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喜欢我请加油讨厌我请继续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范文程?这可是满清的一个大忠臣啊!您要问咋形容这人呢?就俩字——聪明!绝顶聪明。

咱不夸张的说,大明开国有个刘伯温,人家满清开国有个范文程。所以范文程的地位在满清这地那是有一号的智囊,满清很多重要的战略战法,外加条条框框的法律法规都是从这人手里攒出来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范文程?听这名这应该是个汉人,咋就溜达到了满人的地界为满人服务了呢?”

还是您有眼光,范文程的的确确是汉人,祖祖辈辈都是咱中原汉人的一份子,但时间到了他这,他这就主动的改门换庭了,做了旗人。做旗人这是人家皇太极特别的恩准的,所以人家在满清时候,地位崇高!

那么接下来咱就对范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范文程

其实说起范文程的老祖宗,咱大华夏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范仲淹?大家伙听过吗?对大宋重臣,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名人啊!范文程是人家的第十四世孙。

而他们这一大家子到了大明朝的时候,那也是大明朝的官宦之后,其曾祖父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指的就是人家这样的家庭。

咋说呢?像这样的家庭,陈年的书香就和那陈年的老酒一样熏也能把人熏出个味来。

所以范文程十八岁就拿到了秀才的头衔。这要是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其后举人,进士,状元这不都得手到擒来吗?

但他这人运气似乎到这里就用完了,这好多年都过去了(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啥也没考到,这眼瞅着年龄,噌噌的往上窜,在这样下去可就一事无成啊!

范文程打小志气就高,想要像他先祖那样留个名头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想埋没了自己个独有的才华,太浪费了。

这时间点上,范文程恰好就在辽东,大家伙都知道这地大明和满清打的那叫个火热啊。

于是范文程大腿根子这么一拍,这就决定为满清服务,毕竟学了这么多年了,要货卖帝王家不是,你大明瞧不上,咱就卖给你的死对头满清不就成了。

所以当满清攻入抚顺之后,按照惯例满清对整个抚顺来了烧杀抢掠。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二十一岁的范文程顺道拉着他的哥哥范文寀,跑到努尔哈赤的军帐边上来了个“仗剑谒军门”,这就带着自己的满腹经纶投靠了满清。

当时满清还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努尔哈赤一听他的老祖宗是宋朝大学士范仲淹,而他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

接着是他的六世祖明初任湖北云梦县县丞;曾祖范锪为嘉靖朝兵部尚书;祖父范沉为天启朝沈阳卫指挥同知……

哎呀!努尔哈赤听闻非常的开心,毕竟他这里都是一些个大老粗,打仗凭借的就是半部三国,这要是打天下这不成。

所以努尔哈赤没有让范文程失望,非常的赞美他:“这可是名臣之后,范仲淹的后人,曾祖父都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你们得好好的尊重他啊!”

为此范文程非常的感动:“范文程必将尽心竭智!”

好吧,良禽择木而栖,咱没什么好说的!自打这范文程投靠了满清,那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后来的范文程

前前后后服侍了满清四代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以及后来的康熙,一直做到了文臣之首。

大明没有给的,范文程从满清这里一样不缺的都拿到了,人生也走上了圆满。说明这范文程的眼光极为毒辣,一眼就瞅出来大明是不行了,在折腾下去,也折腾不出个啥名堂来了,为自己选了一条更加好的晋升之路,从而让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享受万年,聪明人!

您要说范文程是个文臣,您可大错特错了,人家范文程那是上马提枪,下马拿笔的人物。

当年随着皇太极进攻大明,在攻打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等等这些地方的时候,那是披甲拿刀,总是冲在第一线,皇太极目光望去,总是能瞅到他,大声的欢呼呵斥大明的将军,敏捷的跳跃着,那是顶着恐惧外加死亡的危险,在躲避飞箭,枪弹的。那身影何值是英姿飒爽,手起刀落,咔咔咔的就把大明将军的脑壳就剁掉了,这要是拿一代名将的身影相比,那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就是满清全军的标杆旗子,

咱大华夏地头上有名的战神白起也不过如此尔!和忠心为国的岳飞岳爷爷相比不相上下啊!

