性錯誤,是不可取的。“回鍋滑口魚”在吸食鉤餌前,會在周圍轉一會兒,多次“涮餌”(即在吸食餌料前多次小心翼翼的觸碰魚餌),在確定無危險時它才吸食鉤餌然後快速離去,同時若發現異常便會吐鉤。採用“鈍釣法”,“回鍋滑口魚涮餌”時浮標基本沒反應,待浮標有大動作時慌忙起竿,此時魚已經發現異常開始吐鉤,常會失去最佳時機,造成把魚掛了一下而魚脫鉤而去。如果釣的靈,在它“涮餌”時浮標就有反應,此時提高警惕,待浮標有較大動作時就可以急時起竿,從而抓住了最佳時機而中魚。

垂釣“回鍋滑口魚”的細節問題——我的實戰垂釣經驗五

(2.5+1.5線組,1號魚鉤。)

有些釣友認為釣的靈不能過濾魚撞線和小魚鬧標的“假口”(即標相明顯,但起竿無魚),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論調釣的靈與鈍,它都會以同樣的概率發生,而且沒有辦法完美解決。調釣靈敏,要學會適當的“讓口”(也叫放口),這個尺度需要長期大量垂釣才能掌握好,沒有辦法描述。

二.直接不做窩、用餌清淡、軟粘。

1.不做窩的原因一是“回鍋滑口魚”對餌料充足的地方有一定的應激反應,因為它們“生口”時被騙過去受過“傷害”;二是窩料霧化造成這一區域水質混沌,使魚呼吸換氣不易,這對體質差的魚無異於“雪上加霜”。基於這兩點,我們不難解釋“回鍋滑口魚”圍著窩子轉圈而不進窩的觀象,所以對這一類魚最好別做窩。

2.用餌清淡,是指用純天然糧食加工副產物製造的“基礎餌”佔比很大、主攻餌少、少量加一些放大味型類小藥的餌料(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說過)。“回鍋滑口魚”長期生活在黑坑裡,不缺吃的,也被各種味道的餌料特別是小藥燻得難受,因而基礎餌純天然的鮮香味對它來說是極具誘惑力而無法拒絕的。少量加主攻餌是為了“葷素搭配”,給魚調節“口味”的。少量加入放大味型類小藥是為了讓基礎餌的鮮香味更為突出,以便吸引距離稍遠的魚。

3.用餌軟粘不難理解。一是餌料軟了魚在吸食時口感好即“適口性”好,便於入口,而且在進入魚嘴後,鉤能更容易的穿透魚餌而掛在魚嘴裡面,這樣魚就不能把鉤吐出來了,解決了“回鍋滑口魚”快速吐鉤的問題。二是餌料粘了霧化小,附鉤性好。這樣做的目的是“滑口魚”在多次“涮餌”時餌料不會從魚鉤上脫落,從而保證它在大膽吸食餌料時魚鉤能順利進入魚嘴。必要時採用“拉餌”。

垂釣“回鍋滑口魚”的細節問題——我的實戰垂釣經驗五

(4.8米雜牌魚竿,調性偏軟。)

寫在後面。

釣“滑口魚”有時我們會遇到“火箭口”。這個問題用一句話解決:你有火箭口我有快槍手,只要你越打越快,到最後火箭口都能打成好正口。這句話是別人說的,我聽見後很佩服。

基於兩個原因:一是鉤小線細,二是這類魚在吸食鉤餌時謹慎小心、雜亂無章,造成魚鉤掛在嘴裡的位置亂七八糟,很多時候只是掛住了一點嘴皮。所以在釣“回鍋滑口魚”時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魚竿要軟一些,起竿力度要適中,在中魚後不能生拉硬拽,以防脫鉤斷線。我推薦用“28”調性魚竿。

上面就是我釣“回鍋滑口魚”的實戰經驗總結,而且我一直這樣在做,感覺效果可以。如果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中留言並分析,以便學習。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