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退伍軍人“胡佛村”

1932年5月,此時的美國依然沒有走出大蕭條的陰影,工廠破產,工人失業,眾多失業者在昔日繁華的大街、公園用舊鐵皮、紙板和粗麻布搭起棚戶區,稱之為“胡佛村”。

而在首都華盛頓國會山,這裡擁有當時最大的“胡佛村”,駐紮了近2.5萬名來自全國各地退伍老兵和家屬,他們操著不同的口音,大多身著舊軍裝,住在木板和帆布搭建的簡易帳篷裡,忍飢挨餓,卻維持著井然的秩序。

這些曾經為國效力的退伍老兵為什麼沒有留在家鄉,反而拖家帶口駐紮在國會山附近?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一戰美軍

退伍軍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1917年4月16日,做好戰爭準備的美國對德國宣戰,正式宣佈參加一戰。

為了徵集足夠的士兵,5月1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推動國會通過了《選徵兵役法》,規定所有美國21-30歲之間的男子在可能的條件下必須到所在地區登記報名參軍。通過這一法案,美軍於1917年09月到1918年11月徵召了300萬名男子入伍。

這些軍人大多來自貧困家庭,文化水平較低,職業技能匱乏,一旦退役,就會陷入失業的境地。

為了解決退伍軍人就業問題,戰後1918年,美國國會通過《傷殘退伍軍人資助法》,但僅限於傷殘軍人,對廣大退伍軍人沒有實質幫助。

1919年,國會通過《1919年優先權法案》,給予所有退伍軍人以就業優先資格,並且一戰傷殘陣亡軍人以及家屬都得到就業優待。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回國的美軍

但法律實行的時候卻大打折扣,一戰時美國轉入戰時經濟,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對工人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退伍軍人儘管有法律支持,同平民的競爭依然沒有任何優勢。

更糟糕的是隨著一戰結束,美國戰時經濟結束,一戰歐洲國家無力進口,市場上供過於求,物價暴跌,企業陷入經營危機;美國為籌措軍費,從1917年5月到1918年11月共發行了4批“自由公債”,總額接近200億美元,企業危機拋售債券,導致價格暴跌引發金融危機。

從1920年開始,美國進入了為期2年的經濟衰退期,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峰時期的18%下降到-8%,破產的銀行達到661家,購買力下降了46%,工人不斷失業,大量本就沒有就業優勢的退伍軍人更加找不到工作。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大蕭條中的聖誕節

美國退伍軍人就業率在之後的經濟繁榮中有過短暫提高,但是隨著1929經濟危機爆發,華爾街股價一瀉千里,3個月內市值就蒸發40%,將近26億美元化為烏有,期間9000家銀行倒閉,全美失業率超過25%,工人工資從1929年的500億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300億美元,各種經濟活動幾乎陷入癱瘓。

1931年,美國全國30-54歲年齡段的男子總數為2070萬人,失業率為11.7%,該年齡段的一戰退伍軍人失業率為17.4%;所有退伍軍人數量佔該年齡段總數的21%,但其失業人數卻佔該年齡段失業人數的30.8%;退伍軍人的失業率比同一年齡段的平民高50%。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生活也就毫無著落,這些老兵迫切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和救濟法案,幫助他們找到工作,渡過難關。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左邊為美國總統威爾遜

退伍老兵的賠償金問題

針對一戰參戰士兵的保障問題,威爾遜總統簽署了《戰爭風險保險法》,根據該法,聯邦政府每月從士兵的津貼中扣除15美元,外加聯邦政府最高50美元的補助維持軍人家屬生活,一戰參戰士兵可得到因服役致殘、死亡的賠償金,通常為每月30美元。

每名軍人都並可自願參加保額1萬美元的低服役致殘、死亡保險,保費為每個月6.6美元,保險在戰後可以轉為商業保險;還給予因役傷殘的退伍軍人醫療住院、職業能力恢復等新權益。

隨後又陸續頒佈法令,給予一戰退伍軍人文官優待權,將服役致殘、死亡範圍擴大到部分非服役因素致殘、死亡的情形,具體落實職業能力康復、醫療住院權利,等等。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一戰中的美國工廠

儘管看起來退伍軍人待遇不錯,但是在美國參戰期間,聯邦政府實行戰時經濟,政府開支大幅增加,美國經濟增長速度迅速由戰前的3%上升到18%,工人的薪資水平自然也水漲船高。

美國國內工廠非熟練勞工工資上漲1-3倍,軍工產業工人日均工資達到每天6-12美元,有的軍工產業工人在戰爭結束時還有一筆獎金。而軍人每天出生入死,卻只有每天1美元的微薄津貼,而且每個月還要扣除15美元補貼家用和6.6美元的保險費,真正拿到手之後所剩無幾。

