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是如何評價赫魯曉夫的?

歷史的荒野


俄羅斯人是如何評價赫魯曉夫的?其實這個答案說出來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因為根據一些最新的調查,赫魯曉夫在俄羅斯人心中其實是處於一個就快被遺忘的狀態,多數人對他其實是無感的。而在為數不多對他有感覺的人裡,對他有下面評價的人也不多,那麼具體情況是如何呢?

赫魯曉夫在俄羅斯人心中的排名

在2017年,俄羅斯最權威的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Levada Center)在俄羅斯人中間針對蘇聯建立以來各個領導人的評價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俄羅斯人中對赫魯曉夫感到崇敬的只有不到1%,對其感到尊敬的有12%,對其感到同情的有15%,而對其完全無感的人則達到了45%,另有14%的人對他感到厭惡、恐懼或者噁心。

曾經領導蘇聯11年的赫魯曉夫已經快被俄羅斯人遺忘

而在這次調查中,赫魯曉夫獲得的正面評價僅僅高於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而他獲得的“無感”評價則是所有人裡最高的,甚至比只當了一年多蘇聯領導人的安德羅波夫還高。所以這次調查其實已經顯示,赫魯曉夫在俄羅斯人心中已經成為了非常邊緣的角色。但赫魯曉夫對蘇聯乃至俄羅斯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沒有疑問的,那麼為何現在的他又處在瞭如此一個被忽視的位置上呢?

赫魯曉夫時代的內政

雖然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後,赫魯曉夫曾經與馬林科夫為蘇聯領導人的位子進行過幾年爭奪,不過赫魯曉夫在1953年9月就成為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所以現代一般把1953年到1964年他因政變下臺都稱為是赫魯曉夫時代。而在赫魯曉夫時代,他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看似出發點挺好,但最後的結果卻都是壞的,還對蘇聯後來的演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當然是他扭轉了之前一些過於激進的政策,使蘇聯整體的政治環境得到了緩和。在他緩和政治環境的一系列措施中,允許在二戰前後被強制遷徙的一些少數民族迴歸家園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赫魯曉夫這樣做首先是糾正之前斯大林過於粗暴強硬的政策,也是因為他覺得當時蘇聯各民族已經處在了融合的過程之中,最終大家終將融合成為一個以俄羅斯人主導的統一民族。但後來的歷史無疑證明了他完全誤判了形勢。蘇聯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在他統治期間出現了復興,雖然這事本身沒錯,但卻也為後來的蘇聯解體埋下了伏筆。

1916年的赫魯曉夫和他的第一任妻子

另外因為蘇聯時代始終把重心放在加速國家的工業化之上,所以農業始終是蘇聯的短板。而在赫魯曉夫上臺之後,其實曾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提高蘇聯的糧食產量。特別是在1959年他訪問了美國之後,開始在國內開展了大規模的開發“處女地”運動,在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亞地區開墾了大批荒地,以種植玉米等高產作物。這項政策在實施之初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蘇聯的糧食產量曾得到顯著提升。但因為這項政策忽略了蘇聯境內的氣候環境,導致這些土地只能在年景特別好的年份產生令人滿意的收成,稍一遇到災害產量就下降嚴重,整體上是入不敷出,最終很快都被廢棄,反而還導致蘇聯出現了供應危機。

1959年赫魯曉夫帶著兒子(左一)和女兒(左二)在美國訪問的場景

另外的一點是在他任內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歸烏克蘭。說到這裡還是要澄清一下網上對於這件事的一個誤傳,即說赫魯曉夫這樣做是因為他是烏克蘭人。但其實赫魯曉夫是俄羅斯人,只是他是在烏克蘭長大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所以在烏克蘭長大並不能改變他的民族歸屬。而且當時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恐怕也並不是為了偏向烏克蘭。俄羅斯和克里米亞之間隔著刻赤海峽,蘇聯和德國在二戰期間曾在此修建了一座臨時大橋,但這座大橋在1945年2月被浮冰撞毀,之後因為工程難度太大,所以一直沒有修建起將兩地連接起來的路上通道,所以俄羅斯管理克里米亞其實很不方便。而克里米亞又在二戰中遭到嚴重摧殘,可以說百廢待興,所以站在蘇聯的角度,當時將其劃歸烏克蘭肯定是有利於其發展的。但問題是在蘇聯解體之後再看這個問題,這無疑也是俄羅斯的損失了。而這些在俄羅斯人看來失敗的內政,也是現代俄羅斯人對赫魯曉夫評價較低的一部分原因。

