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格力,高瓴資本的南北水

覆盤下近期的南北水,可以看出,10月31日當天淨流入73.90億元,本週淨流入155.53億元,自7月份以來,北上資金加速流入,累計淨流入超1200億元。今年以來,淨流入已達2183.12億元。

董法 | 百濟格力,高瓴資本的南北水

Wind統計顯示,7月份以來,獲得北上資金淨買入的公司數量超過800家,其中,淨買入股份佔流通股比例超過1%的公司有181家。

從相關公司行業分佈來看,信息技術行業最多,有34家;醫療保健行業緊隨其後,有33家;此外,工業、可選消費、日常消費亦超過20家。

可見,三季度以來,北上資金幾乎是全面加倉,消費、醫療、科技盡在購物名單之中。

而這其中翹楚就是張三石所帶領的高瓴資本,一二級市場,消費、醫療、科技都是重倉持有。

今早,高瓴資本一直領投的百濟神州就發佈 BIG DEAL

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的代表——安進公司將以約27億美元(約合214億港元)現金,收購公司20.5%股權,並在百濟神州董事會獲得一個席位。這是迄今為止美國藥企與中資藥企金額最高的一次“聯姻”。

根據收購協議,百濟神州向安進增發股份;而安進以每股ADS174.85美元的價格,較百濟神州截至2019年10月30日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30天交易量加權平均價相比溢價36%,購入價值約27億美元的百濟神州普通股。安進將在百濟神州董事會獲得一個席位,同時將有望成為百濟神州第一大單一股東。

另外,百濟神州將在中國商業化運營安進的三款產品,期間,雙方將平分利潤或虧損。商業化期滿後,百濟神州將有權保留一款產品,並獲得未保留產品額外五年的在中國銷售的特許使用費。

根據介紹,百濟神州成立於2010年,專注研發分子靶向和免疫抗癌藥物,2016年初,百濟神州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經歷美股市場的三次增發後,百濟神州當前在美股的市值接近88.88億美元。港股市值654.28億港元。

在百濟神州創立至今的8年期間,高瓴參與和支持了百濟神州共計7輪的融資,從2014年的A輪,到2015年的B輪,從2016年美國上市,到上市後的定向增發,再到此次香港上市,高瓴是百濟神州在中國唯一的全程投資人。除百濟神州之外,高瓴投資的還包括:藥明康德、甘李藥業、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瀚暉製藥、Moderna、Viela、Kiniksa、Apellis、Arcus等。

美股、港股。百濟神州美股在盤後大漲25%;港股交易盤中上漲超34%。

高瓴的南北水非常順暢,押注邏輯清晰:

一是押注在中美二個最大經濟體。

二是經濟下行,押注消費、醫療等逆週期行業。

三是對傳統行業整合,分拆上市。

四是同時在A股、港股、美股利用不同溢價套現。

五是最終靠以上業績拿到最低成本的 Old Money,逆勢募資,這個真是學不來,空餘恨。

今後,我們要面對更多外資在A股進行的重組、併購,分拆,監管承壓,投資者也要與國際玩家同場,如何學習新規則,適應市場,成為日課。

無論是監管層對創業板的重組的新規,對減持的改變,還是科創板打新破發臨近,A+H迴歸,甚至A+H+美股+倫敦的出現可能,都讓我們不能再固守殘破的思維,變化已經不是按照年、月、周來計量,現在真是士別一日當刮目相待了。

隨著外資佔比的持續上升,A股市場的換手率可能繼續下降,與海外的聯動性也會增強。外資會增配消費藍籌,優質公司將強者恆強。

可以參考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外資持股分佈來看,未來持股比例放鬆後外資仍會持續流入偏好行業和優質公司,最終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

話說張三石確實強悍,百濟神州9月初還被以做空中概股為主的JCapital盯上了,發佈報告指控百濟神州偽造了60%的銷售額、關聯交易、創始人“套現”及其廣州公司的主體和業務“空殼化”等。當日百濟神州股價下跌6.78%,報131.03美元/股,盤中一度暴跌13.4%。

而2018年百濟神州實現收入1.98億美元(約14.08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6.85%;淨虧損約6.74億美元(約47.94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623.67%。同期,公司研發開支為6.79億美元(約48.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4%。

撐起百濟核心估值的是BTK抑制劑和PD-1,前者競爭對手數據也不差,想要在藥效上取得絕對領先難度比較大,後者的市場被BMS和默克搶佔的差不多,從去年起,在中國獲批上市的PD-1已達到五個,分別是百時美施貴寶的O藥、默沙東的K藥、君實生物(1877.HK,833330.OC)的拓益、信達生物(01801.HK)的達伯舒,以及恆瑞醫藥(600276.SH)的艾瑞卡,後三個主要是國產PD-1。市場也認為,隨著這麼多的PD-1上市,行業競爭的賽道已變得越發擁擠。

在高瓴的力挺下,此番收購百濟算是徹底扎空成功,同時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和全球生物製藥企業最大的一筆交易誕生。

.......

