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matrix5187479129


皇帝雖說是江山社稷之主,可到底也是一個人,既然是人,便逃脫不了“老糊塗”這三個字的囹圄。

即便是被後人誇出花來的唐太宗,也是如此。

當然,唐太宗因為揹著玄武門之變的事,所以在譽滿千古的同時,也可謂是謗滿千古,讚譽他的人多,罵他的人也多。

唐太宗李世民自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當皇帝,至649年病逝,當了23年的皇帝,他的晚年應當從643年開始算起。

643年,即唐太宗貞觀十七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改變了李世民晚年,也改變了唐朝此後兩百多年的走向的事——皇太子李承乾因企圖謀反,被李世民給廢了。

李承乾之所以會鋌而走險選擇謀反,既是因為他自己瘸腿所導致的自卑,也是因為李世民後來的行為讓他產生了危機感,最終將他逼上了絕路。不過,李承乾謀反的事出於他的“親衛”紇幹承基之口,當時紇幹承基陷於獄中已有生命之憂,紇幹承基到底是為了活命誣陷李承乾,還是李承乾真想謀反?

李承乾和李泰斗來鬥去,沒想到便宜了李治,李世民在廢了李承乾之後,用一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堵死了李泰,然後將李治立為皇太子。

當時,李治已經15歲,雖然沒有明著和李承乾、李泰爭儲,但是也有成為儲君的資格,他的背後到底有沒有“高人”在給他出謀劃策?

所以,李世民雖然想著保全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人,但是對於李承乾謀反一事的處理也顯得太過倉促,所謂的證詞不過只是紇幹承基的一人之詞,可是李世民仍然毫不猶豫地廢了李承乾。

李世民最後保住李承乾了嗎?沒有,李承乾比他李世民還要早死好幾年。當時魏徵已死,不然的話或許可以勸住李世民。

李治的即位,雖然能夠讓唐朝國力繼續上漲,但是他也給唐朝留下了一個幾十年動盪不安的隱患——武則天。

李世民廢李承乾一事,可以視為他步入晚年的標誌性事件,此事是智是昏?

實際上,李世民晚年所謂的昏庸,說白了就是一種“老年病”。

一個人努力奮鬥了一生,老了老了,哪還有什麼繼續奮鬥的精力和志氣?所以,李世民晚年鬆懈下來,完全是人之常情。李世民或許確實洋洋自得於自己已經取得的功績,但是,他從李淵起兵開始便一直在為唐朝而活,老了老了,享受享受人生不也是正常之事?

幾十歲的人了,半截身體入土了,你還想和他談人生理想?或者說讓他重新給自己找個人生理想?

人一旦老了,必不復年輕時候的盛氣,皇帝也是人,免不了俗。

當然了,人老了之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變化,要麼看得更透更開,要麼便會更偏執,李世民顯然屬於後者。

李唐江山說是他李世民打下來的,其實並不為過,所以他從心裡面必然也是想讓唐朝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千秋萬代,所以他想要保護好唐朝。

如此一來,他會很容易偏執地認為自己的所有決定都是為了唐朝好,偏執地認為,凡是反對他的人要麼是為反對而反對,要麼是看不清形勢。

這也是他後來獨斷專行,聽不進人勸的原因。

但是,真說他昏庸的話,卻又不至於,貞觀十九年他還打趴了高句麗,貞觀二十年滅了薛延陀,擴張了唐朝的版圖,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也正因為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晚年的他才被人罵昏庸,好你個李世民,你打了幾十年的戰了,有沒有考慮過百姓的感受?有沒有算過你為了打戰,燒了多少錢?這也確實是個問題,打戰太燒錢了,燒多了打戰多了人家說你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可是不燒錢不打戰的話人家又會說你廢物。

總之,不管你是打還是不打,你都裡外不是人。

這算得上昏庸否?不算。

如果一定要說唐太宗晚年如何如何昏庸的話,實際上只能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享受”,一個是“怕死”。

李世民打拼了一生,一直在為唐朝而活,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他想為自己活一活,其實也不為過,即便放到今天,一個人但凡賺夠了錢,到了晚年不也想著能夠好好享受餘生?為過的只是他為了自己的享受,動用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自己興修宮室。

