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深圳是舉全國之力建起來的”這樣的言論?

暴走大螞蟻


深圳本來就是舉全國之力建起來的!當然,今天深圳的成就,深圳的建設者們功不可沒!

不過,說起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深圳的建設者們,這是不是首先就是舉全國之力?起碼人才、人力資源上確實如此!

其實深圳建市、興辦特區之前,就是一個窮困的邊陲小縣,基礎非常薄弱,看不到有任何成為國際性大都會的可能!

不過隨著深圳建市,中央高瞻遠矚高起點建設和發展深圳。

一是政策條件上,深圳獨享了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很多年,甚至很長時間內享有壟斷性的政策優勢很多年。比如深圳一個基礎薄弱的小城市,能夠最早實行計劃單列,最早升格副省級。甚至能夠最早開辦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試點成立銀行和保險公司,這些不是全國性的政策扶持是什麼?

二是城市規劃上,中央高起點規劃建設深圳,甚至下令三個工程兵師調往深圳,披荊斬棘,負責平整土地,修路架橋,規格出深圳大都會的雛形。最後工程兵三個師在深圳集體專業,他們可謂功不可沒。

三是中央號召全國各地支援深圳,建議各省各部位央企都去深圳劃撥土地,開辦窗口企業。還要求各地選拔頂尖幹部到深圳任職甚至創業。現在各省各部位各央企深圳一些省的國企在深圳都有大樓大廈,比如北方深圳、深圳天馬、華潤、中糧等等,都是中央在深圳開辦的企業。華潤、三九、華僑城、中國廣核、招商局等等都是以深圳為最重要據點或者總部的央企!

四是中央通過宣傳不斷宣傳深圳的形象,打造成一座開放的、靈活的、高收入、高檔次的城市,使得甚至吸引全國各地的人才和移民流入。

其它的不一一列舉了——為什麼四大特區唯有深圳取得成功,而其它失敗了?因為其他特區從來就沒有深圳的地位和重視,更沒有深圳的政策優勢!聚全國之力發展深圳特區,可以說深圳沒有失敗的可能!

所以,深圳的成就關鍵靠政策!深圳的成就也是證明了這些改革開放政策是偉大英明正確的。

政策扶持,可以讓深圳一座一窮二白的邊陲小鎮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這也是因緣巧合!

試想,如果改革開放選擇的一個點不是深圳,而是基礎紮實綜合實力雄厚的武漢,現在世界的中心就會是大武漢!紐約東京倫敦都會在武漢之下。


武大東湖


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嫉妒。

說到深圳,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嫉妒感,因為深圳發展的確實太快太突出,太優秀,你用了短短的40年時間,就成為了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這些成績的取得遠遠超過了很多城市幾百年取得的成績,你讓其他城市情何以堪?

而深圳在最近兩年甚至連續超過了廣州香港的GDP,這更讓深圳成為了大家嫉妒的對象,因為深圳確實表現太突出,目前很多地方表現都位居全國第一。

我們來簡單列舉一下,深圳目前都有哪些全國第一。

1、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五,中國第一

2、財力質量中國第一



3、非央企上市企業總市值全國第一

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405家,實有383家,民營企業佔85%,市值超10萬億,居全國第一。



4、城市營商環境全國第一



5、人口吸引力全國第一



6、中國城市軟環境排行榜全國第一



7、智慧城市建設綜合得分全國第一



8、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第一



9、摩天高樓數量全球第一



10、工業百強區位居全國前列



深圳真的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嗎?

說深圳市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網友根本就是信口雌黃,他們對深圳最基本的情況都不瞭解就在那妄下結論,每次看到這種言論,覺得都很好笑。

不否認深圳在發展的初期確實得到了國家的支持

第1個支持:1億3500萬左右的資金。

第2個支持:政策優勢。

第3個支持: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人力支持。1979年9月,一支2000多人的工程兵先遣團開赴深圳,拉開了特區建設的帷幕。

除了上面這3點深圳並沒有獲得國家太大的支持。在上面這三點當中對深圳幫助最大的就是政策支持,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有很多新推出的政策都優先給深圳試行,這事情成功了,再推廣向全國各地。

但深圳在獲得這種政策支持的同時也面臨著潛在的風險,畢竟是第1個吃螃蟹的,未來到底會發展成怎麼樣,誰也不清楚,有可能會獲得成功,但也有可能失敗。慶幸的是,深圳很多地方都成功了,因為成功了,所以很多人都把深圳的成功歸結於國家的大力支持,甚至說深圳的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

但有很多人可能忘記了,在中國除了深圳特區域之外,還有珠海特區,還有汕頭特區,還有廈門特區,還有海南特區,這幾個特區獲得的政策支持跟深圳是一樣的,為什麼他們沒有發展起來,而是深圳發展起來了,這點那些說深圳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人有想過嗎?

