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很多人在小时候写字的时候,被家长或者老师要求,写字必须要“横平竖直”,写的方方正正,才是好的书法。这种概念一直贯彻很多人的一生,所以看到写工工整整的一丝不苟的楷书的时候,就认为这是最好的书法,看到歪歪扭扭的字的时候就会心生厌恶。

其实在书法中有一个“以正取斜”的概念,这个字我们看单独的一部分是歪的,是“横不平,竖不直”的,但是我们看整体的时候,却是平稳的,这是艺术在创作的时候,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书法的艺术性的一种体现。

我们找王羲之的几个例字分析一下:

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我们《圣教序》中这个“盖”字,上面部分的重心位置由于笔画的上扬往左下倾斜,下面的“皿”字底,王羲之通过字势的改变将重心右移,最终是这个字在整体上达到了一个平衡!

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我们再来看这个“制”字,这个字相比于上面的“盖”字,错位的更加离谱,上下两部分的中线离得更远,而王羲之仅靠一笔的搭接将这个字上下部分联为整体,其造势之精巧,后世之人难以企及。

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再来看这个“宣”字,这个字在结构上是错位的,并没有写的左右上下各均等,“宝盖旁”欧阳询处理的左低右高,将整体的字势拉像左边,为了平衡的这种态势,下面的笔画,再像右方偏移,这种造险的特点,被后世欧阳询学习的淋漓尽致,这种造险和平险的方式,在欧楷楷书中甚为常见。

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比如这个“怀”字,右边的上下结构在处理的时候同样采取了这样的错位,用笔法将上部分的重心偏移,然后通过下半部分的重心偏侧来平险。这也是为什么欧楷被称为险绝的原因!

在王羲之《圣教序》中,这种字几乎数不胜数,我们随意再举两例:

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我们再来看这个“圣”字,上下总共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字势都不是正的,这个字同样也是一个|“以斜取生”的典范。 上面的“耳朵旁”,字势向左下,右边的“口”字,字势向右下,而下面的“王”字字势与“口”字相呼应,共同将整体的字势拉回平正。

书法并不是越工整越好,写的“歪歪扭扭”才是好书法

再来看这个“雪”字,上下写的皆不平正,乃是以斜取正的典范。通过用笔的变化将字势倾倒,然后利用下半部分将字势的态势平正过来。

其实类似的字数不胜数,这种“以斜取正”的方法是王羲之结字技巧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后世的大书法家应用最多的一种。

很多人看不明白这种结字的规律,只喜欢平平稳稳的字,这其实就是书法的一个门槛,在很多人眼中乍一看很漂亮的书法,其实其艺术性往往并不很高,这当然并不是提倡大家学习丑书,其实所谓的“丑书”当中也有许多精彩之作。

这只是一个过程,先学平正,再追险绝,最后才能内敛锋芒, 不露痕迹,将险绝化于平正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