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退伍军人“胡佛村”

1932年5月,此时的美国依然没有走出大萧条的阴影,工厂破产,工人失业,众多失业者在昔日繁华的大街、公园用旧铁皮、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棚户区,称之为“胡佛村”。

而在首都华盛顿国会山,这里拥有当时最大的“胡佛村”,驻扎了近2.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退伍老兵和家属,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大多身着旧军装,住在木板和帆布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忍饥挨饿,却维持着井然的秩序。

这些曾经为国效力的退伍老兵为什么没有留在家乡,反而拖家带口驻扎在国会山附近?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一战美军

退伍军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1917年4月16日,做好战争准备的美国对德国宣战,正式宣布参加一战。

为了征集足够的士兵,5月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推动国会通过了《选征兵役法》,规定所有美国21-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的条件下必须到所在地区登记报名参军。通过这一法案,美军于1917年09月到1918年11月征召了300万名男子入伍。

这些军人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文化水平较低,职业技能匮乏,一旦退役,就会陷入失业的境地。

为了解决退伍军人就业问题,战后1918年,美国国会通过《伤残退伍军人资助法》,但仅限于伤残军人,对广大退伍军人没有实质帮助。

1919年,国会通过《1919年优先权法案》,给予所有退伍军人以就业优先资格,并且一战伤残阵亡军人以及家属都得到就业优待。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回国的美军

但法律实行的时候却大打折扣,一战时美国转入战时经济,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退伍军人尽管有法律支持,同平民的竞争依然没有任何优势。

更糟糕的是随着一战结束,美国战时经济结束,一战欧洲国家无力进口,市场上供过于求,物价暴跌,企业陷入经营危机;美国为筹措军费,从1917年5月到1918年11月共发行了4批“自由公债”,总额接近200亿美元,企业危机抛售债券,导致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

从1920年开始,美国进入了为期2年的经济衰退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峰时期的18%下降到-8%,破产的银行达到661家,购买力下降了46%,工人不断失业,大量本就没有就业优势的退伍军人更加找不到工作。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大萧条中的圣诞节

美国退伍军人就业率在之后的经济繁荣中有过短暂提高,但是随着1929经济危机爆发,华尔街股价一泻千里,3个月内市值就蒸发40%,将近26亿美元化为乌有,期间9000家银行倒闭,全美失业率超过25%,工人工资从1929年的500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300亿美元,各种经济活动几乎陷入瘫痪。

1931年,美国全国30-54岁年龄段的男子总数为2070万人,失业率为11.7%,该年龄段的一战退伍军人失业率为17.4%;所有退伍军人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但其失业人数却占该年龄段失业人数的30.8%;退伍军人的失业率比同一年龄段的平民高50%。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生活也就毫无着落,这些老兵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救济法案,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渡过难关。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左边为美国总统威尔逊

退伍老兵的赔偿金问题

针对一战参战士兵的保障问题,威尔逊总统签署了《战争风险保险法》,根据该法,联邦政府每月从士兵的津贴中扣除15美元,外加联邦政府最高50美元的补助维持军人家属生活,一战参战士兵可得到因服役致残、死亡的赔偿金,通常为每月30美元。

每名军人都并可自愿参加保额1万美元的低服役致残、死亡保险,保费为每个月6.6美元,保险在战后可以转为商业保险;还给予因役伤残的退伍军人医疗住院、职业能力恢复等新权益。

随后又陆续颁布法令,给予一战退伍军人文官优待权,将服役致残、死亡范围扩大到部分非服役因素致残、死亡的情形,具体落实职业能力康复、医疗住院权利,等等。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一战中的美国工厂

尽管看起来退伍军人待遇不错,但是在美国参战期间,联邦政府实行战时经济,政府开支大幅增加,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由战前的3%上升到18%,工人的薪资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

美国国内工厂非熟练劳工工资上涨1-3倍,军工产业工人日均工资达到每天6-12美元,有的军工产业工人在战争结束时还有一笔奖金。而军人每天出生入死,却只有每天1美元的微薄津贴,而且每个月还要扣除15美元补贴家用和6.6美元的保险费,真正拿到手之后所剩无几。

而且许多曾经海外服役尤其是参与欧洲战场的老兵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别说生活工作,连生存都很困难,许多人一度被称为“穿军装的流浪者”。