這和他年輕時候的志向實際上已經背道而馳,從這一點來看,說他昏庸倒也不是不可以。

此外,李世民晚年的“怕死”也是一件很打臉的事。

貞觀元年十二月,李世民曾經當著廷臣的面毫不留情地鄙視秦始皇和漢武帝追求長生的事:“我可不信神仙之說,秦始皇因為太過迷信神仙長生,所以被方士所騙,然後派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去海上尋求仙藥,結果徐福回都沒回來!秦始皇還傻不愣登跑到海邊等徐福,徐福沒等來,他自己先死在沙丘了。漢武帝為了長生,將自己女兒嫁給方士,後來發現方士給不了自己長生,又將人給宰了。看看,這世上哪有什麼神仙?無稽之談罷了!”

也怪李世民話說得太滿,不小心打了自己的臉。

他步入晚年之後,因為疾病纏身,總也不見好,在死亡的威脅之下,李世民伸手“啪啪”地打了自己的臉,哎哎哎,長生是有的,我也要追求長生不死!

於是,他開始讓人四處尋找方士,為他煉製長生不老之藥,貞觀二十二年他還從天竺的俘虜中找到了一個自稱能夠煉製長生不死藥的和尚,他對此信以為真,讓這個和尚幫自己煉藥。

這個和尚幫他練出長生藥了嗎?顯然沒有,僅僅過了一年,也即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便不甘地離開了人世。

他因為迷信長生藥,因為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為自己煉藥,也被人罵得不輕,說他昏庸也不為過。

但是,總的來說李世民的一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明君了,打下李唐江山,開創貞觀之治,奠定唐朝盛世之基,多少遊牧民族鐵了心跟他混,他也確實堪當“千古一帝”了。


吾與吾國


史書就是一種語言藝術,同樣的一件事,怎麼說都有理,李世民還沒等到晚年,就非要看自己的《起居注》和《實錄》,之所以要修改,恐怕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早年間經略西域,開疆拓土,你們誇我神武之略,威加四海。

到了晚年我打高句麗,你們就說我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我早年間哪怕是搶了弟媳,你們都誇我是俠骨柔情,霹靂手段兼奇情氣質。

到了晚年在後宮多呆一會,你們就說我沉湎酒色,溫柔鄉里。

我早年間偏聽偏信,讓魏徵矇蔽,你們說我胸懷四海,從諫如流。

到了晚年我對魏徵完成了深入揭批,你們卻說我剛愎自用,閉塞言路。

我早年間建個皇宮,你們說這象徵我“天可汗”的威儀。

到了晚年再建廳堂館所,你們卻說我勞民傷財、大興土木。

我早年間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你們說我撥亂反正、偉有成烈。

到了晚年我不願意讓兄弟相殘,你們又說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早年間南征北戰,身體有損,你們勸我正心修身、保重龍體。

到了晚年我真的關心健康,吃點丹藥,你們又說我封建迷信、不負責任。

......

我就說一句,我一共就活了五十一年,按照你們後世關於年齡的定義,我算是中年早逝、半道中卒,又哪裡來的晚年去“昏庸”一下?


歷來現實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確是很昏庸,這不是別人刻意抹黑的,在真實的歷史中的確如此,其實仔細翻閱歷史大家就會發現,有許多早年間勵精圖治的皇帝,等到他們老了之後都開始變得昏庸,或許是奮鬥了一輩子,到了晚年才敢鬆懈,因為已經老了,還不享受這一切可就來不及了,李世民便是如此。

李世民在早年間絕對是年輕有為,他就是皇帝中的楷模,史書對其評價也很高,比如什麼重用賢才,廣施仁政,當然事實也是如此。從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候,他就從諫如流,以魏徵為代表的敢於納諫之人有將近三十餘人,這在歷史上其實還是很少見的。

等到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他對於納諫之人的話壓根聽不進去,魏徵也曾公然質問李世民為什麼聽不進去大家的勸諫,李世民就是各種狡辯,李世民晚年的時候非常喜歡修宮殿,經常是大興土木,大臣勸諫他不要這樣,太過浪費,這些話可是讓李世民非常生氣。

李世民直接告訴大臣,老百姓都是賤骨頭,容易無事生非,應該長期做牛做馬,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已經完全變了,他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昏庸的皇帝,他只顧著貪圖享受。晚年的李世民有兩大愛好,一個是喝酒,另一個就是美女,他命人常年在外給自己尋找美女,只要是漂亮的,都會給他送進宮去。

