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一半,他們也缺錢?

近日,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規模佔比接近一。

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一半,他們也缺錢?

但數據和感知似乎總有些差距,一個是披著“低價”、“假貨”、“劣質”標籤的電商平臺,一個是處在高消費、品質生活階段的地區用戶,很難想象一二線城市用戶竟然佔到拼多多用戶的一半左右,像拼多多對於三線城市用戶都有所詬病的app,那麼在北上廣深這些一二線城市,到底是誰在使用拼多多。

直觀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靠著“低價”在下沉市場打開了局面,就單靠著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模式僅用4年時間超越京東,成為了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而且靠著雙11“百億補貼”的造勢,截止到本月初,市值定格在482億美元。

那麼拼多多是如何在電商幾乎已經穩固的局面下還能迅速從中分到一杯羹,那麼一二線用戶佔比又是否可以說明“低價”、“劣質”、“假貨”的去標籤化開始在拼多多上應驗。

01 低價驅動用戶消費

拼多多誕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滿足了用戶追求低價的心理,以低於市場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買到了質量雖一般,但整體又差別不大的產品。中國國民消費雖然一直都處於飛速上升的趨勢,但也依舊是處在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用戶的消費能力層次還相對較低。

而且典型一二線城市用戶多為青年人,其剛剛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事業處於上升期,在渴望相對高價產品的同時,又更希望將消費支出控制在自身可支配的一個範圍內。而且伴隨著80後甚至90後普遍成為00後的父母時,在“性價比”層面的主導思想也欲將達成共識,尤其時消費頻率極高的生活必需品上。

02 強關係分享式拉新

平臺分享功能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功能了,而對於拼多多來說,【分享】卻是一個用戶的核心入口。由於拼多多的電商機制——社交電商,決定其需要依託社交性較強的平臺作為中介鏈接點。

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一半,他們也缺錢?

那麼什麼是強關係?簡單通俗來說就是親朋好友。像陌陌、微博、過去的探探等,這些基於網絡的陌生人社交,就屬於弱關係。也正是因為拼多多是需要依附於微信這種強關係社交,使得用戶每一次分享拼單都會讓新用戶“難以拒絕”,促使微信強大的流量池成了拼多多用戶活躍度源源不斷的“發動機”。

而拼多多的拉新手段在後期的改版也極為簡單粗暴,想要為好友砍價必須下載拼多多,也就是說只要有新用戶下單商品砍價進行微信分享,就會來帶動近幾倍、幾十倍的新用戶註冊增長。

03 金錢“買”來的用戶

從營銷推廣渠道可以發現,拼多多在近一兩年左右在電視節目上的投入頗多。2018年冠名7檔、特約5檔、合作伙伴6檔,合計就有18檔綜藝。2019年甚至和明星電視臺湖南衛視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而且逐步在向偏高端定位的節目進行廣告投放。

甚至今年雙11關於3C類產品的百億補貼,折扣優惠力度極大,也許銷售一臺iPhone X所獲得的GMV比過去增加一個忠實用戶數年的消費額還要多。

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一半,他們也缺錢?

微信前些日公佈了外鏈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在對拼多多電商運營帶來了重大的壓力,雖然拼多多在外鏈上做了一定的改動優化,但依舊還是無法解決拼多多對一二線城市的覬覦。

從數據上,拼多多對一二線城市用戶的獲取上其實已經相當成功了,而且其在下沉市場的滲透力又非常強,但由於一二線城市用戶多元性質極強,在外務工人員在一二線城市佔比率極高,因此拼多多是否“俘獲”了一半的一二線城市精準用戶還有待進一步分析。

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一半,他們也缺錢?

那麼在京東、阿里已經在一二線城市用戶心裡穩固了局面,而且開始進軍下沉市場的情況下,拼多多想要獲得最終的勝利或者是分得電商的一杯羹,“低價”這張牌能否行得通?高端品牌的質量又該以何種形式給予用戶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