两相对比之下,如果不参军服役,不仅不容易失业,赚得也更多,生活也更好。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徽章

为了争取自己在服役期间的经济损失,在1919年5月筹备成立一战退伍军人组织“美国军团”的圣·路易斯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求国会应给予一战退伍老兵补偿金。

1919年11月,美国军团第一次大会召开,通过了补偿金提案,大体内容为:在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在陆海军服役并荣誉退伍的大战军人,海外服役者每人每天1.25美元,总额最多不超过625美元;国内服役者每人每天1美元,总额最多不超过500美元。

如不选择现金,联邦政府则给予债券,债券以其应得补偿金的1.4倍为基础,期限20年,年利率4.5%,债券面额与购买20年期的商业保险大致相当。此外,提案还附有立即现金支付、职业教育培训、购买农场或住房贷款援助等三种替代形式备选。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1920年的纽约

该提案严重影响了美国工商界的利益,赔偿尽管属于政府支出,但最终都会加到税上去;而且他们认为工人高工资属于市场行为,军人参军也是自愿,联邦政府并无义务去负责军人的战后生活。

他们将之称为“邪恶的阶级立法”,甚至危言耸听地宣称这将可能危及美国民主政体。

对执政党来说该法案如果通过,政府支出将增加20-40亿美元,那样一来财报的数字就非常难看,很容易就会成为反对党进行攻击的把柄,他们不想为这个突然增加的款项买单,而且工商界正是这些党派和议员们能够执政的重要赞助者。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美国国会

不过由于退伍军人组织的影响力和手中的选票,1920年5月29日,国会众议院还是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个体现美国军团意图的补偿金议案。

但在议案进入参议院之后却屡屡受挫,反对派以各种理由拖延议案进入日程;1920又正值大选年,共和党民主党重心都扑在大选上,补偿金法案都不是双方论战的重点,导致一拖再拖。

尽管随着1922年美国经济得到改善,联邦财政出现盈余;1918-1921年期间先后有38个州通过各种形式的补偿金法案,其中有8个州采取直接给予现金的形式;民众亦支持向退伍军人支付赔偿金,美国军团以及国会议员又做出不小让步,但由于总统哈定的反对而再度搁置。

1923年8月2日,哈定任内去世,继任者卡尔文·柯立芝上台,1924年3月,重新修改后的议案在众议院通过,4月2日,参议院通过议案。

5月15日,继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批评“为报酬而作战的人不是爱国者”,否决该议案,但4天后众参两院分别以313:78和59:26的优势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法案生效。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街头的美军

新通过的议案删除了购买农场或房屋贷款援助、职业培训等备选方式;规定补偿金在50美元及以下的可领取现金,其余给予以其应得补偿金数额的1.4倍为基数、为期20年、年利率为3.5%的服役补偿金债权,并且发放补偿金证书作为证明,也就是所谓的“荣民奖金券”,两年后可以此为抵押申请贷款。

尽管这笔钱真正全部到手要在1945年之后,而且两年后才能作为抵押进行贷款,额度也远低于票面价值,但是已经陷入困境的退伍军人还是纷纷申请领取补偿金证书。

最终共有约349.8万人申领了“荣民奖金券”,证书总价值约13.65亿美元,每人平均大约500美元,到1945年兑付期票面总值约35亿美元,每人平均大约1000美元。

之后美国又通过一些法案,对无法继续从事战前工作需要参加职业培训的军人进行补助,每月单身者80美元、已婚者100美元。

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战退伍军人权益体系基本形成。从1915年到1929年,联邦政府支出的退伍军人津贴和服务费用从1.74亿美元增加到6.65亿美元,占到联邦支出的1/5。种种措施尽管不能让军人完全满意,但是对促进他们回到社会、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威尔逊在华盛顿带领欧战归来的退伍军人游行

但《1924年补偿金法案》只是缓兵之计,退伍军人的生活依然窘迫,能直接兑现也是在军人去世之后,退伍军人称之为“墓碑补偿金”。

即便1927年1月1日贷款条款生效,由于贷款金额太小,利率太低,银行甚至都不愿意接受,倒逼国会在1927年3月授权退伍军人管理署直接向退伍军人发放贷款,尽管金额还是很低,依然还是有超过半数的退伍军人在1927-1929年之间申请贷款,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