在舉個簡單的例子,李世民天天花天酒地,民間怨聲哀道,甚至於李世民的貼身侍衛都開始勸諫他不要這樣,李世民大怒,將其處死,繼續他花天酒地的生活。雖然說李世民晚年如此昏庸,可是無可否認的一點是,他還是稱得上明君的,在其臨死前他也曾反省過自己,並且警告太子不許學他。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文治武功兼備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大半生裡勵精圖治,圖存求強、南征北戰、鞏固國防,開創了唐朝“貞觀之治”, 讓人感嘆他的偉大!但如此雄才大略如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也幹了一件件和他聖君身份不符滑稽之事!

一、剛愎自用,從諫無存!

到了晚年,唐太宗逐漸狂妄自大,奢侈淫靡,常炫耀自己早年的武功和強大了唐朝的偉大功績,自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漸漸不聽諫言,在建飛山宮,擔心群臣勸諫,便警告他們說,“若不為此,不便我身。”貞觀十九年,諫臣劉洎說句“疾勢如此,聖躬可憂”的肺腑之言,李世民便給他加個“謀執朝衡”的罪名,賜其自盡。魏徵提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的“十條”勸諫之時,年老的唐太宗甚至表現出了極大的反感,後李世民不但弄倒了魏徵的墓碑,還把上面的字磨去。等於完全否決了這個人存在的意義。

公元648年,宰相房玄齡臨終時難過地說,現在朝廷已無人敢犯顏強諫了,因為唐太宗過去對顧問大臣們的謙虛態度已經被帝王的專斷所取代了。

二、迷戀丹藥,自作自受。

晚年李世民變得逐漸畏懼生死,他偶得一場風寒,本來按照御醫開的藥方即將治癒,但卻下令國內的方士為其煉製丹藥,覺得是國內的方士修為不夠,專門從印度抓了一個和尚回來,每天上賓一樣款待!一年後和尚煉成了藥丹,謊稱可以使人長壽,李世民信以為真,毫不遲疑地吞下,結果中毒暴亡,僅僅52歲!他也成了第一個被長生不老藥毒死的皇帝!

三、寧可錯殺,不落一人!

在公元648年,李世民聽信民間流言:唐三世之後,女主昌;又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非常厭惡這件事,有一次宴會時,讓大臣說自己小名,李君羨說自己小名是五娘子,無巧不成書,李將軍還是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又是玄武門的守將,而聯想到“女主昌”的預言,他確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羨。李世民將他貶到了華州,並藉機殺了他!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都記載了李世民無辜誅殺李君羨的事情。

四、貪戀酒色,不顧人倫。

李世民晚年沉醉美人溫柔之鄉,大肆蒐羅美女充實後宮。後來篡奪了李唐天下的武則天就因年輕貌美乖巧,被吸納進宮,成為“才人”,當時她年僅十四歲。 李世民花天酒地,已經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甚至引起了羽林軍譁變,衛兵們“夜射行宮,矢及寢庭者五。”

朱元璋曾言: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如此安萬世之功的君王,晚年亦免不了失德敗行,慎始善終,非常人所能為也。

五、奢侈浪費,大興土木。

晚年的太宗為了享受,相繼修了翠微宮、玉華宮、飛山宮、襄城宮、九成宮、大明宮等大型宮殿。

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嫌棄京城皇宮悶熱難耐,於是就在臨潼驪山頂上修建了翠微宮。誰知剛剛建立不到三個月,李世民就嫌棄宮室規模太小,辱沒了大唐的威儀,又下令重修了玉華宮。

他命令整修隋代宮殿。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當他看到完工後的宮殿過於華麗和奢侈時,又覺得這樣確實不是一個明君所為。於是,又下令把它拆毀。

太宗命人大力重修鳳翔府的隋代仁壽宮等五個新宮殿。這些宮殿耗資耗巨資,當641年竣工時,太宗發覺宮殿是建立在非常炎熱的地方,他非常不喜歡,於是又命令將其夷為平地。

金口一開,在三言兩語之間,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耗金銀以億來計算。

六,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李世民年輕時征戰沙場,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到了晚年,仍然熱衷於開疆拓土,為子孫留下不朽江山,貞觀十九年,李世民不顧褚遂良等大臣的諫阻,御駕親征高句麗,以失敗告終,為了籌集軍費開支,並因增加了勞役賦稅,激起了民怨,引發了農民起義。