不仅如此人家阵前杀敌,砍杀大明将领血溅三尺连眼珠子都不眨一下,鲜血喷到脸上拿起笔来为满清谋划的方方面面都有独到之处,满清的那些个法律法规都是出自人家之手。

上马能武,下马能文,不亏为名臣之后,书香之家啊!

当年皇太极去世,范文程伤心欲绝啊!

范文程的糟心事

大家伙都知道皇太极之后的满人,也就是范文程的那些个主子们陷入了皇位的争夺大战之中,这种事谁也说不好,最终胜出的是谁。

当时的范文程还是红旗旗下的人,这红旗旗主硕托支持多尔衮,结果玩脱了把自己给玩死了。

范文程作为红旗的人被划归到了镶黄旗下,也就是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手底下。

那会满人有个规矩,作为旗主对旗下人的财产可以进行掠夺,而不违法。

而这个时候,范文程娶了一房娇妻,多铎瞅见了,感觉很好,这就想要把范文程的老婆给抢了。

但范文程说道根子上,他也是个汉人,汉人有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夺妻之恨同样也是不共戴天。

而范文程那会在朝堂上的位置,那也算是显赫,多铎这么做虽然有着祖宗的规矩没有违法,但却违法了汉人的道德。

这事弄的有点子僵,最后范文程吃了点亏,当然这比起范文程在满清哪里得到的,不算个啥!

他前途依然在前。

加官进爵的范文程

后来范文程帮助多尔衮入驻中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吴三桂这脑壳后边有反骨的家伙给多尔衮写求援信。

多尔衮在内心里是矛盾的,毕竟满清虽然兵强马壮但对比起庞大的大明朝还是有点底虚,就是范文程为多尔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奠定了多尔衮入驻中原的决心。

咱不得不说范文程的眼光,他就看出来李自成压根就不是个威胁,只要败其一次,他就彻底完蛋了,毕竟这个看起来庞大,却仅仅是流民维持军力的家伙,没有根据地,击溃他只是早早晚晚的事。大明不是有吴三桂吗?

一切都如范文程预料的那样。

俺哪是大明的骨头,大清的肉啊!这是范文程对自己极为形象的描述,说到底范文程是把自己一劈为二,一半给了大明,一半给了满清。

聪明人啊!

“大清的江山其实俺是从李自成的手里拿下来的,跟大明啥关系都没有!”这是范文程捶胸顿足的对投降的大明将军们的嘶吼,怒他们不争气!

他死后,康熙亲自题词,表示缅怀!

事就是这么个事,不知道俺说清楚了没。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范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汉奸。

这小子还是南宋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他的家里也深受大明的优待,曾祖父曾经官至兵部尚书。

范文程18岁就考取了秀才,在辽东居住。可惜随后多年时间,范文程没有进学,始终是一个秀才。

在大明,秀才有些特权,但无法做官,不能满足范文程自己的政治欲望,也不能发挥他的才能。

当时辽东属于文化荒漠地区,范文程在哪里尚且不能进学,考中举人之类,在全国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就是因为范文程明白走科举考试,很难在大明出头,而满清急需要汉人谋士,这才决定背叛祖国。

所以,清军攻占抚顺以后,范文程主动去投靠满清,成为满清麾下的大汉奸。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大喜,对手下人说:“这可是名臣的后人啊,你们可得对他好好尊重啊!”

为什么努尔哈赤这么说?除了范文程是兵部尚书的重孙子,范仲淹的后代,也是因为他是有能力的秀才。当年满清麾下都是一群武人,没几个识字的。

在捧着本《三国演义》都能当军官教材的军队里,范文程的秀才就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算是一流学者。

这说明,范文程非常擅长投机,他投的很准,很快成为皇太极心腹。

诚然,范文程这个人能力非常强,对于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都有很大的贡献,堪称开国重臣。

但此人身为汉人,投靠异族甘做鹰犬,反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实属人品低劣的民族败类。

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其实同汪精卫没啥区别,一丘之貉而已。

比如,明军围攻大安口城,范文程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

再比如,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满清几乎每一个大规模军事举动,都有范文程的身影。