在大萧条爆发之后,退伍军人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抵押贷款的军人越来越多。1929年11月至12月,退伍军人抵押贷款的数量是1928年同期的2倍,1930年前90天的抵押贷款数量达到贷款条款生效后的最高峰。

这种对现金的迫切需求足以说明当时退伍军人所面临的窘迫境地,也唤起了退伍军人对《1924年补偿金法案》的不满,放大了他们在战争期间的经济损失以及同平民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要求政府立即兑付“荣民奖金券”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大萧条时的总统赫伯特·胡佛

直接原因,是胡佛的错误应对

1929年3月4日,胡佛正式成为美国总统,他说:“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功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大萧条中,胡佛总统亦保持这种心态。他认为这只是一种不景气的现象,是一种循环性的表现,甚至在1930年7月面对工商业代表时,说危机现在已经过去了。

但一切都是空谈,随着危机不断深化,民众情绪日益不满,部分垄断资产阶级也开始吃慌,胡佛和国会开始出台各项政策刺激经济,向包括大型农场在内的众多大型企业发放贷款,帮助其渡过难关,并且《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产品的税率。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大萧条时期领取食物的儿童

1931年,胡佛又成立失业救济局,强调由私人慈善机构来解决失业救济问题,批准了所谓“邻居互助计划”,禁止联邦政府过多干预;同时开工兴建各类工程,胡佛水坝便是此时的产物。

胡佛的政策使得多数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大型工厂企业得到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只有不到1/10的款项用于农业贷款与救济失业工人;高关税导致的关税壁垒遭到各国报复,出口遭到重创,经济危机反而愈演愈烈,失业者尤其是退伍军人的处境愈加艰难。

为了抚慰不满的退伍军人,阻止立即兑付思想的蔓延,1930年7月,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1930年大战伤残者法案》,有限地承认了此前一直不予承认的非服役致残养老金。

同时法案授权总统将退伍军人养老金局、退伍军人管理署和国家伤残志愿退伍军人之家合并为退伍军人管理局,并先后签署了多个给予退伍军人权益的法案,总计开支1.18亿美元;1930年联邦政府退伍军人开支总计6.758亿美元,约占当年联邦总收入的16%。

立即兑付的议案依然没有通过,退伍军人依然在为之斗争。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宣传海报和等待领取救济的贫民

1931年2月,在原退伍军人、现众议员怀特·帕特曼的支持下,一个妥协法案意外获得国会通过。该法案将“荣民奖金券”抵押贷款比例提高至票面额的50%,年利率为4.5%。

法案生效后第一周,985793名退伍军人申请贷款;1931到年7月,这一数字达到了206.4万人,贷款数额超过7.95亿美元;到1932年1月,约250万退伍军人已贷款证书票面数额的50%。

1931年12月国会开幕后,帕特曼的议案再次被搁置,迫使他决定采取院会请愿书的形式直接提交众议院表决。

对此胡佛甚至公开宣布拒绝任何有关补偿金的法案,因为他认为这会引起通货膨胀,损害经济,而且还会开一个很坏的头,越来越多的团体会效仿向政府索取物质利益,成为脱离民众的特权阶层。

但胡佛这种宁愿投大钱援助大工商业者,也不愿立即兑付赔偿金的做法彻底激怒了退伍军人们,他们除了征集签名、利用广播等动员支持帕特曼的议案,亦通过进军华盛顿的请愿方式支持帕特曼的议案,催促国会通过。

美国一战退伍老兵为何驻扎国会山,因为他们实在没钱过日子了

睡在国会大厦前的退伍军人

种种因素推动之下,饱受失业和贫困折磨13年之后,退伍军人决定驻扎国会山,向总统和国会请愿,希望可以立即兑付赔偿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此也就有了开头“胡佛村”的那一幕。

但是他们的请愿没有得到满足,在议案遭到再次拒绝之后,大部分退伍军人拒绝退场,胡佛政府派警察清场引发骚乱,旋即遭到了无视总统命令的麦克阿瑟武装清场,酿成惨案,这次惨案也成为美军公开承认的永久耻辱。

不过强权镇压下的退伍军人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的权力斗争,终于在1936年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并且积极推动了各项保障退伍军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