前面有點小酸爽,還是看看今天市場有什麼新的法規、新的政策、新的意外。

1、電子煙下架,羅永浩們涼涼,昨晚,關注這川普被彈劾同時,我看美股,作為Juul最大投資者,全球最大煙草公司奧馳亞對其投資減記45億美元。自去年12月奧馳亞收購Juul35%的股份以來,Juul的估值已縮水逾三分之一,至約240億美元。我當時心裡就一驚,要知道現在中美股市的聯動效應越來越強,果然今天下午,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佈的電子煙廣告。這一天終於到了,對這行業,董早就有判斷,8個月前,我就分析過,董法|電子煙,徐小平、羅永浩們的“HERO”?好了,這次算是死得其所,老羅的錘子團隊除了他之外都被張一鳴給收了,老羅怎麼辦,去郭德綱的德雲社,還是回吉林老家拯救東北,總之有一點建議,要遠離新東方,看看新東方的合夥人吧,不是發幣、就是瘋投,珍愛生命,老羅走好。講真,我的預言能力越來越準,不過徒弟說,這是毒舌,其實專業上來說,這就是對合規監管的領悟,風險控制抓手,看看我深愛的老羅又一次踩雷,一定要記得,目標永遠比努力重要!

2、證監會不予註冊的第一家科創板企業恆安嘉新收證監會警示函,簡單總結就是恆安於2018年12月28日、12月29日簽訂四個重大合同(合計金額1.59億元),2018年底均未回款且未開具發票,公司將上述四個合同收入確認在2018年。交易所審核後,其又主動調整,扣非淨利潤由調整前的8732.99萬元變為調整後的905.82萬元,調減淨利潤89.63%。OMG,這波操作難怪監管發火,年終歲末,不開發票就籤合同,利潤調整降了九成,不罰你罰誰,簡直在挑戰監管的智商,後果可想而知,監管這次“一口氣”對擬上市公司、保薦機構、保薦人同時出具三份警示函,顯示出證監會“強硬而又憤怒”的態度。

3、昨天董明珠稱,她1萬元的格力原始股現在變成了3000多萬。格力的價值來源於實幹,有人說格力做得好是因為專業化,但她認為一個真正好的企業是專注,你要低頭拉車,要抬頭看路,而不是天天抬頭看路。本週,曾經左右逢源、同時手握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股份的“雙面派”老股東高瓴資本,從25進2,到對決打敗厚朴資本拿下格力電器控股權。未表忠心,反手就絕緣美的,忙向董小姐拋出橄欖枝。眾所周知,歷來和大股東對彪的董小姐,前有和珠海國資分分合合數十年,後又出手銀隆大股東,讓其“潰不成軍”,6人被抓,創始人逃到美國,只是這次不知道溫文爾雅的“張三石”和“明珠”能否齊心格力?

4、“藥中茅臺”之稱的東阿阿膠也於今年走下了“神壇”,2019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東阿阿膠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了35.45%、82.95%。董認為,此類沒有標準的行業,完全靠傳統觀念支撐的行業,90、00後還會買單嗎?誰給的自信。此類傳統老字號,最近流行,愛玩囤貨,不搞研發,把各種靈藥做成了金融產品,忘記了酒是用來喝的,補品是用來吃的,在他們看來傳統是用來玩概念的,拜託上市後,用點心把老方子、老產品好好研發下,定個標準,把產品賣到國外,不要整天洗國內韭菜。

5、10月31日,中國石油A股股價再度下跌,最新收盤價5.88元,再創歷史新低。與歷史最高價相比,中國石油股價已跌近九成。而今年以來,中國石油A股累計下跌16.33%。港股方面,中國石油股份今日下跌3.99%,收盤價3.85港元,折算成人民幣約3.46元。不過,中國石油A+H股仍存在較大的溢價空間,A股最新收盤價與港股相比,溢價率近70%。A+H,是個試金石,這幾天昊海生物比港股貴三倍,渝農商行雖然首日即開板,不過仍然附羶如蟻,年內最大IPO過會,郵儲銀行“A+H”上市在即。更有近年被VC/PE抬進H股的生物醫藥企業,君實生物、康希諾、復旦張江這種,機構想要真金白銀,還是要掉頭回歸,真所謂“南水北水,大A最高”。

6、2萬億地產類通道業務清零,財聯社訊:市場日前傳出消息稱,有關部門加大對信託公司地產業務和通道業務的監管力度,甚至有“2萬億地產類通道業務清零”的說法。多位信託公司高管均表示未收到“地產類通道業務清零”的說法。最後替信託的兄弟們心疼一萬點,當年爽過的通道,要徹底拜拜了,下一站在那。

PS:韭菜問:除了散戶、外資和公募基金之外還有誰在A股市場裡?

大佬答:我們大A股,外資大概佔比3.9%。公募基金有4%+,剩下的機構還有保險資金3%+,私募1%+,社保1%+,其他金融機構1%+,境內機構大概佔比12%-15%的樣子。散戶佔了30%+,剩下還有50%,是產業資本,也就是法人持股,你看公司流通股東里是公司的,就是他們。

董法 | 百濟格力,高瓴資本的南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