就是在范文程的献策先,不知道多少汉人因此被杀。范文程的官帽红缨上,染满了自己的同胞的鲜血。

其实范文程投靠满清之前,满清在东北已经胡作非为,大肆虐杀辽东汉人,侥幸没死的也被他们当做奴隶。就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也主动去投靠,说明此人对同胞的死活毫不在意,是个无耻小人。


自然,范文程过的也不是很好。满清是异族朝廷,实权派众多,互相倾轧,毫不留情。范文程也被迫陷入政治斗争中,几次差点完蛋。

更倒霉的是,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奇耻大辱。

这也算是报应吧。之前满清官兵对于汉人老百姓,欺男霸女,无所不为,范文程助纣为虐,最终搞到自己的头上。

说通俗点,范文程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带路党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耻辱。

搞笑的是,满清当权者其实对这些汉奸也很鄙视。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将其列入之中,此时范文程已经死去多年,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努力奉献过满清政权把他列为贰臣。

乾隆这小子倒是直来直去。他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看看,主子都把他们当做是一条狗。


萨沙


其实范文程及其后人在清朝混的很不错。

由于范文程对爱新觉罗家毫无保留的忠诚;因此爱新觉罗家对范文程家的回报也很丰厚,范文程死后留有范承斌,范承谟,范承勋,范承荫,范承烈,范承祚等六子,其中次子范承谟官职福建总督,在三藩之乱时被耿精忠杀死,清朝后追赠他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三子范承勋先后担任了云贵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高官,长子范承斌虽然没有担任过什么特别高级的职务,但是也被受封子爵。五子范承烈功绩不显,但是从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在康熙朝也担任过兵部侍郎。

也就是说,范文程死后,他的六个儿子里最起码有三个儿子担任过从二品以上的高官,这在清朝堪称异数,这种情况在汉族官员里只此一例。到了范家第三代,依然是享受着皇室的特殊优待。

范文程的孙子范时崇在康熙朝官至浙闽总督、兵部尚书;范时捷亦任陕西巡抚、汉军都统,虽然范时捷后来牵连进了年羹尧事件,但是由于当时范家已经没有人在朝廷内担任三品以上官员,因此号称铁面无私的雍正皇帝说:范氏子孙竟无现居大员之人,范时捷尚非弃才可比,又认命他担任了古北口提督事物。

范文程的另一位孙子范时绎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工作不努力,懈怠,贪污,本来是要被重判,甚至是判处死刑的,但是雍正皇帝考虑到范时绎是范文程的孙子,竟然把范时绎无罪释放,还让他担任了副都统。后来在乾隆朝,还升了范时绎的官职,认命他担任了江西巡抚、汉军都统。

乾隆朝中期,这个时候范家有点凋敝,没有什么人才,最能干的范时纪也只担任了员外郎的小官,结果被乾隆发现,竟然下旨称范家是八旗大族,但是现在他们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担任高级职务,因此破格提拔为汉军副都统。

嘉庆时,范宜恒亦官至户部尚书。范建丰官吏部侍郎。范建中任杭州将军。乾嘉年间,汉军破格用满缺者极属少见,汉军世家范文程的子孙却能享受此殊荣,如范时纪曾任满洲户部侍郎,范宜清曾任盛京工部侍郎,范建丰亦曾补满缺。可以这么说,范文程以及家族所享受的这种优待,在清朝三百年间 范氏家族的地位丝毫不逊于那些满洲贵族们。

至于为何范文程会忠于大清?很简单,士为知己者死。对于范文程来说,皇太极解放了他的奴籍,并视他为第一谋士,并常言范章京知道否?范章京怎么看?而且顺治、康熙都曾厚遇范文程,例如赐药、画像,康熙都曾亲自为范文程端药,并赐元辅高风牌匾。

再者,汉官集团是牵制满洲军事贵族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且清朝入关符合汉官集团的利益。因为说到底,不管满洲人如何能打,最后治理天下还得用儒家思想,还得用汉官。所以由不得范文程等汉官集团死心塌地的效忠爱新觉罗家。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世孙,生于辽宁沈阳,1615年,18岁的时候考取了秀才,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了抚顺,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当时的努尔哈赤武将众多,但独缺文臣,而且要也需要文臣方面的政治人才辅佐他治理内政,因此范文程从此之后成为了清朝的重要文臣,成为了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在皇太极时代,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范文程死于康熙五年,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而他的子孙,也多做到了清朝的尚书等重要官衔,我认为范文程的结局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争议