我們再來用實際的數據看下深圳是否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

下圖是2017年各大城市上繳中央國庫的稅收排名,其中深圳上繳的數額是3754億,排在全國第3位。



下圖是2019年均衡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分配表。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獲得資金最少的是財政收入連年居首的廣東省,約83億元。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和深圳等5個計劃單列市均未獲得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

我們再來看一看,深圳的企業結構。

如果深圳真的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那應該有很多央企國企才對,但截至2018年9月,全市民營經濟商事主體達到298.14萬家,佔比97.65%,其中民營企業數量185.9萬家,佔全市企業數量的96.3%,相當於目前深圳的國有企業以及集體企業的佔比只有3.7%,這個跟很多地方國企佔比很大比例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另外,2018年1月-10月,深圳民營企業上繳稅收3570億元,佔全市企業上繳稅收的67%。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對深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是民營企業而不是央企或者國企,從中可以看出,深圳的發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發展起來的,而不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


貸款教授


有人問“深圳是舉全國之力建起來的嗎?”這個問題問的好。很多人覺得深圳牛,發展的好;也有人覺得深圳能發展,還是不靠全國支持,什麼政策都享受。這個問題要深入探討:

首先,為什麼要選擇將深圳作為特區?深圳被選為改革開放的前線和經濟特區,直接原因就是面對香港,可以在世界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接受來自香港以及來自華人世界的投資、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深圳的發展,首先是得到香港的支持。

其次,深圳得到了全國哪些方面的支持?在深圳被劃定為特區後,深圳可以在全國大政策穩定的情況下,先行先試,從政策的角度來說,是得到了全國的支持,獨此一家嘛。但鄧公當年也說了,讓深圳這個小漁村試試看,失敗了可以重來嘛。也就是說,在享受這政策便利的同時,深圳也面臨著失敗的風險。讓人欣慰的是,深圳成功了!便利的政策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保障深圳在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的同時,還帶來了全國各地人才的持續湧入。這些人才和當年最先進的生產方式、管理經驗相結合,爆發出了巨大的生產力,造就了深圳奇蹟。

再次,深圳今後的發展優勢在哪裡?有人認為,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特區也會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還有人認為,像珠三角,被長三角超越也是遲早的事,香港也會被上海超過。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看上去更像是長期的發展趨勢。就近期來說,假設10年乃至20年內,深圳依然會佔據著改革的最前沿,無論是前海自貿區,還是天安雲谷,依然是國內發展的引領者。

而深圳成熟的創業生態圈,依舊在持續不斷地吸引著國內外頂尖人才的持續湧入。也有很多人擔心深圳的房價太高了,人才會不會留不下來。對於中低端人才來說,確實如此;但對於高端、頂尖人才來說,什麼高房價,那都不是事,看看對面的香港有多高!當然,如果僅僅是在房價上跟香港看齊,那麼,深圳的未來也就不看好了。


單問者


深圳的發展起步只要是靠香港製造業轉移及資金流入。

事實是九十年代前,中國外來投資9成是港資。

評價深圳的成功可輕點鍵盤,政策扶持,舉全國之力。

批評華為加班辛苦時,你應看到全中國最努力拼搏的一群人在這裡—深圳。


2002年網友“我為伊狂”輕點鼠標分別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和新華網“發展論壇”上發佈了一篇長達1.8萬字的網文《深圳,你被誰拋棄?》憑藉著“聳人聽聞”的唱衰深圳的強烈色彩,在媒體的推動下,藉助中央對深圳政策的改變及深圳轉型帶來的陣痛,對深圳命運和未來提出前所未有的質疑,蠱惑人心,妖言惑眾,唯恐深圳不亂。也最對鄧小平佈局改革試驗場的挑釁。

