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婚那些事(二)——婚礼

前文我们讲过,古代结婚有“六礼”,今天要说的正婚礼,就是“六礼”中的最后一礼“亲迎”。现在人们统称为“结婚”,也是男女双方完成婚礼程序最隆重的仪式。

婚礼前一天

1、男方婚礼前一天,首先要确定第二天去女方家里娶亲准备的车辆,参加的伴郎,确定好娶亲出发时间,还要配合婚庆公司准备的结婚物品,如鞭炮,五谷杂粮等。还有婚礼现场的布置和彩排,准备烟酒和红包。亲朋好友尤其是一些后生,要分配好各自的任务。男方还要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布置新房,营造喜庆、多子、多福、多彩的浓烈气氛。新房布置完成后挽留帮忙的朋友吃饭,喝点酒,俗称“吃暖房酒”。新人卧房当晚留一名未婚男性,一般是未成年男孩,预示早生贵子。古代以北宋为例,婚礼前一晚女方会到男方家里铺床。“ 女家先来挂帐, 铺设房卧, 谓之铺房”。铺房之礼为宋代所特有, 一般由女家派人往男家布置新房, 内容包括挂帐幔、铺床褥, 陈设嫁妆器具等。 由女方娘家陪送的衣服首饰等物, 按礼应先锁入箱柜以备后用。现在已鲜见此现象。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祭祖。祭奠先祖,作为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席家族环节,以祈求顺利、平安。

浅谈结婚那些事(二)——婚礼

2、女方家里事情也不少。出嫁前一天晚上要布置闺房,找两位女性长辈铺床,颜色一定要大红,以示吉利。铺好后新人要给两位长辈包红包,数额要为双数以求吉祥。新床上要撒上枣子(比喻早生贵子)花生(比喻儿女双全)桂圆(团团圆圆)并放上压床喜字。屋内陈设要摆放整齐,收拾干净。准备新娘第二天出门时候需要带走的东西, 比如红色的碗筷,水杯子等(都寓意极好的物品)。新娘要安排好出门时候的一应物品,比如从内到外的衣服(结婚无论男女,贴身衣物都用红色),化妆师的安排,饰品等。伴娘团要就近安排住宿。一般娘家父母亲戚还要准备食材,第二天来人(女方家亲戚朋友及男方迎亲团)少不了吃饭、喝茶。祭祖自然不可少。

娶亲

娶亲流程自古有之,一向隆重,热闹,喜庆。部分地方农村里的娶亲流程更近古代习俗,但迎亲方式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传统的习俗礼节仍有许多还在保留。当今的年轻人大多倾向于在酒店举办宴席,招待亲友,举办婚礼。无论形式怎么变,对于新人而言,这一天必然是兴奋,辛苦的一整天。

婚礼到迎亲日方达到高潮, 极其隆重, 习俗的路数也特别多。 按例, 该日一大早, 新郎即率领迎亲人马前往女家接亲。 出发之前 , 新郎家长照例要事先交待一番, 新郎表示唯命是听。 富有家庭的迎亲队伍, 带有花瓶、花烛、香球、妆合、裙箱、衣匣、交椅等, 有的还雇用乘马的歌女及鼓吹的乐队前来助兴。 想象那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 一路之上, 吹吹打打, 前呼后拥, 招来观者如堵, 好不热闹。 新娘在离家之前, 父母及婶娘辈照例也要有一番嘱咐 :“ 父戒之曰:往之汝家, 无忘恭肃' 。 母戒之曰:凤夜以思, 无有违命' 。 诸母婶子曰:勿违尔父母之训' 。”

1、这个流程在电视剧中演绎过无数遍了,虽与真实迎亲有一定出入,但流程还算符合实际。新郎从家里出发,有钱人家会找乐队来助兴,并带有迎亲的礼品,文中提到的”花瓶、花烛、香球“等。迎亲方式可以是轿子(轿子分两人轿、四人轿、八人轿等),当然,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玩的路子,普通的农户人家,只能用骡子/驴车装扮一下拉上“毡车”去娘家娶亲,马车都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甚至新郎会用独轮车,带上本家兄弟就去了。无论穷富,都要尽力来显尊贵和隆重。《红高粱》电影中,巩俐扮演的”我奶奶“出嫁,娶亲时便用的是四人轿,外加乐队在助兴。

浅谈结婚那些事(二)——婚礼

新娘出嫁时,父母长辈多有嘱咐,因为古代不兴嫁出去的女儿再回家的,被视为不吉利。

2、楼主是祖上是典型的、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爷爷辈的多是赶着驴车,天没亮就得出发。父辈们相对好一些,那时候自行车已开始流行,买不起可以借别人的来用,穿戴整齐,骑自行车叮呤哐啷也就能去。九十年代的农村已有摩托车,不怕路远。

3、现在交通工具已充分的发展了。新郎官大家多采用轿车去女方家迎亲,每个城市都有专业的迎亲车队,时刻在准备着。所以迎亲方式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早上,新郎官起来穿戴利索,与自己的伴郎团一起,带上浩浩荡荡的车队向新娘家出发。