对于范文程在历史上的争议,一般是认为范文程是汉人,却投靠了满人,为满人打下了大清的江山。如果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来说,范文程确实有汉奸的嫌疑,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事情也不是这样了。

实际上我国的历史从来都是为统治者而写的,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就认为人性恶,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人性恶,但是东西方认为恶的源头不同。东方认为恶的是百姓,所以千百年来所有的思想都围绕这如何统治老百姓展开。

如荀子就认为;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意思就是说,古代最聪明的圣人都知道人性很坏,因此要设立君王、法律、刑法等。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意为天地生是人生命之本,祖先是人类物种来源,君王老师是天下得到治理的来源。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

意为如果没有天地生命何在 ?没祖先人类何在?没有君王老师天下怎么治理?三者任何一个丢失,不得天下安宁。

实际上,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讨论在于孔子时代,孔子时代的儒家学说还是趋向于回到周朝的周礼时代解决当时的社会动乱问题,与之相对的是老子,认为要回到原始社会阶段解决天下动乱问题。再后来的墨子崇尚工商业,与孔子代表的农业文明相对抗。当荀子出来的时候,则认为人性恶,当然儒家一开始的孔子时代认为人性本善,到了孟子时期认为人性向善,到了荀子时代,由于当时战争越来越残酷,从而认为人性恶。之后的汉朝董仲舒时代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把儒家同帝王统治结合了起来,认为帝王就是天子,代表天来统治百姓。法家则是从儒家分出来的一家,实际上还是以儒家为发源,从儒家学说当中分出来的一门学说。当然儒家到了朱儒时代,对百姓的控制就更为残酷了,认为要存天理灭人欲,凡是不符合君王统治思想的所谓的人性都要去掉。历朝历代,实际上都是儒法并用,杂之以帝王之术。

西方认为恶的是政府,所以千百年来所有的思想都围绕着怎么控制政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展开。

西方认为,政府是有组织的,而个人是一盘散沙是无组织的,如果要作恶的话,政府会做大恶,而个人只会做小恶。所以他们才会有三权分立的学说和民主自由的学说。

站在传统儒家角度看范文程

如果站在传统儒家角度来看范文程,绝对的是一个坏人,他首先是明朝的臣民,却投靠了清朝,而他也在明朝获得了功名,是个秀才,所以他的反叛,是对明朝皇帝的反叛,是对明朝政府的反叛,也是对汉民族的反叛。他可以说是无君无父的人,帮助满足人对抗汉人,甚至屠杀汉人,帮助满族人建立了政权,晚上了满族人的统治,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

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范文程

但是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首先范文程当时也只是个秀才,要想做官,就要做大官,要施展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就要去考取功名。那个时候考取功名可没现在考大学那么简单,那个时候的科举至少要考到举人才能当官,也就是省考,三年一次,每次录取人数来说,大省也就百余人。即便当时范文程所在的辽东能录取百人,按照三年一次来说,平均一年也只录取33人左右,换算到今天,比考北大清华还要难上许多。因此机会大么?其实不大。

那么当时的明朝好么?其实不好。范文程是万历年间的人,万历大家都知道,三十多年不上朝,而整个明朝来说,基本奇葩皇帝也很多,朱元璋和朱棣就是残暴皇帝,后来有爱玩打仗的皇帝明武宗,道士皇帝嘉靖,除了他所在时代的三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后来还有木匠皇帝天启。而明朝的皇帝也基本都非常地贪婪,一个皇帝上位就宣布上一任的皇帝发行的货币作废,也就是明目张胆地抢老百姓的财产了,但老百姓不能说皇帝的不对,因为不对的永远是百姓。

当时的官场好么?其实不好,有能力的正直的人往往不好混,或者混不下去,贪污成风,贿赂成性,搞歪门邪道的官员却大行其道。拜法家所赐,历朝历代君王都喜欢用贪官来治理百姓,所以官场风气历来就好不到那去。这样一个环境下,如果你想做个好人,不想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也做不下去,很多对国家民族有大贡献的人又如何呢?其实下场也不好,如于谦、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人,实际上也都没有好下场。