在媒體的推動下,落井下石者眾。我們的文化鼓勵槍打出頭鳥,因為深圳的越成功也顯示了落後者的越無能,他們不是用加快步伐去追,而是暗中使絆。木秀於林,風必吹摧之。

這篇文章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將很多深圳人不便言明的“潛話題”炸出了海面:深圳,你被全國人民拋棄了。

的確,深圳已大獲全勝完成了它改革試驗場的歷史使命。於是呼,依樣畫瓢蘆突擊發展上海浦東。發展大上海無可厚非,而用行政力量不是用市場力量,吃相太難看。


他們拋棄了深圳改革最核心的經驗:開放政策下經濟市場必須公平競爭,他們拋棄了深圳改革、拼搏、創業、創新的核心。

深圳的成功,是得益政策的率先放開,而不是權力動員全國資源推動!

是因為深圳這裡離香港資本主義社會更近,離北京計劃經濟中心更遠。


同樣放開的四個經濟特區,只有深圳獲得了巨大成功,珠海、廈門平庸。珠海發展將寶貴的資源過多地投入到超前建設,而工業投入不足,錯失發現良機,比如機場到現在也還是浪費。深圳特區的發展,走的是用實業拉動產業、用產業拉動城市的路子。廈門市既沒有得到相應的臺灣資金也沒有得到香港的資金大量加入,也許是發展平平的原因。

而汕頭經濟特區淪落變為省貧困落後地區是不務正業自食苦果,利用開放政策進行大量走私,之後造假聞名,然後虛開增值稅發票,賣到全國各地。迫使中央政府採取最嚴厲的懲罰手段,因此把正常經營的公司也拖進深淵。從此經商環境一蹶不振,發展受阻。


國家政策優惠新能源汽車,全國車廠都在睡大覺。而深圳的比亞迪充分利用了優惠政策,有勇氣先走一步,打通新能源汽車進軍全國乃至全球之路,這就是深圳企業勇於探索突破精神。


90年代中央決定開發浦東以來,上海在發展上總能得到政策上的“照顧”和“扶持”,而作為特區的深圳卻被“忽視”甚至被“限制”。

在“九五”期間(1996-2000),上海市的基建資金達到2274億元,超過前40年總和的兩倍。這是極驚人的數字,錢哪來呢?上海市政府2001年全年收入只有1300億元,若僅靠市政府的資金,沒有中央政府撥款及其他優惠政策,根本不可能連年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就連浙江省也無奈忍痛割愛洋山港給上海與自己港口搶生意。

發展共和國的長子上海,中央給政策又出錢,而發展深圳中央只是劃了一個圈,給了一個政策。從內涵上講,上海起飛的模式是依靠比深圳更特殊政策成長起來的,計劃經濟賦予了上海獨有的經濟地位,全國各地是無法複製的。而深圳市場經濟模式全國各地是可模仿的,超越的。與其等待中央政府大手筆投資,不如學杭州培育一個阿里巴巴。創新上推動社會變革的移動支付出自民企大省浙江省及廣東省,而不是出自互聯網公司集中地帝都,為什麼?

為了使上海成為全國全球金融中心,權力機構決定深交所主板自2000年10月起停發新股,嚴控深圳新的金融機構註冊。

深市停發新股後,本地發展資金受阻塞,深交所地位日趨邊緣化,深圳原先公募資金、私募基金、券商數量都多於上海半數,停發新股後,優勢損失殆盡。自2001年以來,共有數十家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或變更註冊地、或以大規模遷移核心業務部門的方式,在上海“安營紮寨, 此外,朱鎔基在當時推出人民銀行大區分行制,上海成為大區分行,而深圳特區中心分行變成了廣州分行之下的深圳中心支行。在政策層面,上海金融地位已經獲得中央全面傾斜特殊關照。上海要上高大上的國際版,而深圳只能撿起大哥看不上的中小板、創業板。隨著2004年6月中小板開板、2009年10月創業板開板,深圳金融的資金彙集能力又大幅提升,2016年恢復深市主板IPO發行,這一停就是16年!