浅谈结婚那些事(二)——婚礼

结婚

1、接亲大队到达新娘家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娘家人给压轿小孩红包。在迎亲大队赶到女方家之前,新娘要在伴娘和化妆师的协助下梳妆完毕。新娘的母亲要为女儿梳头,称为上头仪式。在古代,女儿出嫁前母亲都要为女儿梳头寓意夫妻二人生活从始至终并送上祝福和叮咛。 这些嘱咐有时候也是媒婆代劳,电影里媒婆在出门前就有一段交代:”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

2、进第一道门要烧香祭拜女方的祖宗,向新娘的父母送上礼物。新郎想进新娘的房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娘团会设置各种障碍考验新郎比如:让新郎唱《征服》、说各种甜言蜜语讨新娘开心、给伴娘们塞红包等等娱乐形式。当新郎伴郎合力挤门入闺房后要给新娘找绣鞋。穿好鞋后新人来到客厅向父母敬茶、改口,父母则会给新人包红包。新人一起吃鸡蛋或者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3、等一切礼俗到位,新娘才能出门。当天新娘最大,出门时会给新娘盖红盖头,新郎必须抱着或者背着新娘出门,因为新娘脚不能落地,出门“跨火盆”,寓意变祸为福,烧去一切晦气。等一切就绪,鸣放鞭炮,上车启程。

所有这些细节,因地区风俗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延续的古礼却需严格遵循。

4、以往迎亲完成后,就返回新郎新家。新娘由新郎抱着下车,再次跨过火盆,由新郎抱着或者背着进屋,再准备举行结婚仪式。以前新郎会在新娘入门安定后,出来门外给小孩们撒散钱和喜糖,如今已是鲜见。现在很多都是从新娘家里出来以后去宴请的酒店,新郎新娘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时间,到达酒店门口,放鞭炮,迎新人,下车的时候撒五谷杂粮预示着多子多福,吃穿不愁。接着新人会在婚礼举行之前在门口迎接前来的亲朋好友。在婚礼正式开始前来宾上礼,入席,吉时到了以后婚礼正式开始。会邀请司仪主持婚礼,即此时在司仪的主持下,完成求婚,互换戒指,证婚,拜见双方父母并改口(改口有红包、存款、车钥匙等),喝交杯酒等环节。这些结婚礼仪完成后新人便算完成了结婚。这才开始邀请亲朋好友吃饭喝酒。这些礼仪以前在农村,新郎将新娘送入新房,先开始的不是进行结婚仪式,而是先让宾客吃饭喝酒,席间家人们会轮流给宾客敬酒,最后新郎邀请新娘出来挨桌挨人敬酒。各地的敬酒习俗也不尽相同,北方多流行敬酒敬双数,两杯,六杯,直到来宾执意拒绝,方可停止,是为喝好。酒过三巡方才进行结婚典礼。村里面会有一个长跑司仪的人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会被请过来帮忙主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相对于当今主流的结婚形式,以前农村流行的习俗更接近于古礼。敬酒完成,白天的礼仪基本上就算完成了。新郎新娘会在闺房待着,一般不能出门。等晚饭之后,天色已黑,才开始闹洞房。然而如今是新人参加完典礼回家之后,等待晚上闹洞房,相对于古礼,比较轻松。

浅谈结婚那些事(二)——婚礼

之后, 便是通常所谓的洞房花烛夜了。 但至此,新婚的礼仪并未告毕, 因为按古代的宗法观念, 虽然夫妻已经同居, 但如果不拜公婆祖先, “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就缺乏根据, 还不能算作完备的婚礼。因此, 在亲迎的次晨, 新娘还要举行“谒舅姑(公婆)”之礼:“ 次日五更, 用一桌, 盛镜台镜子于其上, 望上展拜, 谓之新妇拜堂。 次拜尊长亲戚, 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 谓之赏贺。 尊长则复换一匹回, 谓之答贺” 。

闹洞房

现在闹洞房的习俗慢慢被年轻的朋友们所抵触,其主要原因大概是部分地区闹洞房闹得太出格,北方突出打,南方突出丑,被很多人视为劣俗、恶俗。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可能是现在的新人结婚之前已经同居很久了,床帏之事已轻车熟路,甚至有些人是奉子成婚,无法施展,而闹洞房的目的是帮助新人们扫除新婚之夜的羞涩,因为以前的人都相对保守,不结婚无男女之事,说白了就是不会。更别说古代的人在结婚没掀开红盖头之前,都不知道彼此长啥样。有些地区闹得确实过分,甚至闹出过人命事件。如今闹洞房更像在完成一种习俗,所以难免会引起一些争议。

浅谈结婚那些事(二)——婚礼

结婚第二天,家人会为新人安排吃饺子,饺子有酸、甜、苦、辣、咸(楼主的苦味饺子事后被人告知是安乃近,汗!)等多个味,预示着婚后过日子会有不同的滋味,吃着什么味儿的都不能吐出来,意味着生活的味道要自己品尝,自己吞下去。还要吃宽心面,意味着新人婚后彼此要包容。

回门

结婚第三天,新娘和新郎带上礼品回到娘家看望双亲。新婚夫妻必须是一起回去。夫妻成双成对之意。从我国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回门”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一般早上从婆家出发路途近的晚上黄昏之前必须回家,民间的说法是不回新屋会把婆婆的眼睛踩瞎,婚房也不可一日为空。

到此,结婚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