范文程能够在努尔哈赤还没怎么成气候的时候就选择跟随了清朝,这也说明这个人能够审时度势,后来也做了清朝的开国元勋,更是说明他其实是很有政治能力的一个人。从个人角度出发,他是选择对了。

综合以上来说范文程为何效忠大清,也很明了了,因为他在明朝这边基本没什么前途,即便能够考上举人之类的,也只能碌碌无为。投靠清朝这边则可以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以站在个人角度来说是没错的。同时明朝确实不是什么好鸟,所以也没必要去效忠。

至于结局,其实还是不错的,当了开国元勋,子孙也多为朝廷高官。

其实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范文程没有什么做的不对的。


老威观史


古代人信奉良禽择木而栖。在注重科举出身的明朝,范文程区区一个秀才,可以说在明朝永无出头之日,但是这个人又不甘心一辈子在乡间当一个穷秀才,所以才会冒险去烧冷灶,投靠当时刚刚兴起的后金。

以范文程的人才,在遍地都是读书人的明朝,根本显露不出来,他只是个秀才,而明朝进士还要老老实实排队熬资历,所以范文程冒险投靠后金。


当时的努尔哈赤刚刚起兵,正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候,可是正经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看的上那时还处于野蛮状态的后金,所以也只有范文程这档次的人才会去投靠他。

不过范文程结局不错,他捞到一只史无前例的潜力股,本来他在明朝只能默默无闻度过一生,但是在后金,范文程参与了后金早期的所有政治建设,直到后面洪承畴这类高级知识分子加入后金,范文程才慢慢退出后金的决策中心。


毕竟范文程只是个秀才,能力和学识跟洪承畴这些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抛开所谓的民族大义,范文程冒险投靠后金是非常成功的一次人生投资。范文程一直活到了康熙年间,他死后,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祭文来纪念这位大清的开国元勋。


可以说,范文程虽然学识不高,但是真的是非常聪明、


西山讲历史


范文程虽为北方汉人,但他从未在大明做官。

范文程虽然为北方汉人,但他身份仅为秀才,从未在大明为官。

后金攻下旅顺后,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后金。其实,准确来说,范文程属于后金政权下的子民。在后金中,类似范文程身份的北方汉人不在少数。

因此,范文程效力后金,自然忠于后来的大清。他和洪承畴完全不同,二人虽为汉人,但洪承畴原为明朝官员,后投降大清。

范文程历任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朝,不仅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也是清朝的重臣,被视为文臣之首。他帮助清朝入主中原,进攻朝鲜,安抚蒙古,制定国策,对大清的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对他的评价极高,尤其是康熙帝,称赞他的才能胜过百万雄兵。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逝世,康熙帝亲撰祭文。

可悲之处是乾隆对范文程评价不高,他认为,虽然范文程不比洪承畴,但他本身是明朝的生员,却事清朝,然与纯儒品节不无遗议,警告大臣不要学他。


五味社


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入清后,历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四代皇帝,为清朝开国文臣之首,是第一个受到重用的汉族官僚。




范文程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清史稿.列传十九》记载他:“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采并为沈阳县学生员。”生员,也叫诸生,民间俗称秀才,秀才在科举考试中处于最底层,要想登科举第,还要经过府试、乡试、殿试的层层考试。可见,范文程作为读书人,其身份地位都是不入流的,范文程有远志,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抱负不仅难以施展,连求取功名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出身名门之后,却执意投清

范文程是辽东沈阳人,当时的辽东因为后金的崛起一直战事不断。在这种时局动荡的情况下,范氏兄弟的求取功名之路显得无比的艰难。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辽东重镇抚顺,范文程与其兄范文采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了后金。而且是第一次见面即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视,根据《清史稿.列传十九》记载:

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这段话出现了范文程的两位先人,一位是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正德年间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以伉直忤严嵩离任,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直臣。另外一个人,就是范文程的十七世祖,大名鼎鼎的北宋名相范仲淹,所以努尔哈赤才会对诸贝勒说:“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这两个牛逼的范氏先人应该是范文程主动告诉努尔哈赤的,这么强大的祖上背景,自然是让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努尔哈赤志在进取中原取代明朝,所以急需笼络汉族文士为己所用,范文程的到来,加上他那天下谁人不知的先祖,确实让努尔哈赤开始重视起这个才21岁的年轻人。