赫魯曉夫時代的外交

在外交方面其實赫魯曉夫的主旨是與西方世界緩和,但與內政類似,他的一系列舉措最後也都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反而使蘇聯與西方的關係更加緊張,而且使蘇聯的國際影響力受到很大影響。比如在赫魯曉夫統治時期,無論是對西方還是對東歐都在之前做法的基礎上有了相當程度的軟化,希望與其建立更加和諧的關係。但這種軟化導致的變化卻出乎他的預料,蘇聯對東歐地區的控制力迅速下降,最終導致了匈牙利的動盪,而在此時赫魯曉夫又意識到蘇聯不能失去匈牙利,所以直接出兵鎮壓,結果不但沒有使蘇聯的國際形象得到軟化,反而惡化了蘇聯的國際形象。

赫魯曉夫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一同出席國宴

而在與西方的關係方面,赫魯曉夫時期最大的事件當然就是古巴導彈危機了。其實在當時,站在蘇聯的立場,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是對美國在與蘇聯接壤的土耳其部署導彈的回應。也就是說,站在蘇聯的立場上看,是美國總統肯尼迪挑起了古巴導彈危機。而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也是蘇聯同意撤出在古巴的導彈,美國也同意撤出在土耳其的導彈,雙方是一個平等的妥協。但因為蘇美都未對外公佈在土耳其部署和撤出導彈這事,特別是蘇聯媒體並沒有象美國媒體炒作古巴導彈那樣對土耳其導彈進行大肆炒作,佔據道德高點,所以整個古巴導彈危機在包括普通蘇聯人在內的外界看起來就成了蘇聯無端挑起爭議,把世界帶到了核毀滅的邊緣,之後被美國逼迫無奈之下只好灰頭土臉的撤回了導彈,赫魯曉夫本人成了差點毀滅世界的刺頭,導致蘇聯的國際聲譽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許多蘇聯人認為赫魯曉夫非常無能,沒有能力領導蘇聯這個國家。

西方媒體制作並傳播的假圖(上)和反映當時真實情況的真圖(下)

此外,赫魯曉夫自己的行為舉止也在蘇聯國內外招致了很多非議。比如在赫魯曉夫在1960年10月12日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為了抗議菲律賓代表團的發言,在蘇聯代表團的坐席上把鞋脫下來敲擊桌子。而這個行為在後來被西方媒體抓住,並通過修照片的方式偽造出了他在9月23日聯合國大會發言時脫鞋敲桌的照片,還將其廣為傳播。這個事件進一步加重了西方普通人對於蘇聯人乃至俄羅斯人猥瑣愚陋的刻板印象,也使蘇聯國內普通公眾對他的評價更加降低。

赫魯曉夫另外一個讓俄羅斯公眾對其評價很低的原因其實也就是他在中國出名的原因。因為在他執政期間,使蘇聯與其當時在世界上最大的盟友中國完全交惡,形成了中蘇決裂的局面。雖然當時蘇聯國內反對他的人未必就是支持中國的,但認為他在這一點上犯下了最大錯誤確實是當時蘇聯國內的普遍觀點。

赫魯曉夫和加加林等蘇聯第一批宇航員一同出現在紅場的情形

雖然在赫魯曉夫時代蘇聯也實現了把人類送上太空,贏得了相當程度的國際聲譽。但總體上,赫魯曉夫執政時代並沒有使蘇聯的國力得到增強,而且前面提到的這些內外事件的累積可以說都在一定程度上最終促成了蘇聯的解體,而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歷了肉眼可見的經濟、政治與軍事衰落,民生也一落千丈。所以俄羅斯對赫魯曉夫有正面評價的人並不多,但因為他也不是蘇聯解體的直接責任人,所以多數人對他也沒有直接的怨氣,因此曾經執掌蘇聯11年之久的赫魯曉夫才在俄羅斯成為了最沒有存在感的歷史領導者之一。


桃花石雜談


俄羅斯人怎麼看赫魯曉夫,看他的墓穴就知道了:墓碑分為黑白兩半。

也就是說,在俄羅斯人的眼中,赫魯曉夫是個功過對半的人。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串通朱可夫,聯合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等黨內核心人物,抓捕並處決了貝利亞,因此爬上權力的頂峰。

