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劍河觀麼鄉紅繡~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劍河觀麼鄉紅繡~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服飾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的重要分支,刺繡則是苗族服飾構成的主要元素。 劍河苗族服飾計有11種之多,其中尤以錫繡和紅繡最具特色。紅繡是僅存於劍河縣境內的民間服飾刺繡工藝,它與其它地區苗族服飾傳統有所不同。它的繡制與穿著不講究年齡層次的區分,一套盛裝置備完成,便可陪伴一位女子的一生:從花季少女直至為人妻母。紅繡如今大都分佈在劍河縣原柳川區境內,近年來,劍河縣觀麼鄉將其作為旅遊項目在巫包村進行開發,紅繡因此得到很好的繼承與保護。

1、特徵: 顧名思義,紅繡以紅色為主色調,兼以黃、橙、綠、藍、青、紫等色相襯,白色鑲邊,滿飾於胸、襟、肩、背、袖及衣邊和裙。與其它地區苗族服飾相比,在形式上,紅繡既紅且滿,特別是在裙飾上,前後片見不到一點面料的底色,故其色彩更顯熱烈而奔放。上裝所飾多用塊狀(方形)圖案經白色鑲邊組合而成,並與上衣相縫貼。 而裙裝上的繡件則較多使用菱形, 為獨立的片,繫於腰間,隨時可以撤解。紅繡圖案在內容上沒有統一具體的指定,全憑女性的豐富想象任意馳騁。因此,其中便注入了苗族女性的智慧和結晶,服飾成了她們施展才藝的舞臺。

2、分類: 紅繡因其適用範圍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衣裙類,衣裙類繡品是該地區刺繡的主要品種,花樣最為繁多,風格迥異。尤其在節日期間綴以銀飾更顯華貴; 第二、女帽、童帽、揹帶、鞋墊等小飾品類,雖為輔品,亦不乏精巧之極。

3、材料及技法: 傳統刺繡一般使用絲、毛和棉三種線進行繡制,有的兼綴以一些銅錢、羽毛或其它飾品。其技法紛繁多變,就其最基本的技法可分為平鋪繡、瓣繡、挑花、鎖絲繡、錫繡(扣)五種,紅繡則是以紅色為主的彩色絲線或毛線在預先漿染好的土製面料上繡制而成,其刺繡針法基本上以“平鋪”、“挑花”為主。

4、題材範圍: 刺繡的內容主要取材於自然界的花、鳥、蟲、魚、獸、山、水、雲及神話傳說中的形象等,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又將其衍化民間實用美術中的具體和抽象(幾何紋)的形象。

5、紋樣分佈: 苗族紅繡服飾可謂通身滾繡。紋樣大都採用二方或四方連續的手法鋪開,於服飾上大多分佈在帽、襟、肩、背、衣腳、袖口、袖管、臂及腰帶、前後裙片等部位。

紅繡製品繁複豐富,做工嚴謹精細。一套完整的紅繡盛裝需一名成年女性用一年的農閒時間方能完成,因此,她們對此十分珍惜,非節日盛會不穿。 產品深受歐美旅遊歡迎併購買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