范文程有真才实学,并非徒有虚名

范文程历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皇帝,是清朝的开国元勋,肱骨重臣,被誉为是清初文臣之首。范文程的政治才能,丝毫不亚于他的先祖北宋名相范仲淹。



努尔哈赤对范文程有“知遇之恩”,皇太极则直接对他“宠信有加”。崇德元年(1636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皇太极每议军国大事必听取他的意见,宣谕各国的敕书,都出自他的手。一个满人皇帝对一个来归顺的汉人读书人如此器重信任,范文程自然是感恩图报,殚心竭力,操劳国事不敢懈怠。太宗时期,范文程极受倚重,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太宗去世后,八岁的福临即位,为清世祖,睿亲王多尔衮总摄朝政。范文程率先上书摄政王,奏请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是文官之首,他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吴三桂来降等大事上,范文程都积极献言进策,为清军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立下了殊功。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进据北京。范文程又不辞劳苦,面对百务废弛、社会混乱,人心波动的紧张局势,依然是昼夜操劳,往来奔波,佐理朝政。清朝入关后,由于异族的身份,民族矛盾非常激烈,范文程从汉人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禁抓根本原因,为革除明季弊政,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而艰苦奋斗。在他的努力下,局势得到稳定,清朝的统治也趋于稳固,民族矛盾也没以前那么激烈了。

功成身退,寿终正寝

范文程在多尔衮任监国摄政王(后更升级为皇父摄政王)期间,朝中政局风云诡异,由于多尔衮大权在握,对顺治帝的皇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朝廷要员纷纷站队多尔衮,范文程又贵为文官之首,如何取舍一时颇觉艰难。他蒙受太宗皇帝殊恩,殚精竭虑为国分忧,但时局莫测,多尔衮大权独揽咄咄逼人,顺治帝的皇位岌岌可危,再加上几年前豫亲王多铎曾夺范文程之妻,被罚银一千两,夺其十五个牛录,如今亲哥多尔衮大权在握,多铎旧事难忘免不了会对他报复迫害。范文程既不想负幼主,又不想从摄政王,左右为难之际,唯有急流勇退,托疾家居。但至此便被多尔衮排除在了议政之外。



直到多尔衮去世,范文程才重新得到重用,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知天命之年,但依然忠心不改,继续尽心竭力佐治国政,顺治九年(1652年),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为《太宗实录》总裁官。次年八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年近花甲之年的范文程,以病奏请致仕回家。

范文程一直活到了康熙五年(1666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这个从二十一岁就追随努尔哈赤,一生效命清朝四代皇帝的汉族官僚,死后也得到了较为崇高的礼遇,康熙帝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范文程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大国布衣


范文程投降大清是因为在明朝混的不怎么样,当时也就是个秀才吧,因此志大才疏的他对明朝一直心里有一股怨气。当抚顺被皇太极攻破的时候,他就和他哥两个人主动去投靠皇太极的,帮皇太极建立一整套和明朝相似的制度,还尽力为满清出谋划策对付明朝,完全把自己当满人了,各种对付明朝。因此对于明朝来说这种人就是汉奸!汉奸!汉奸!而且还是彻彻底底的汉奸!

抚顺陷落,范文程主动投靠皇太极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他是范仲淹十七世孙,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1615年18岁的范文程成为沈阳县学的生员(秀才)。1618年,皇太极带兵攻下抚顺,范文程和哥哥范文寀共同去见皇太极,毛遂自荐,愿意为满清出谋划策。据说当时皇太极攻抚顺的时候,有一天有两个书生去拜见皇太极,皇太极问他们是谁,来做什么。书生说,我姓范,名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氏,原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后,因屡次上书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无凭无藉。今因陛下崛起满洲,故不避斧钺,效毛遂自荐来见陛下,陛下如爱惜人才,下臣当尽毕生之力,上辅明主。就这样范文程投靠了皇太极。