在1956年蘇共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作了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長達四小時的秘密報告,報告揭露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斯大林主謀的黨內大清洗,並公佈了列寧建議將斯大林調離總書記職位的遺囑,揭露了斯大林濫用職權濫殺無辜的大量事實;報告的內容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震撼。

蘇共二十大後,前蘇聯掀起了平反冤假錯案的浪潮,以消除所謂個人迷信為標誌開始了非斯大林化進程。公正地說,赫魯曉夫的這些政策當時還是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支持和擁護的,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蘇聯社會長期壓抑的民眾的不滿情緒。

然而,赫魯曉夫在大力抨擊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同時,卻搞起了對自己的個人崇拜,以權代法獨斷專行,把蘇共分為工業黨和農業黨,說什麼共產主義就是土豆加牛肉;在偽土壤學家威廉士的蠱惑下,發動了墾荒種玉米運動,結果以失敗告終。所有這些所作所為,在蘇聯引起了天怒人怨,人人自危,不知這個烏克蘭農民會把國家引向何方。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勃列日涅夫等發動了宮廷政變,以強迫赫魯曉夫退休的方式將其趕下了臺。

對斯大林的政治顛覆,使赫魯曉夫登上了權力的頂峰;經濟改革的失敗,是赫魯曉夫被趕下臺的直接原因。因此,在俄羅斯人眼裡,赫魯曉夫就是黑白各佔一半的人。


經濟相對論580


總體而言,俄羅斯人對赫魯曉夫的作為還是比較客觀的。作為斯大林生前的好徒弟,到斯大林死後開始將斯大林瘋狂的拉下神壇,赫魯曉夫雖然否決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也使得蘇聯最高國家政策的執行出現了裂痕,由於這種攻擊前任而造成的惡劣影響,對於民眾來講也產生了對政權的懷疑。當然這在當時並不算大問題,但隨著之後蘇聯經濟體制僵化,毫無改變,反而成為蘇聯意識形態被破壞的導火索。

蘇聯人意識到領袖也會犯錯,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自然也成為之後蘇聯解體的思想基礎之一。在這種思想解放的作用之下,民間的自主思維開始活躍起來。赫魯曉夫的一生,若給其一箇中肯的評價,其實很難,本身這種話題也極富爭議性。很多問題都無法用現在的眼光去理解。比如赫魯曉夫為何把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與美國的妥協是否以國家利益為重?

他與斯大林最相似的一點便是將大國沙文主義和世界主義相混淆。但是卻延續著斯大林的沙文主義模式。赫魯曉夫當初把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時,就有很多人表示不滿,這是事實,有人認為和魯曉夫對於這一事件的做法並不理智,也不太尊重國家意識。他對於斯大林的全盤否定,也使得當時的人們並不理解。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打贏了納粹,拯救了整個蘇聯。並將蘇聯打造為超級大國,擁有核武器在世界上數一數二。

即便否定也應該几几開。作為一個已經將自己奉為神靈的獨裁統治者,瞬間的全部否定一定會使得國家的思想混亂。只能說赫魯曉夫是一個勇於創新的領導者,但是他的自身能力屬實有限。而且當時蘇聯內部的派系鬥爭十分嚴重,和魯曉夫為了促進改革,廢除了官員的任期終生制度,這也使得諸多既得利益者開始團結起來,反對赫魯曉夫。這也使得蘇聯唯一一次像模像樣的改革到此結束。

但赫魯曉夫也是前蘇聯領導人當中最貼近普通民眾的領導人,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赫魯曉夫有著近似平民的風格,他的改革更貼近於百姓,他大量的平反斯大林時期的冤假錯案。在他去世之後,這些被他平反過的家庭也不顧政府的反對,為他獻花。對於之前的政治清算等一系列政治負面活動都令其停止,這也使得蘇聯的政治環境輕鬆開放了不少,而不再有獨裁者上臺之後的血雨腥風。

赫魯曉夫的失敗主要在改革當中,教條主義的思想太過嚴重,這也使得赫魯曉夫根本沒有想到後者無法做到在自身體制上改變蘇聯的現狀。在斯大林一手培養起來的特權階層面前,過早地觸動了他們的利益,這也使得改革的紅利無法被普通民眾享受到。失敗的改革與其讓赫魯曉夫等蘇聯改革派領導人承擔。倒不如說,應讓那些特權階層與失敗的改革者們共同承擔較為適宜。可惜歷史總是不公平的。