雖然,現在史學家開始為他平反,覺得頻繁出兵高句麗,絕非窮兵黷武之舉,而是守衛國門之策。

七、干涉史官,篡改史書

古時皇帝,身前身後都有人替其做傳,記錄言行。但歷來的規矩都是力求真實,皇權不許干涉。李世民對玄武門之變非常忌諱,經常召見史官,對他們旁敲側擊。

李世民多次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了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從李世民開始,中國史書大壞。


美麗青春您真痘


唐太宗作為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在頂著戰爭的瘡痍的大環境下開闢了貞觀盛世,讓人感嘆他的偉大!但是任何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唐太宗也不例外,他晚年犯下的錯有的甚至讓人覺得滑稽!

驕奢淫逸

唐太宗晚年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的享受,所以重新修復了楊廣當初修建的豪華宮室,收繳很多的美女藏到其中,而且在一次無意中看到自己已故的臣子的女兒(武則天)很是漂亮,就將她也納為妾!此時的武則天僅僅十四歲!

迷信占卜

在公元648年,李世民聽信民間流傳的: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覺得與武字沾邊的人都是自己的絆腳石!恰巧有一位將軍一連串串佔了四個武字,就變成了李世民的懷疑對象。首先這位將軍是左武衛將軍,爵號是:武連縣公,又是玄武門的守將,而且他還是武安縣人(人有的時候真的是不得不躺槍)。所以李思民將他貶到了華州,並藉機殺了他!

修煉仙丹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得了一場風寒,本來按照御醫開的藥方,吃個幾個月就好了。但是他偏偏在這個時候迷戀上了道教的修仙一說。於是李世民下令國內的方士為其煉製丹藥,但是吃下去之後都沒有什麼效果!於是李世民就覺得是國內的方士修為不夠,就專門從印度抓了一個和尚回來,讓和尚給他煉藥。和尚只能假裝精通煉藥,就開除稀奇古怪的方子,李世民就下令去給和尚找藥引,而且每天把和尚像上賓一樣款帶著!一年後,所謂的仙藥練成了,李世民服下仙丹之後七竅流血而死,這時的李世民才僅僅52歲!他也成了第一個被長生不老藥毒死的皇帝!


博侃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可謂是千古一帝。但是,李世民做皇帝的這二十三年裡,其實是要分成兩部分來看的。這個時間的分水嶺應該劃在貞觀十七年。這一年,一代賢臣魏徵去世了,李世民悲痛地說自己痛失一鏡,而這一鏡正是為他明得失的一鏡。



貞觀十七年之後,李世民開始在他兩個兒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舉措失當,導致了一場宮變。李世民甫一登基就立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可是太子長大之後卻並不稱他的意,太子不僅在東宮蓄養胡人歌伎,還打了教他的老師,並且騎馬時還不慎摔斷了退,成了瘸子。因此,李世民越看李承乾就越來氣。

這個時候,魏王李泰在李世民心目中自然就比較青睞了。加上李泰詩文很好,又與一幫文士們編撰了《括地誌》,李世民就更加器重李泰,也讓李泰有了非分之想。李承乾被冷落,李泰得寵,這讓太子的心裡更加不平衡。於是,李承乾勾結了侯君集,杜荷等人一同密謀奪位,最終因齊王李佑造反遷出太子而告失敗。



李世民廢了太子李承乾貶到黔地,同時也將李泰圈禁在自己的封國內,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才算結束了這場風波。可是李世民還是覺得李治懦弱,又想立吳王李恪為太子,最後是長孫無忌力勸才罷休了。



在兒子的問題上李世民的處理方式失當還只是朝內的事情。接下來,李世民於貞觀十九年御駕親征高麗,就讓整個國家也跟著受到了更大的損失。李世民一生勝仗打了無數,他自己說,只要有弓在手,就算百萬軍中也來去自如。臨了,卻吃了一場大敗仗。李世民最後說,若魏子在,勿使朕有此戰。


傅斯鴻


唐太宗早年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中期因為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讓李世民留下了很大面積的心理陰影。貞觀前期,唐太宗勵精圖治。晚年的李世民卻變得昏庸起來。

