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 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 字 | 本文共4800字,閱讀約需7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魔斯媽媽育兒實錄”原創,喜歡我,請點擊“關注”按鈕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我覺得我挺會教育的——在教育別人家孩子的問題上。我現在默認為子女教育其實是個偽命題。子女不是用來教育的,子女是來教育我的。每天都在提醒我,我的修行不夠好,我的定力不足,我的揚聲器太小。

>>你知道男孩子在青春期裡,哪一塊是最晚發育的嗎?耳朵。你喊他三五遍都沒反應。充耳不聞就是這個意思。……我感覺我辛苦養點血氣都被他破功了。家有青春期小孩,別說泡黨參黃芪了,給我吃龍蛋都補不上元氣。

>>他第一次做孩子,我第一次做媽媽,我們都是初創團隊,沒什麼經驗。

這是作家六六在《都是人生第一次,我盡力了》一文中談及兒子陳偶得時的“吐槽”。六六應該是互聯網時代早期,寫都市情感類小說中最有名的一位作家。這樣的一位作家,一定是洞察人性的。而且她此前從事過多年的幼兒教育工作。但即便這樣,也仍舊困惑於與青春期兒子的相處。

北大教授、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面對自己的兒子,也曾一度崩潰、幾近放棄。他感慨道:我一個影響了成千上萬孩子的老師,怎麼就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此無能為力呢?”名人、專家尚且如此,更何況萬千普普通通的父母呢?

此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同理心”,解決絕大多數孩子成長問題的一把金鑰匙》。文中我用真實的故事細數了從幼年到少年,從與同學相處到與老師、父母相處,很多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都與一個關鍵點有關。這個關鍵點就是,孩子“同理心”的培養。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家庭教育中幾乎所有的問題,最後都能兜兜轉轉,回到“同理心“這個點上。但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孩子的同理心從哪裡來?

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必須先搞清楚孩子的同理心從哪裡來?

在我身邊,發生過這樣一個很經典的案例。

一次,我們一家四口出去玩。路上兄妹倆吃雪糕。娃爸湊熱鬧,問哥哥要吃一口。哥哥心不甘情不願的遞給爸爸。沒想到,娃爸大大的咬了一口。哥哥立馬顯得情緒很崩潰。本來他就覺得:只吃他的,不吃妹妹的,不公平。

這時候娃爸也很不高興。吃你一口雪糕,你都不捨得,男孩子這麼不大氣!就這樣矛盾產生了。一路上,兩人都爭執不下。哥哥一直氣不過,大聲吼叫,不願意跟著我們一起走。娃爸更是氣得數度想把他丟在後面。

這個時候,妹妹突然大哭起來。娃爸還以為是哥哥撒氣打了妹妹。我抱著妹妹一問,才明白:哥哥在氣頭上對她不理不睬,爸爸也生氣得走在前面不理哥哥。她就一直拉著哥哥的手,生怕爸爸不要哥哥,哥哥跑了。

我安慰妹妹說,不會的。哥哥只是很生氣。妹妹跟我說:“下次你給我們買雪糕的時候,我不吃,留給爸爸吃。”

哇,那句話說出來之後,我瞬間眼眶就有點溼潤了。一個只不過4歲的孩子,對待別人的情緒,竟能如此的產生共情!我和娃爸見狀,著實有些慚愧。兩個“男人”之間的矛盾,也因為這麼一個插曲,緩和了很多。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事後我反思,妹妹的同理心從哪裡來的?一向溫順的哥哥,為什麼這個時候沒有同理心了?

我認為,孩子同理心的建立是從“被肯定、自我滿足”開始的。孩子同理心的消失,是從“被強迫、被否定”開始的。

妹妹生性要強、敏感、求關注,所以打小我們就很在意她的情緒,讓她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家人的關愛。哥哥雖然不擅流露感情,但也很喜歡妹妹,常常帶著她玩,也總是讓著她。所以,妹妹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是愛,才懂得了愛別人。