为满清对付明朝出谋划策

范文程当时满清作用非常大,皇太极也很信任他,任命他为内秘书院大学土,官爵晋升为二等甲喇章京(意为参领)。满清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文程任固山额真(旗主)”。而皇太极不让其离开文馆,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每逢遇到军机大事的时候,皇太极都会问这事范章京知道吗?怎么不和范章京商议一下?当听到底下人回复说这事范先生也是这么说的,皇太极才批准办理。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这时候范文程看到中原动乱,就向皇太极建议出兵伐明,夺取大明江山。皇太极一听到范文程的建议也极力同意这个想法,积极准备出兵攻打大明。范文程这个建议对满清入主中原这个战略方针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653年,范文程看到清廷已经夺取江山,对于汉人的政策方面建议朝廷用人制度由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方面的转化,在举荐人才方面对满汉官僚做到了一视同仁,使汉族官员在举荐人才这一重大事项中与满族官员享受了同等的待遇。

功成身退

在清军入关中原后,由于当时摄政王多尔衮权力欲望膨胀,当时孝庄和顺治皇帝都要仪仗多尔衮势力,而范文程是皇太极心腹之人,见到这种情势不免有政治气节和立场,因此就渐渐被排挤出议政之外。到顺治十年(1653年),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请休致。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70岁,朝廷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总之,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汉奸,身为明朝秀才偷靠满清,不为自己的国家着想,卖国求荣;投靠满清,忠心替满人着想,用尽办法打汉人。对于清朝来说,无疑他是满清的第一功臣,从跟皇太极开始,替他建立一整套制度、仪式、军机大事出谋划策等等,范文程为清朝开国在招揽人才、发展经济、改革体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山中茅店


范文程是谁?

范文程,字宪斗,清朝开国重臣,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范文程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征伐明朝的战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造等等,他都参加决议计划。

范文程身为汉人,为何会忠于满清,其实道理很简单

首先范文程既然是个读书人,自然是有着忠君报国的思想,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当时的大明已经千疮百孔,实际上不能满足范文程兼济天下的报复,而且当时的东北很多地方已经在满清的统治中,范文程自己看见了满清的前途,所以选择了这只梧桐树作自己的踏脚之地。康熙五年范文程逝世,终年70岁。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范文程之所以忠于大清是因为这个人功名之心很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出卖自己的国家,为敌对国家效力,这样的人无耻至极。范文程的祖先在明初的时候被从江西贬到沈阳,由此他们就世代在沈阳居住了下来。范文程天资聪慧,富有计谋,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以后范文程多次上书朝廷,为剿灭努尔哈赤出谋划策,但是都没有得到重用,在努尔哈赤攻打抚顺的时候,范文程一不做二不休主动投降了努尔哈赤,并受到重用。

范文程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军事才能也很了得。1619年范文程跟随皇太极南下侵略明朝,为了彰显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范文程主动请缨祈求皇太极赐给自己一支兵马,由于是先帝宠臣皇太极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果然他没有让皇太极失望,率领军队先后攻克明朝五座城池,让皇太极欣喜若狂。不但如此范文程还建议皇太极放弃攻打山西的建议趁明朝内乱之机率军直逼山海关,这才有了吴三桂向多尔衮投降的一幕。

在策反明朝将领方面范文程更是亲自上阵,积极说服尚可喜,耿精忠等明朝重臣归降,对瓦解明军士气起到了重大作用。清军入关以后为了安抚百姓,赢得百姓对清朝的支持和承认,范文程利用自己的文采和计谋写下一片告示,说清军是义军,是为了为崇祯皇帝复仇的,并不是来抢掠杀害老百姓的,请大家放心。听了这话很多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加入清军,为清军效力。

范文程虽然屡立奇功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汉臣,在多铎手下时多铎看上了了范文程的老婆并占为己有,皇太极知道这件事之后为了安抚范文程就罚了多铎一万两白银给范文程,就算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范文程依旧对清朝死心塌地,顺治皇帝即位之后和多尔衮的矛盾爆发,当大家都选择站队时范文程却没有选择忠于顺治,而是闭门谢客。选择中立,多尔衮倒台才选择投进顺治的怀抱。康熙五年七十岁的范文程病逝,有感于他为大清建立的功勋康熙亲自为他写下悼文,并立碑纪念,谥号文肃。走过自己卖主求荣的可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