幸虧唐太宗服仙丹中毒而死,活了51歲,否則唐朝說不定還搞出什麼亂子來。

終身制的皇帝,年輕時可能英明,年老了大多數都會昏庸起來,心理和生理都逐漸老化。

唐太宗晚年的昏庸事主要有這麼幾件:

1,不再納諫言

李世民晚年不但仆倒了魏徵的墓碑,還把上面的字磨去。

討伐高句麗時,唐軍好不容易才打敗高句麗,但也沒有徵服高句麗。不得已而退兵,唐太宗這才想起魏徵:“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

李世民討伐高句麗時,讓劉洎輔太子監國。因李世民生病,褚遂良誣陷劉洎想當伊尹霍光,劉洎自己向李世民分辨,並請另一個大臣馬周作證人。李世民聽到是謀反的事,就再也納不了進諫了,直接把劉洎賜死。

2,篡改史書

李世民對玄武門之變非常忌諱,經常召見史官,對他們旁敲側擊。

他還要求讀自己的《起居注》和《實錄》,這些書本來是要留給後來的皇帝看的,當朝的皇帝不能看。

從李世民開始,中國史書大壞。

3,沉迷後宮和仙丹

李世民首先霸佔了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李世民的堂弟廬江王李瑗被殺後,李世民霸佔了廬江王的妾武則天。

李世民晚年還想再活五百歲,可是沒找到好仙丹。

王玄策在西域時,俘獲了一名印度人那羅邇娑婆,自稱會造仙丹。就獻給了李世民,煉成的仙丹,李世民吃了後就死了。

4,對兒子們猜忌

李世民從哥哥李建成那裡奪權,逼迫父親李淵讓位。

李世民也猜忌自己的兒子。

太子李承乾被廢並流放;三子吳王李恪被殺;四子魏王李泰被貶流放;五子齊王李祐被賜死;六子蜀王李愔被廢流放。

5,奢侈浪費

李世民晚年大興土木,在長安、洛陽等地建造大型行宮。

相繼修了翠微宮、玉華宮、飛山宮、襄城宮、九成宮、大明宮等大型宮殿。

6,窮兵黷武

高句麗強大後,與百濟合夥欺負新羅,新羅向李世民求援。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不顧褚遂良等大臣的諫阻,御駕親征高句麗,共15萬大軍。雖然給高句麗以很大殺傷,但攻城乏力,久攻不下,東北天氣寒冷,後勤糧運困難,李世民被迫撤軍。

7,誅殺無辜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都記載了李世民無辜誅殺李君羨的事情。

當時有太史占卜說:女主昌;又有民間謠言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非常厭惡這件事,有一次宴會時,讓大臣說自己小名,李君羨說自己小名是五娘子。李世民大吃一驚,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直玄武門,有四個武,把李君羨跟占卜和謠言聯繫起來了。最後找個藉口就把李君羨殺掉了。

“初,(指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初)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直玄武門,時太白屢晝見,主史佔雲:“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之。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有布衣員道信,自言能絕粒,曉佛法,君羨深敬信之,數相從,屏人語。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壬辰,君羨坐誅,籍沒其家。”

李世民無辜誅殺李君羨,讓武則天逃過一劫。李世民沒想到一個小女子也能奪天下,他讀書少,他讓人編寫的《群書治要》也從沒有女主奪皇位成功的。當時武則天在李世民後宮裡面,地位排名在第40名左右,李世民沒想當武則天會篡權。李世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死後,後宮裡面的嬪妃就打入一個小宮殿,寂寞到死算拉到。李世民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敢娶父親的妾!

唐朝的嬪妃:

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正五品。以上三等是為二十七世婦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貞觀之治”的締造者。他在位時期,內修文政,外擴疆域,唐朝對外征服了東突厥、薛延陀、高昌、龜茲、吐谷渾等國,重創了高句麗、西突厥,奠定了盛唐的根基,也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名。不過李世民在位晚年逐漸窮奢極欲,也犯下了不少的錯誤,甚至對後世影響深遠。


貞觀後期,隨著國事漸安,唐太宗李世民逐漸懈怠政事,一改從諫如流之風,開始沉迷享受。首先,他不顧魏徵的反對和隋末戰亂留下的創傷,在各地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其次,他痴迷於術士煉丹,幻想長生不老。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在位時期是唐朝軍事力量最強盛的時期,他沒有及早遏制吐蕃崛起,為後來吐蕃與唐朝反目相攻負有巨大責任。