而那時那刻的哥哥,因為一上來就被爸爸否定,扣了個“不大氣、沒大智慧”的帽子,還被“威脅“說以後都沒雪糕吃了。10歲的孩子而已,領悟能力肯定僅限於表面,自然沒法接受這樣的”待遇“。本來心裡可能能意識到最初行為的不恰當,後面因為被否定而產生逆反心理,內心就只剩下牴觸了。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家中小主人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朋友玩。這個時候,父母總會覺得很沒面子,感覺孩子很沒教養。於是,大多數父母都會要孩子把玩具跟“小客人“分享,語氣急切而又略帶命令。這個時候,狀況往往都不會改善。因為,這樣強迫式的分享,孩子體會到的一定不是喜悅,而是被剝奪。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回到吃雪糕,哥哥不懂得分享的問題。作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忽略了哥哥的感受。只有當孩子心中“我“、”我的“……這樣的概念被重視、被保護之後,孩子才有意識和能力去分享。因為哥哥平日裡,性格溫和,顯得無慾無求,我們作為父母有時會疏忽他的感受。這樣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再“無慾無求”的孩子,都有一顆“渴望被認同、被重視”的心。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一個非常值得借鑑的模式:用“角色扮演”培養同理心

我曾經在一次主題為“遠離校園暴力”的社區活動中,見過這樣一場互動表演。

一群孩子在表演“校園欺凌”的場景。有的孩子扮演“欺凌者”,有的扮演“被欺凌者”,還有的扮演“旁觀者”。互動表演實際上更像是一堂表演實踐的公開課。表演中,如果孩子的情感不到位,表演不夠有張力,導演還會一遍遍的引導,讓孩子的情感能夠更投入。

不一會兒,一些家長開始在下面小聲嘀咕,“這不是宣揚校園暴力,助長不正之風嗎?“

看著那群扮演”欺凌者“的孩子們表演得惟妙惟肖,我也不禁這樣想。

緊接著,一場戲結束了,導演開始要求孩子們互換角色。扮演“被欺凌者“的,去扮演”欺凌者“。扮演”欺凌者“的,去扮演”旁觀者“……就這樣,一共演了三場戲,參與演出的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了三種角色。

直到最後,我才看出導演的用意。孩子在表演的時候,能夠不斷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不斷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狀態,也不斷地感受著其他參與者的心態和行為。這樣的多重體驗,讓孩子們學會了站在多個角度看待事情,學會了換位思考。

不需要成人太多的說教,只需要孩子用心的體會。這是多麼高級的教育啊!

活動尾聲,策劃方採訪參演的孩子。他們紛紛表示,看著同伴一遍遍的被推到在地上,想想自己一次次的被排擠、嘲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觸動。就連坐在下面觀看的孩子和家長,最後也表示深有感觸。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即便孩子天生就具備同理心的萌芽,但是隻有在親身經歷過同理心的行動之後,孩子的同理心才能順利發展。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沒有同理心,只是他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適當的場景帶入、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觸發孩子的“同理心“。這樣的教育模式,還可以延展到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上。

孩子們都喜歡玩”角色扮演“。”過家家“、”貓和老鼠“這些遊戲,幾乎每個孩子都玩過。大一些孩子看書、打遊戲,也同樣喜歡場景帶入、角色帶入。

那家長不妨順勢而為,就一些矛盾點,和孩子來一場角色互動、場景還原。假如你是孩子,你會怎麼做?假如孩子是爸爸媽媽,或者是發生矛盾的同學,會怎麼做?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在我們家中,最常上演的“換位“是哥哥當家長。我經常發現,哥哥帶妹妹玩,說話的口氣和我們大人一模一樣。有時候,看著妹妹不著調,他會一幅很無奈的樣子……那一刻,我相信兒子一定想到了自己某些“不靠譜“的行為給爸爸媽媽帶來的困擾。

我聽過一些家庭教育講座,講師總喜歡用“套路“來教家長怎麼建立同理心,怎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什麼四步走,從理解到表達,從徵詢意見到達成共識。講師也會教家長一些溝通話術:”爸爸知道你很難過,對不對?“、”你看我們這樣做……好不好“。

這些方法不是不對,只是太多套路和方法論,自然就少了些深刻的心靈觸動。最後用起來的效果也不會太好。在我看來,真正的理解孩子,真的沉下心來、真的看到了更全面的事件,真的體會到了孩子的情緒,才是最關鍵的。

用家長的“同理心“去喚醒孩子的”同理心“。而這需要父母一遍又一遍的深刻體會,才能做到感同身受。當我們能夠理解一個孩子,那麼所謂的後面的溝通、表達、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都水到渠成了。那是真情實感之下自然而然的行為,並不需要什麼專家教家長怎麼說、怎麼做。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言行一致:一個憤世嫉俗的父親,不會教出一個對世界寬容以待的兒子