世界史圖鑑


很意外近一半的俄羅斯人對於赫魯曉夫是完全沒有感覺。即便另一半的俄羅斯人對於赫魯曉夫也是痛恨大於同情,畢竟蘇聯的解體始於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對前蘇聯的貢獻不可忽視


事實上雖然赫魯曉夫的執政時間只有1953-1964年短短的11年,不過恰逢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尚未穩定時期,在此情況下,前蘇聯在赫魯曉夫執政下年均經濟增速能夠達到9-13%的水平。這一點即便是放在現在的世界也並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成績。


民生改善明顯。相比較斯大林時期的民生受到嚴重的壓制。赫魯曉夫在這一方面明顯做的不錯。首先是大量興建了多層小樓,基本上都是五層的樓房,雖然和專家級別的高樓沒辦法相比。但是無論是在資金還是在建築數量方面來看都打到了相當大的規模。使得數千萬的人民成功搬入到了樓房當中,生活條件現住得到改善。

經濟方面。在赫魯曉夫之前蘇聯採用的是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可以說是強迫農民出賣給國家,自己得不到多少收益。而赫魯曉夫上臺後採取的是比較寬鬆的農業採購方式。得到了農民的用戶。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蘇聯農業產量大大的增加,從61年開始直到赫魯曉夫下臺,蘇聯的糧食產量年均保持在1.3億噸。


同時針對國企嚴重僵化從而導致對於蘇聯經濟的停滯拉扯作用。赫魯曉夫主動進行國企改革,並且在相當程度上將一部分行業讓私人承包,從而激活了蘇聯的經濟活力。


軍事方面。蘇聯軍隊在經受了二戰的洗禮後規模達到了數千萬人。同時在隨後的冷戰當中受到了西方的壓力依然保持了相當的軍事規模。而在進入到赫魯曉夫時代,世界格局基本穩定,繼續維持巨量的軍隊對於經濟來說是相當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赫魯曉夫在任期間先後削減了近四百萬的軍隊,使得蘇聯有更多的精力修煉內功了。


政治方面。斯大林時期的政治氛圍可以說是非常嚴厲恐怖的。肅反運動無時無刻不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而在赫魯曉夫上臺後,對於之前的肅反運動進行了全面的取消。同時取消了對於文化事業的限制。從而使得蘇聯的政治環境得到空前寬鬆,而文化事業也得到了大大的發展。


蘇聯解體始於赫魯曉夫


雖然功績不少,但是不得不說蘇聯解體始於赫魯曉夫。關鍵是赫魯曉夫直到去世自己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實際上所有的關鍵點都在於赫魯曉夫所做的《論個人崇拜及其後果》。事實上在斯大林剛剛去世後的幾年,雖然蘇聯出現了政治權力真空時期。但是對於斯大林時期錯誤路線和政策的修正已經逐步開始,可以說時採取的溫和的手段正在步步的推行。如果最終能夠成功結束,可以說對於蘇聯的傷害實惠降到最低的。


可惜彼時的赫魯曉夫利慾薰心,為了能夠儘快掌握蘇聯的最高權利,不惜突然在蘇共20大上面公然發表反斯大林的《論個人崇拜及其後果》,並且將斯大林批判的體無完膚。


當然《論個人崇拜及其後果》成功地將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問題解決。不過隨後就是就對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理念上的衝擊。尤其是對於蘇聯本身的合法性地位提出了挑戰和質疑。使得蘇聯不僅對於東歐的掌控力開始下降。同時即便是在蘇聯內部也開始產生對於蘇聯是否應該存在的質疑。


赫魯曉夫雖然執政不過十年時間,對於蘇聯整體上採取的是小修小補的措施。雖然推翻了一個理念。但是並未有效的成功樹立起新的有效的規則和秩序。此後的蘇聯只能夠說是在80年代有過迴光返照。但此後就無可挽回的滑向瞭解體的深淵。從這一點上來看的話,赫魯曉夫可以說就是蘇聯解體的始作俑者了。


我是顯微新視界,感謝你的閱讀,每篇都是原創,如果寫的還行的話請點個關注給個小小動力吧,謝謝!


