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一半,他们也缺钱?

近日,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规模占比接近一。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一半,他们也缺钱?

但数据和感知似乎总有些差距,一个是披着“低价”、“假货”、“劣质”标签的电商平台,一个是处在高消费、品质生活阶段的地区用户,很难想象一二线城市用户竟然占到拼多多用户的一半左右,像拼多多对于三线城市用户都有所诟病的app,那么在北上广深这些一二线城市,到底是谁在使用拼多多。

直观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靠着“低价”在下沉市场打开了局面,就单靠着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模式仅用4年时间超越京东,成为了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而且靠着双11“百亿补贴”的造势,截止到本月初,市值定格在482亿美元。

那么拼多多是如何在电商几乎已经稳固的局面下还能迅速从中分到一杯羹,那么一二线用户占比又是否可以说明“低价”、“劣质”、“假货”的去标签化开始在拼多多上应验。

01 低价驱动用户消费

拼多多诞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满足了用户追求低价的心理,以低于市场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买到了质量虽一般,但整体又差别不大的产品。中国国民消费虽然一直都处于飞速上升的趋势,但也依旧是处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用户的消费能力层次还相对较低。

而且典型一二线城市用户多为青年人,其刚刚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事业处于上升期,在渴望相对高价产品的同时,又更希望将消费支出控制在自身可支配的一个范围内。而且伴随着80后甚至90后普遍成为00后的父母时,在“性价比”层面的主导思想也欲将达成共识,尤其时消费频率极高的生活必需品上。

02 强关系分享式拉新

平台分享功能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功能了,而对于拼多多来说,【分享】却是一个用户的核心入口。由于拼多多的电商机制——社交电商,决定其需要依托社交性较强的平台作为中介链接点。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一半,他们也缺钱?

那么什么是强关系?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亲朋好友。像陌陌、微博、过去的探探等,这些基于网络的陌生人社交,就属于弱关系。也正是因为拼多多是需要依附于微信这种强关系社交,使得用户每一次分享拼单都会让新用户“难以拒绝”,促使微信强大的流量池成了拼多多用户活跃度源源不断的“发动机”。

而拼多多的拉新手段在后期的改版也极为简单粗暴,想要为好友砍价必须下载拼多多,也就是说只要有新用户下单商品砍价进行微信分享,就会来带动近几倍、几十倍的新用户注册增长。

03 金钱“买”来的用户

从营销推广渠道可以发现,拼多多在近一两年左右在电视节目上的投入颇多。2018年冠名7档、特约5档、合作伙伴6档,合计就有18档综艺。2019年甚至和明星电视台湖南卫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而且逐步在向偏高端定位的节目进行广告投放。

甚至今年双11关于3C类产品的百亿补贴,折扣优惠力度极大,也许销售一台iPhone X所获得的GMV比过去增加一个忠实用户数年的消费额还要多。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一半,他们也缺钱?

微信前些日公布了外链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对拼多多电商运营带来了重大的压力,虽然拼多多在外链上做了一定的改动优化,但依旧还是无法解决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的觊觎。

从数据上,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用户的获取上其实已经相当成功了,而且其在下沉市场的渗透力又非常强,但由于一二线城市用户多元性质极强,在外务工人员在一二线城市占比率极高,因此拼多多是否“俘获”了一半的一二线城市精准用户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一半,他们也缺钱?

那么在京东、阿里已经在一二线城市用户心里稳固了局面,而且开始进军下沉市场的情况下,拼多多想要获得最终的胜利或者是分得电商的一杯羹,“低价”这张牌能否行得通?高端品牌的质量又该以何种形式给予用户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