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想必一提到美國車,我想大部分人心中一定率先想到的是搭載著大排量V8發動機的肌肉車和大皮卡。可現在這個“小排量渦輪”理念盛行的時代,一方面是更為高效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國內高昂的排量稅費,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正如新款的凱迪拉克XTS、ATS等車搭載的那臺2.0L的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我要說的並不是這臺發動機,而是在此之前凱迪拉克品牌下那臺具有劃時代意義北極星系列V8發動機。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最早亮相於1993年,當時這款北極星V8的代號為L37,排量為4.6升。缸徑及行程分別為93毫米及84毫米,短行程的設定體現了其線性輸出和偏向高功率的發動機定位,傾向高功率輸出。最早這臺發動機的設計功率是290馬力,但在Allante上,這臺L37拿出了295ps/5600rpm的峰值功率,在4400rpm時便可達到40kg/m的峰值扭矩。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圖:北極星的始祖L37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正常的點火控制模式外,北極星發動機還有一套點火系統。當傳感器或ECM發動機控制模塊發生故障時,發動機會以另外一套系統展開工作,保證了相當的可靠性。還有一點必須要提的就是,發動機的冷卻液洩漏或冷卻系統故障時,這臺發動機的應急模式Limp Home便會啟動,說白了就是當所有冷卻液都失效時引擎還可以繼續運行。當電腦探測到引擎處於過熱狀況時,它會暫時停止一半的氣缸運行,並完全使用風冷散熱,加上本身散熱好的鋁製缸體和優異的水道設計,便可以讓車輛能繼續行駛,但是這套系統只能夠在沒有冷卻液冷卻的情況下讓發動機安全地繼續行駛100英里。

所以在當時北極星發動機就憑藉自己出色的綜合表現和可靠的性能在美國市場上大放異彩,並得到了業界的肯定。1995至1997年,北極星V8發動機連續三年被評選為“沃德十佳發動機”,其實力可見一斑。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圖:搭載L37引擎的凱迪拉克DTS。

1994年, L37北極星V8引擎迎來了自己的最新版本LD8。LD8最大的變化是把凸輪形狀重新設計,雖然降低了功率,不過卻提升了低轉速的扭矩,更加適合大型SUV使用。 1995年,第一代L37北極星4.6升V8發動機被調整到300匹。而LD8版的北極星也升到了275匹。就是說到了1995年,4.6升排量的北極星發動機有了兩個版本,分別是275匹和300匹。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圖:改進後,更注重低扭的LD8引擎。

到了2004年,凱迪拉克推出了搭載代號為LH2的4.6LV8引擎的跑車XLR和豪華SUV SRX, LH2採用了VVT技術,此外還帶來了全新的ETC電控油門技術。而更強勁的XLR-V高性能版本搭載的LC3發動機,可以說是北極星中的最強型號。屬於LH2發動機的同門,工程師們將原先北極星V8的缸徑從93mm減少至91mm,使發動機的排量降到了4.4升,並將壓縮比降至9:1。並在EATON M122機械增壓器的加持下,這臺LC3在V車型上拿出了444Ps/6400rpm及57kg/m/3900rpm峰值扭矩,並採用了3層氣缸墊以改善密封效果,還用上了活塞噴霧冷卻這樣少見的技術。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圖:2004年凱迪拉克XLR搭載的LH2引擎。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圖:搭載最強北極星發動機的XLR-V。

父輩的旗幟 北極星系列發動機淺析

圖:機械增壓器的加持下,這臺LC3在V車型上拿出了444Ps/6400rpm及57kg/m/3900rpm峰值扭矩的強大輸出。

北極星引擎雖然在那個時代代表著美國引擎技術,但在這個大排量引擎大勢已去的時代,凱迪拉克推出小排量渦輪引擎雖然無可厚非,但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凱迪拉克已經逝去的經典:北極星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