而且許多曾經海外服役尤其是參與歐洲戰場的老兵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別說生活工作,連生存都很困難,許多人一度被稱為“穿軍裝的流浪者”。

兩相對比之下,如果不參軍服役,不僅不容易失業,賺得也更多,生活也更好。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徽章

為了爭取自己在服役期間的經濟損失,在1919年5月籌備成立一戰退伍軍人組織“美國軍團”的聖·路易斯會議上,首次提出要求國會應給予一戰退伍老兵補償金。

1919年11月,美國軍團第一次大會召開,通過了補償金提案,大體內容為:在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在陸海軍服役並榮譽退伍的大戰軍人,海外服役者每人每天1.25美元,總額最多不超過625美元;國內服役者每人每天1美元,總額最多不超過500美元。

如不選擇現金,聯邦政府則給予債券,債券以其應得補償金的1.4倍為基礎,期限20年,年利率4.5%,債券面額與購買20年期的商業保險大致相當。此外,提案還附有立即現金支付、職業教育培訓、購買農場或住房貸款援助等三種替代形式備選。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1920年的紐約

該提案嚴重影響了美國工商界的利益,賠償儘管屬於政府支出,但最終都會加到稅上去;而且他們認為工人高工資屬於市場行為,軍人參軍也是自願,聯邦政府並無義務去負責軍人的戰後生活。

他們將之稱為“邪惡的階級立法”,甚至危言聳聽地宣稱這將可能危及美國民主政體。

對執政黨來說該法案如果通過,政府支出將增加20-40億美元,那樣一來財報的數字就非常難看,很容易就會成為反對黨進行攻擊的把柄,他們不想為這個突然增加的款項買單,而且工商界正是這些黨派和議員們能夠執政的重要贊助者。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美國國會

不過由於退伍軍人組織的影響力和手中的選票,1920年5月29日,國會眾議院還是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一個體現美國軍團意圖的補償金議案。

但在議案進入參議院之後卻屢屢受挫,反對派以各種理由拖延議案進入日程;1920又正值大選年,共和黨民主黨重心都撲在大選上,補償金法案都不是雙方論戰的重點,導致一拖再拖。

儘管隨著1922年美國經濟得到改善,聯邦財政出現盈餘;1918-1921年期間先後有38個州通過各種形式的補償金法案,其中有8個州採取直接給予現金的形式;民眾亦支持向退伍軍人支付賠償金,美國軍團以及國會議員又做出不小讓步,但由於總統哈定的反對而再度擱置。

1923年8月2日,哈定任內去世,繼任者卡爾文·柯立芝上臺,1924年3月,重新修改後的議案在眾議院通過,4月2日,參議院通過議案。

5月15日,繼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批評“為報酬而作戰的人不是愛國者”,否決該議案,但4天后眾參兩院分別以313:78和59:26的優勢推翻了總統的否決,法案生效。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街頭的美軍

新通過的議案刪除了購買農場或房屋貸款援助、職業培訓等備選方式;規定補償金在50美元及以下的可領取現金,其餘給予以其應得補償金數額的1.4倍為基數、為期20年、年利率為3.5%的服役補償金債權,並且發放補償金證書作為證明,也就是所謂的“榮民獎金券”,兩年後可以此為抵押申請貸款。

儘管這筆錢真正全部到手要在1945年之後,而且兩年後才能作為抵押進行貸款,額度也遠低於票面價值,但是已經陷入困境的退伍軍人還是紛紛申請領取補償金證書。

最終共有約349.8萬人申領了“榮民獎金券”,證書總價值約13.65億美元,每人平均大約500美元,到1945年兌付期票面總值約35億美元,每人平均大約1000美元。

之後美國又通過一些法案,對無法繼續從事戰前工作需要參加職業培訓的軍人進行補助,每月單身者80美元、已婚者100美元。

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戰退伍軍人權益體系基本形成。從1915年到1929年,聯邦政府支出的退伍軍人津貼和服務費用從1.74億美元增加到6.65億美元,佔到聯邦支出的1/5。種種措施儘管不能讓軍人完全滿意,但是對促進他們回到社會、維持社會穩定發揮了巨大作用。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威爾遜在華盛頓帶領歐戰歸來的退伍軍人遊行

但《1924年補償金法案》只是緩兵之計,退伍軍人的生活依然窘迫,能直接兌現也是在軍人去世之後,退伍軍人稱之為“墓碑補償金”。

即便1927年1月1日貸款條款生效,由於貸款金額太小,利率太低,銀行甚至都不願意接受,倒逼國會在1927年3月授權退伍軍人管理署直接向退伍軍人發放貸款,儘管金額還是很低,依然還是有超過半數的退伍軍人在1927-1929年之間申請貸款,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