貞觀十年,賢德的長孫皇后病逝。從此,再也沒有能夠約束李世民的人了,這使他的生活愈加放縱了起來。自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貪色的本性逐漸暴露出來,他常命人去巴蜀和江南蒐羅美人以充實內庭,甚至把齊王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和廬江王的愛姬都納入宮裡供自己享樂。


貞觀11年時,李世民在洛陽耗費巨資修建了飛山宮。貞觀21年,他又徵發大量的農民修建翠微宮,致使田地荒蕪。當時社會剛從隋末的戰亂中恢復過來,他卻以金玉珍珠裝飾內宮,廣收天下美女。由於皇帝奢靡,百官自然上行下效,自貞觀初年以來的節儉之風蕩然無存。

同時,李世民還喜好出巡遊獵。他所過之處耗費巨大,已經到了百姓怨聲載道的地步,可他自己卻渾然不覺。貞觀十五年夜,李世民的羽林軍產生譁變,史稱“夜射行宮,矢及寢庭者五”!將士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勸阻李世民出巡遊獵,結果卻全被處死。門下省的侍中劉洎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向李世民進諫。結果觸怒了李世民,被羅織罪名逼死。



從貞觀21年開始,他又迷戀上了方士煉丹。李世民聽信術士的話,痴迷於虛無縹緲的修仙之術,堅信自己能得到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宮中的術士提供給他的丹藥大多是重金屬超標的劇毒物,可他卻認為是治病的靈藥。由於丹藥服用過量,加上私生活沒有節制,使得李世民身體每況愈下,一命嗚呼。據《舊唐書》記載,貞觀23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病死於長安(另一說為丹藥中毒),時年僅52歲。


歷史的荒野


唐太宗在歷史上已經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早期為李唐王朝的建立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唐王朝開創後,果斷堅決地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寶座;在位期間,開創了經濟繁榮、邊界穩定、工商業發達、佛教興盛、生產得以恢復與發展的“貞觀之治”;多少人還夢寐以求地要回到唐朝,重溫盛世之情啊,他的功績自然光照千秋,彪炳史冊!


但他晚年確實很荒唐。

1.自創“歪理”役使人民。建飛山宮時,群臣以前車之鑑苦口婆心地勸諫,他則來了句“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意思是人民如果不辛勤勞動,就會驕奢淫逸,而把他們當奴隸一樣地使用,才便於自己統治;以此理論指導實踐,大興土木,647年四月,在驪山頂上修築了翠微宮,三個月之後,又重修了玉華宮,變成了勞民傷財的主!

2.迷信方士。老年昏庸的李世民,聽了位身為俘虜的印度和尚的話,這位聲稱自己活了二百多歲的禿子,說自己頗懂煉丹之術,給李世開了出了“靈藥妙方”,李世民據此在全國各地廣收名貴藥材,稀裡糊塗地進行了轟轟烈烈地煉丹運動,結果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3.怒砸魏徵墓。李世民與魏徵一個雅量納諫,一個忠誠直言,曾被認為是完美君臣關係的典範;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忠心耿耿的魏徵因病去世了,李世民流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意思說魏徵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有了魏徵才能看清楚自己,器重程度可見一斑!誰知 魏徵過世的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謀反,魏徵極力舉薦的兩個人侯君集、杜正倫也被牽扯到謀反案中;李世民認為魏徵竟然串聯侯、杜害自己;當即翻臉,便下令解除了公主與魏徵之子的婚約,還推倒了魏徵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親自撰寫的)。


4.相信迷信。坊間有“唐三世之後,武姓女王昌”的流言,李世民信以為真;當時十四歲的武則天剛入宮不久,她以漂亮的容顏與充滿朝氣的活力和過人的膽量與智慧迅速受到了太宗的寵溺,並諡號“媚”,賜封六品“才人”!就因為聽了上面那句話,立即疏遠了武則天!


