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調查取得重要突破:維生素E被視為導致電子霧化病罪魁禍首

​藍洞新消費報道,11月9日消息,據CNN與Blogspot綜合報道,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說法,在四氫大麻酚和其他電子霧化產品中使用的一種添加劑維生素E醋酸鹽可能是導致美國電子霧化相關肺部疾病爆發的罪魁禍首,這與數十人死亡有關。

CDC調查取得重要突破:維生素E被視為導致電子霧化病罪魁禍首

維生素E醋酸酯是一種濃稠的物質,與蜂蜜的稠度相似,一些非法的製造商使用霧化液體來稀釋產品,以減少所需添加的活性成分。

CDC首席副主任Anne Schuchat博士說,儘管有必要進行更多的測試,但她認為這是該機構調查的最新突破。

舒查特在週五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這些新發現意義重大。我們發現了一個強大的罪魁禍首。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說,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它正在繼續測試各種化學品。

舒查特說,這不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可能有多個原因。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說,測試發現,在10個州的29名患有與電子霧化相關疾病的患者中提取到了維生素E醋酸鹽。在28名患者中的23名患者中檢測到了大麻植物的主要精神活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HC)或四氫大麻酚。在26位患者的標本中有16位檢測到尼古丁代謝物。

blogspot總結稱,這一發現確實代表了一項重大突破,其原因有四個:

1.在病例患者的實際肺組織中檢測到維生素E醋酸酯油。

2.在這29例患者的每一個肺組織樣本中都檢測到維生素E醋酸酯油。

3.樣本來自10個不同的州,確認爆發似乎是一個共同的原因,而不是地理差異。

4.在其肺部樣本顯示維生素E乙酸的患者中,有三例報告僅使用含尼古丁的產品,因此證實存在明顯的漏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約11%的患者未報告有電子霧化THC。

blogspot分析稱,這是重要的,因為儘管並非所有病例患者都承認使用THC,但在肺部發現維生素E醋酸鹽基本上證明了他們確實在使用THC油。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撒謊,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們在電子霧化什麼產品,尤其是因為這些產品大多數是在黑市上購買的,或者是從朋友或經銷商那裡獲得的。

在新聞發佈會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詹姆士·皮克爾(James Pirkle)醫生說,醋酸維生素E進入肺部時非常粘。

皮克爾說,某些樣品中不存在四氫大麻酚是很正常的,因為它可以更快地離開肺部。他補充說,在28位患者的82%的樣本中,THC是值得注意的。

9月,紐約衛生官員將嚴重的肺部疾病與含大麻的電子霧化產品中的維生素E醋酸鹽聯繫起來。當時,調查人員說,這是該州對疾病的調查的重點。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在週五的聲明中說,儘管從一開始就沒有找到確定的原因,但如果你不吸菸那就不要吸菸。

在調查完成之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人們不要在THC中使用所有霧化產品,無論人們在哪裡購買。調查發現,患者使用的許多此類產品都是在線購買的,或者是通過朋友或家人而不是通過電子煙商店或獲得許可的THC藥房收到的。

維生素E用於多種產品中,例如乳液和補品,但CDC表示,將維生素E塗在皮膚上或將其吞入藥丸中以及吸入油性維生素有很大的不同。

伊利諾伊州公共衛生部首席醫學官兼州流行病學家詹妮弗·萊登(Jennifer Layden)博士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在她所在的州,他們發現了大多數患THC的病人,並且他們的材料來自非正式來源。

她說,在伊利諾伊州,他們沒有與該州的醫用大麻計劃有關的任何病例。

截止到11月5日,除阿拉斯加外,每個州都報告了2051例電子霧化相關疾病。各州至少報告了40例死亡。

附blogspot分析:

在這一點上,現在是時候讓國家決策者和政客立即停止將這次爆發與青少年電子煙使用問題混為一談了。現在是所有決策者、衛生機構和衛生專業人員的時候了,立即停止聲明或暗示合法的含尼古丁電子液體與爆發有關。

在這一點上,很明顯,已經發布了禁止電子煙或調味電子煙的緊急法規的州沒有理由為此目的使用其應急禁令,因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商店購買的電子煙產品與爆發無關。儘管衛生部門的官員可能會爭辯說,電子菸禁令的設計旨在解決青少年吸菸問題,但該問題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緊急情況”,因此這些州的行政部門正在濫用其權力。從本質上講,這些州以爆發為藉口實施了電子煙產品禁令,而繞開了立法程序,這些禁令現在都應該被廢除。

最後,每個州都應該發佈明確,明確的聲明,指出爆發是由於使用THC造成的。號召公眾,尤其是年輕人,應立即停止使用THC產品,除非這些產品是從藥房合法獲得的,可以驗證產品中沒有維生素E乙酸酯油。

請注意,儘管仍然有可能,但這仍然不能證明是維生素E乙酸酯油本身引起了疾病,也可能是維生素E醋酸酯油中含有一種汙染物,該汙染物會引起化學呼吸道毒性,還可能存在於假冒和摻假的尼古丁電子液體,因為非法制造商或交易商可能會向其他合法產品中添加維生素E醋酸酯油,或將被汙染的產品隱藏在看起來合法的包裝中,但實際上是假冒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