在大蕭條爆發之後,退伍軍人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抵押貸款的軍人越來越多。1929年11月至12月,退伍軍人抵押貸款的數量是1928年同期的2倍,1930年前90天的抵押貸款數量達到貸款條款生效後的最高峰。

這種對現金的迫切需求足以說明當時退伍軍人所面臨的窘迫境地,也喚起了退伍軍人對《1924年補償金法案》的不滿,放大了他們在戰爭期間的經濟損失以及同平民競爭中的不利地位,要求政府立即兌付“榮民獎金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大蕭條時的總統赫伯特·胡佛

直接原因,是胡佛的錯誤應對

1929年3月4日,胡佛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他說:“我們的生活和安定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度”、“沒有一個國家的成功比美國更有保障了”。

大蕭條中,胡佛總統亦保持這種心態。他認為這只是一種不景氣的現象,是一種循環性的表現,甚至在1930年7月面對工商業代表時,說危機現在已經過去了。

但一切都是空談,隨著危機不斷深化,民眾情緒日益不滿,部分壟斷資產階級也開始吃慌,胡佛和國會開始出臺各項政策刺激經濟,向包括大型農場在內的眾多大型企業發放貸款,幫助其渡過難關,並且《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提高了75種農產品和925種工業產品的稅率。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大蕭條時期領取食物的兒童

1931年,胡佛又成立失業救濟局,強調由私人慈善機構來解決失業救濟問題,批准了所謂“鄰居互助計劃”,禁止聯邦政府過多幹預;同時開工興建各類工程,胡佛水壩便是此時的產物。

胡佛的政策使得多數銀行、保險公司、鐵路公司、大型工廠企業得到了超過3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只有不到1/10的款項用於農業貸款與救濟失業工人;高關稅導致的關稅壁壘遭到各國報復,出口遭到重創,經濟危機反而愈演愈烈,失業者尤其是退伍軍人的處境愈加艱難。

為了撫慰不滿的退伍軍人,阻止立即兌付思想的蔓延,1930年7月,胡佛簽署了國會通過的《1930年大戰傷殘者法案》,有限地承認了此前一直不予承認的非服役致殘養老金。

同時法案授權總統將退伍軍人養老金局、退伍軍人管理署和國家傷殘志願退伍軍人之家合併為退伍軍人管理局,並先後簽署了多個給予退伍軍人權益的法案,總計開支1.18億美元;1930年聯邦政府退伍軍人開支總計6.758億美元,約佔當年聯邦總收入的16%。

立即兌付的議案依然沒有通過,退伍軍人依然在為之鬥爭。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宣傳海報和等待領取救濟的貧民

1931年2月,在原退伍軍人、現眾議員懷特·帕特曼的支持下,一個妥協法案意外獲得國會通過。該法案將“榮民獎金券”抵押貸款比例提高至票面額的50%,年利率為4.5%。

法案生效後第一週,985793名退伍軍人申請貸款;1931到年7月,這一數字達到了206.4萬人,貸款數額超過7.95億美元;到1932年1月,約250萬退伍軍人已貸款證書票面數額的50%。

1931年12月國會開幕後,帕特曼的議案再次被擱置,迫使他決定採取院會請願書的形式直接提交眾議院表決。

對此胡佛甚至公開宣佈拒絕任何有關補償金的法案,因為他認為這會引起通貨膨脹,損害經濟,而且還會開一個很壞的頭,越來越多的團體會效仿向政府索取物質利益,成為脫離民眾的特權階層。

但胡佛這種寧願投大錢援助大工商業者,也不願立即兌付賠償金的做法徹底激怒了退伍軍人們,他們除了徵集簽名、利用廣播等動員支持帕特曼的議案,亦通過進軍華盛頓的請願方式支持帕特曼的議案,催促國會通過。

美國一戰退伍老兵為何駐紮國會山,因為他們實在沒錢過日子了

睡在國會大廈前的退伍軍人

種種因素推動之下,飽受失業和貧困折磨13年之後,退伍軍人決定駐紮國會山,向總統和國會請願,希望可以立即兌付賠償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此也就有了開頭“胡佛村”的那一幕。

但是他們的請願沒有得到滿足,在議案遭到再次拒絕之後,大部分退伍軍人拒絕退場,胡佛政府派警察清場引發騷亂,旋即遭到了無視總統命令的麥克阿瑟武裝清場,釀成慘案,這次慘案也成為美軍公開承認的永久恥辱。

不過強權鎮壓下的退伍軍人們依然沒有放棄他們的權力鬥爭,終於在1936年取得了鬥爭的最後勝利,並且積極推動了各項保障退伍軍人權益的法律法規的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