顯微新視界


我覺得這個話題還是由真正的俄羅斯人來答吧。中國人就別來湊熱鬧了。

我翻了一下quora上的問題,有這個



如何評價赫魯曉夫時代



赫魯曉夫執政時期的利弊是什麼?



那麼第一個回答的人呢,叫“迪馬沃羅比耶夫”,為蘇聯宣傳工作,我總結一下:他的說法:


赫魯曉夫似乎是最後一位相信共產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蘇聯領導人,他參與了幾個大規模的試驗,來改善系統。

他反對斯大林的觀點,將許多人從集中營的強迫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散了古拉格。

他發明了赫魯曉夫樓(就是你們父母住過的筒子樓),將一些資金從軍工企業轉移到輕工業,滿足普通民眾的需要,這樣他們會吃的更好,生活的更好,穿更好的衣服。

他試圖向外界開放蘇聯,1957年在莫斯哥舉行的青年節是許多蘇聯人與外國人的第一次接觸。莫斯科的人們在那邊受到了震驚,知道了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差異。

他本可以成為東西方合作中取得突破的領導人,但是在1962年加勒比海危機(就是古巴導彈危機)和1960年的U2擊落事件推遲到了尼克松和勃涅日涅夫時代。

斯大林主義者和毛派主義者指出,赫魯曉夫是蘇聯偏離世界革命真正道路的罪魁禍首,他把革命戰爭擱置。

共產主義者看來,赫魯曉夫對蘇聯的失敗負有重大責任,而從我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和其他數百萬蘇聯人中,他是蘇聯時代的最好統治者。


下面的圖畫讚揚了在哈薩克斯坦和南烏拉爾山的擴張,而之前這些地區一直閒置著,生活水平急劇上升,嬰兒潮


從共產主義角度看來,赫魯曉夫是一個災難,但是從普通人來看,他的統治是一個好事,他結束了斯大林永無止境的恐怖統治,他是第一批優先為蘇聯人民創造好生活的蘇聯領導人,他似乎堅信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和平競爭,20世紀60年代年輕人樂觀,這至少是兩代俄羅斯人最快樂的十年,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加加林1961年太空勝利的一年(蘇聯人第一個登上太空),而且是數百萬家庭獲得他們第一個公寓的時刻。


我覺得俄羅斯人對赫魯曉夫的評價很高


另外關於題目中反覆提到的樓房是這樣的:


內部是這樣的


這些樓房伴隨著今天很多父母童年到青年的過程。

在大規模的電梯房沒有普及之前,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住這種樓,這種樓的特點就是造價成本低,比較好蓋,雖然以今天的觀點來看,確實不怎麼樣,但是在當時為了普通人民搞出了第一個房屋,俄羅斯人還是很感激他。


不管你們同意還是反對他的話,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俄羅斯人的觀點。


李建秋的世界


俄羅斯人對具有民本特質的赫魯曉夫充滿深深的敬意,一提起赫魯曉夫,俄羅斯人就很健談,因為民間有很多關於他的小段子。赫魯曉夫頗具平民風格,不注重形象工程,政風溫和,這是俄民眾對他的評價。

在大部分人眼中,赫魯曉夫是個講話極為隨意,作風極為粗魯,且在聯合國脫皮鞋敲講臺的矮胖領導人。事實上,很多俄羅斯人都認為赫魯曉夫是個思維敏捷,幹勁十足,且富有蓬勃野心的很強勢的領導人。

參加過衛國戰爭的伊萬諾夫將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赫魯曉夫雖然曾經也犯過一些錯誤,但他與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不一樣,他是真心想實現共產主義,只是方法不對頭,效果不太好而已。”

斯大林時代注重面子工程,建造了許多“高幹樓”和“高知樓”。而注重民生的赫魯曉夫卻頻繁建造廉價的五層小樓,雖然曾被嘲諷為“赫魯曉夫樓”,但在當時確實是解決了千萬蘇聯人的住房需求。

赫魯曉夫執政時,取消了斯大林時期的特供製度,一些幹部的特殊津貼也被取消。當時的這些特權制度,確實快速充實了功臣們的腰包。但也引起了其他階層民眾的不滿,讓奮戰在一線工人階級苦不堪言。

赫魯曉夫在取消特供製度的同時,全力改善民生,事實上民眾的生活也確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這些舉措雖然拉近了赫魯曉夫與民眾間的距離,但卻得罪了很多的高幹階層。這也為他下臺埋下了禍根。