上面,我們講在孩子的世界裡,怎樣構建同理心,如何與孩子相處。而事實上,同理心無處不在。父母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這個社會上的人際交往,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有些家長,一邊數落“有錢人沒有一個好人“,一邊又在抱怨自己賺錢太少。一邊教育孩子要與他人和睦相處,一邊又在家裡天天數落誰誰誰的不是。於是,孩子就搞糊塗了,到底該不該有錢?到底該不該與人為善?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言行一致。

最近,在我的大家庭裡發生了一件頗有影響的事情。

一日,我因為洗碗跟兒子鬧了不愉快。老公的加入,讓情緒繼續升級。睡覺前,當我因為生病不被兒子理解,生氣、頭痛的時候,兒子遞給了我一封"和解信"。信是這樣寫的:

媽媽,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中午我說你什麼都沒幹。我也知道,誰都不喜歡自己明明很辛苦,還老是被人說。但是,大腦總是會讓人在矛盾的情況下說出對自己有利的話。這是我在《可怕的科學》上看到的。

……

既然我們都想和好,但又不理解對方,怎麼和好呢?誰都又想反駁對方,又想說出自己的理由,那也不能解決問題呀。只能讓事情越來越壞。其實呀,誰都沒有問題,問題只是矛盾本身。以後只要想到這一句,就不要吵了。

吵架能增進家人互相瞭解,但太劇烈了也會破壞家庭。誰都不想吵架呀。所以,以後有矛盾,就要像上面說的那樣,平靜下來。但是不要忍著不說。要平和的把自己的理由一一說出來,再讓沒有發生矛盾的人評,誰說的對。這樣大家就不會發生衝突了。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我看到這封信的那一刻,既有點慚愧,又有點欣慰。感慨於兒子的同理心,我把這封信轉發到了家族群裡。

爺爺看見了,私聊我,言語中滿是感慨。他說他把這封信反覆看了幾遍。”誰都沒有問題,問題只是矛盾本身“,這些話太有哲理了。他沒想到,一個七十多歲的老朽竟然被一個10歲的孩子教育了。爺爺教師出身、為人正直。但年輕時有點心高氣傲、懷才不遇,所以晚年總愛時不時的在家跟老伴抬槓。我家奶奶經常被氣得跳腳,但多少年也沒聽到老頭子一句反省。

這一次,爺爺竟然破天荒的進行了反思,說他爭吵的時候講的話,並不客觀。就像孫子說的,大腦總是會讓人在矛盾的情況下說出對自己有利的話。他要改變。他還自我反省,一個天天吵架的老夫妻,對晚輩造成了多麼壞的影響。

聊到這裡,我不禁暗自想,以前老公總愛抬槓,估計也是受父親的影響吧。好在每個成年人都有自我反省和修正的能力。

是啊,成年人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就像我,育兒的道理懂那麼多,但也有破功的時候。但是,如果我們想教育好下一代,就必須讓自己儘量的情緒穩定、三觀正確、言行一致。你希望孩子有同理心,可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可以對他人寬容以待,但是自己卻憤世嫉俗、不能對人對事懷有一份仁愛之心,這樣是沒有用的。

父母是孩子瞭解這個世界的窗口。孩子從小到大的行為、習慣養成,受父母的影響最大。父母的愛恨情仇、一言一行,都在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孩子的認知。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定力不足?揚聲器太小?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培養“同理心”,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

為什麼說,培養同理心可以解決80%的孩子成長問題?因為同理心幫助我們從根本上解決了“親情連接”的問題,建立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在這樣的基礎上,父母給出的建議,一定會更客觀、有效。父母說的話,孩子一定會更願意聽。

在關愛和理解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懂得更好的關愛和理解他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前提下,批評和否定只能讓孩子變得挑剔、自我否定。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曾多次強調“同理心”。他結合了中西方的智慧,告訴我們:人際交往中,我們要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必備的素質。

是的,我相信具備同理心、擁有高情商的孩子,人生的運氣一定不會太差。

#同理心#

我是 ,倆寶媽,熱愛寫作、熱愛分享,喜歡歷史、喜歡旅行。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從賣方研究寫行研報告到創建魔斯英語品牌開設30多家校區,再到跟寶爸寶媽們一起探索育兒心得,我一直在跟隨心的方向前行。

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也歡迎交流任何有關育兒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