希望星晨58298869


要說誰是中國最偉大的封建帝王,李世民是毫無疑問能夠當選的一位。

但其實,李世民的黑歷史也非常多,尤其是他晚年時,本質上和後來的唐玄宗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李世民在和他兒子的鬥爭中取得最後勝利,加上他死得正是時候,所以一生蓋棺定論,才是完美。否則,他恐怕就是另一個李隆基。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他為防止太子對自己造成威脅,就扶持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抗衡,硬生生搞出一個東西宮並立的局面,結果釀成兄弟相鬥和父子相殘。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這自然不是他的錯,而是兒子們不孝,所以他才不得已自衛,不得已殺掉齊王李佑,廢掉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但問題是,如果李世民的兒子和後來唐玄宗的兒子李亨一樣,能夠獲取最後的勝利,那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顯然就是李世民老邁昏庸,寵信奸臣,對自己的兒子各種不信任和打擊,惹的天怒人怨,百姓苦不堪言,最後李世民的兒子為挽救大唐江山社稷,只能提前上位。

如果真是這種結果,那我們現在看李世民時,那和李隆基、甚至是李淵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次,李世民在晚年的時候,也是大興土木,他曾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至理名言,叫做“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意思是說老百姓如果不辛勤勞動,就會驕奢淫逸,所以需要不斷勞役他們,讓他們不停的工作和幹活,這樣統治才能穩定。

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李世民開始大興土木,貞觀二十一年,他嫌棄皇宮悶熱難耐,就下令在臨潼驪山頂上修建了翠微宮。誰知剛剛建立不到三個月,李世民又嫌棄宮室規模太小,辱沒了大唐的威儀,於是又下令重修了玉華宮。

結果,等到玉華宮建完之後,他又覺得玉華宮太過華麗和奢侈,實在有辱他明君的稱號,於是他又下令將其拆毀。

然後,他又命人大力重修隋朝留下的仁壽宮等五個宮殿。這些宮殿耗資巨大,一直到年底才竣工,結果等修建完,他發現這些宮殿不是他喜歡的樣子,於是又命令將其夷為平地。

類似的事情,李世民晚年經常幹,不僅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是完全是把廣大百姓當成牲口或奴隸使喚,以至於很多老百姓為逃避徭役,不得不自斷手足。

然而,當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非但不反思,反而痛罵這些百姓是刁民,下令要將他們全部處死,最後逼得劍南道(川貴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第三,李世民晚年的時候,變得是一意孤行,不再聽從別人的意見。

遙想當年,魏徵剛死的時候,李世民流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這幕畫面,何其感人,套用《長安十二時辰》中何監評家李隆基的那句話:“聖人於泰山之巔,自比堯舜,我們都覺得他像,他配!” 當時的李世民,同樣也配得上這樣一番評價。

然而,魏徵死後還不到半年,因為魏徵舉薦的侯君集、杜正倫都被牽扯到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中,李世民便認為魏徵竟然串聯侯、杜害自己;於是他當即翻臉,先是下令解除了公主與魏徵之子的婚約,接著又推倒他親自給魏徵撰寫的墓碑。

不僅如此,李世民為杜絕群臣來勸諫自己,甚至公開警告他們說:“若不為此,不便我身。”貞觀十九年,諫臣劉洎只因為說了句“疾勢如此,聖躬可憂”的肺腑之言,李世民便給他加個“謀執朝衡”的罪名,賜其自盡。後來,房玄齡臨終時也難過的說,現在朝廷已無人敢犯顏強諫。



在這種局面下,李世民仍然是變本加厲,他晚年一方面沉醉美人溫柔之鄉,大肆蒐羅美女充實後宮,搞的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後來篡奪了李唐天下的武則天就是這個時候被吸納進宮,成為“才人”,當時她才十四歲。

另一方面李世民又好大喜功,他拒絕張亮、李大亮等人的諫阻,三次下詔攻伐高麗,卻遭到了高麗的頑強抵抗,唐軍損兵折將,最終無功而返。

當時李世民的種種行為,已經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甚至最後竟然引起了羽林軍譁變,衛兵們“夜射行宮,矢及寢庭者五。”

再後來,晚年的李世民還變得貪生怕死起來,他下令國內的方士為其煉製長生不老丹藥,為此他還專門從印度抓了一個和尚回來,讓其一起煉製藥丹。

一年後,丹藥終於練成,李世民毫不遲疑地吞下,結果中毒暴亡,僅僅52歲!由此李世民也成了第一個被長生不老藥毒死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