這也是俄羅斯民眾欣賞赫魯曉夫的地方,他執政期間蘇聯的工業值增長的很快,蘇聯人們的生活改善明顯。當時許多蘇聯人都為住房發愁,赫魯曉夫一改斯大林時期照顧高幹的風格,在全國大建五層小樓。

這些“赫魯曉夫樓”實實在在的解決了普通民眾的住房問題,這種樓廉價、擁擠且缺乏個性,但它卻承載了千萬人對房子的美好想象。“赫魯曉夫樓”一度化解了嚴重的住房危機。如今卻已成為人們的回憶。

莫斯科還有不少這樣的建築,現在都面臨著拆遷改造,它承載了幾代人的美好記憶。一位名叫蘇莫洛娃莫斯科民眾傷感的說道:“這座城市正在趕走它的子民。”看著拆遷後的殘垣斷壁,蘇莫洛娃陷入回憶。

蘇莫洛娃居住的公寓樓正是一座“赫魯曉夫樓”,類似的建築在俄羅斯頗為常見。這些樓都是用混凝土預製板搭建的,沒有任何裝飾。蘇莫洛娃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此,隨後她們的樓將因舊城改造而拆遷。

(赫魯曉夫樓)

六十八歲的加尼科娃開玩笑說道:“我愛這座樓,我知道這種感受可能有些病態。但在丈夫去世後,我把一切投入到這間公寓,現在卻要離開,我該怎麼辦?”

1954年,為了應付人口迅速增長帶來的住房短缺現象,赫魯曉夫承諾以最短時間、最低成本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在他“不反對美麗,反對浪費”的指示下,樓體不設垃圾通道,並嚴格控臥室以外的面積。

這種複製性很強且工期很短的樓房,很快在蘇聯各地拔地而起。赫魯曉夫在強調“多快好省”的同時,也注重蘇聯人民的“審美情趣”。他下令在樓房之間裝點綠植和一些池塘,使這些新社區綠意盎然。

這些“赫魯曉夫樓”承載蘇聯幾代人的夢想,現在依然有很多的俄羅斯人在此居住。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他們對過去的政治很少關注,這些樓房就是赫魯曉夫當年改善民生的有力證據,他們對此很是感恩。

除此之外,赫魯曉夫還是蘇聯時期第一位訪問美國的領導人。他積極效仿西方國家的很多制度,遺憾的是還沒付諸實施就被勃列日涅夫趕下臺。赫魯曉夫的務實性格,讓他獲得了很多蘇聯與俄民眾的喜歡。

赫魯曉夫執政時期,民眾的生活工作要比斯大林時期輕鬆得多。人們完全從壓抑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不再時刻提防周圍的人。曾經抨擊過赫魯曉夫的外長莫洛托夫,晚年也承認,他執政的日子確實比較輕鬆。

赫魯曉夫在國外脫稿講話時,語言簡樸且具有說服力,他堅信自己能用真誠換來西方國家對蘇聯的好感。訪美期間,赫魯曉夫很欣賞百老匯大街,想回國後仿造。遺憾的是還沒竣工,他就因健康原因被迫退休。

綜上,很多俄羅斯人對赫魯曉夫還是懷有敬意的,撇開政治不說,在改善民生和注重實效上,赫魯曉夫還是受到不少民眾欣賞的。他的平民風格和“赫魯曉夫樓”,是現今俄羅斯人所讚賞的,還有他的小段子。


野史也是史


赫魯曉夫這種流氓一樣的人,斯大林在世時,稱之為再生父親,斯大林死後就進行百般抵毀漫罵,攻擊,雖撐權11年,也是靠陰謀手段奪取的,跑到美國也叫爹,跑到中國想壓榨,最終死後無人管他的可憐下場。


用戶738348486376


我相信俄羅斯有良知的人,出以公心的人都對赫魯曉夫都是嗤之以鼻,都對赫魯曉夫深惡痛絕,罵聲不斷吧!


開心140820176


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決定種玉米養奶牛,結果年底玉米全部絕產了,從此蘇聯流傳了一個政治笑話——

赫魯曉夫真能幹,種子撒在哈薩克,糧食收在加拿大


792突擊步槍


什麼赫魯晚夫不錯,他就是一個投機修正主義者。蘇聯的強大那都是斯大林打下的基礎。大清洗時他就是一劊.子手,不知害死了多少人。斯大林才是蘇聯的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