十多年前,被拋棄的深圳是夾在廣州和香港之間,國家層面看是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與帝都魔都相比更沒有金融政策優勢。在金融資本上,上交所無疑比深交所更加受寵。可惜致今上海也成不了金融中心,深圳更不是。上海、深圳都成不了實際意義上的金融中心,因為不管哪一個都沒有金融政策話語權。中國的金融中心在四大行總部首都,全國最大資金在北京。金融中心是頂層設計出來的,對於普通城市來說,與其做“金融中心”的春秋大夢,不如踏踏實實把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產業搞起來。

虎門大橋常態化天天塞車大大耽誤深圳發展機遇,虎門二橋遲遲不肯動工。很難理解,廣東省的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過佔全國10%,而唯獨公路建設一項,只佔全國的6%,很難理解港珠澳大橋最開始其實叫深港珠澳大橋,這座大橋是一座雙Y架構,一頭連著香港、深圳,另一頭連著澳門、珠海。然而最終這座大橋在省城及珠海的支持下,由雙Y構想變為單Y架構。


天道酬勤,物是人非;深圳,已不再是當年的深圳。江湖上,不再只有北上廣三劍客,來了位深劍。實力決定了江湖地位,北上廣還需加上一個深。

當年中央為平復深圳直轄之心,把深圳列入計劃單列市,同時也為防止省府把深圳榨乾,一舉三得。長期以來,省城對深圳越設限,深圳越想直轄,深圳越想直轄,省城對深圳越設限,進入一個死結。儘管深圳直轄市條件最成熟,最後中央還是拿出“粵港澳大灣區”予以妥善解決,化解矛盾。深圳不要妄想脫韁,鬆綁可以有。

粵港澳大灣區新規劃,重新定位深圳,這是一盤很大的棋,賦予了深圳更大的歷史使命和責任。香港已經不比當年,香港越來越跳皮搗蛋,深圳只有在經濟上力壓香港,香港才會迷途知返。本人寄語,將來香港的行政長官由深圳市黨委書記兼任,深圳任重道遠,站好最後一班崗。時代選擇了深圳,但也只有深圳才能擔當時代賦予的重任。


PCT國際專利申請 深圳約佔全國一半,連續16年全國第一。

90%的研發人員、90%的研發機構、90%的科研投入、90%的專利產出,統統來自民營企業。在一個完全沒有歷史科研沉澱的城市,創造出奇葩,這要給深圳點贊。而帝都魔都等國家投資的眾多院校、研究所院,佔據了太多資源了,怎麼就幹不翻深圳村呢?差評!

深圳這座城市GDP背後的支撐力量不是國企,不是外企,不是合資企業,而是深圳本土崛起的深商。

更可笑的是還有人繼續唱衰深圳製造業空心化,深圳這座城市是全國唯一的製造業GDP增加值超9000億的城市,不是上海。


深圳這座城市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強。“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今天還得看深圳。

深圳人讚美深圳並不是掩蓋深圳的問題,而是自我鼓勵。無論是何種聲音,最後能拋棄深圳的,不是說話最大聲的那個,而是深圳自己。

蓮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深邃……


無槳漁舟


建設深圳初期,幾萬轉業工程兵功不可沒,三通一平,可以說完全是他們的功勞,而且是全身心付出,廉價的報酬,任正非也是其中一員。後來的基建、工程、改造等等,則是巿場行為。

初期,對深圳真正功不可沒的則是港臺和外資,他們帶來了資金、技術、管理、巿場和窗口。其次是前赴後繼的外來工,他們既有奉獻,自然有一定的收穫。

來了就是深圳人,東莞蘇州就沒有這樣的格局。真正讓深圳騰飛的是紮根深圳的深圳人。開創發展自己的企業尤其是高新企業,不再為洋人打工而自己只賺微薄的點點加工費、低廉的租金,是深圳始終的追求。這是早期深圳的夢想,他們很早就這樣去做的。

厲有為、張高麗兩屆政府打下了基礎,高交會的推出,推動了深圳高新企業的騰飛;基層政府也著重建設高新孵化園,為有想法有項目的人才提供廠房和資金扶持。深圳的很多高技術企業就是那時起步的,畢竟那時可沒有風險投資。

正是打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構造了適於高技術產業孵化、成長和壯大的土壤,深圳自己的企業、產業不斷壯大,所以後期外資出走、富士康出走,深圳並沒有傷筋動骨。而東莞蘇州呢?走了一個萬人大廠就重感冒……

建設深圳初期,國家投了多少錢?後來深圳回報國家多少?外來工歷年匯出多少?我沒有翔實數據,求助……

深圳騰飛了,就說舉全國之力,怎麼珠海、汕頭、廈門怎麼沒有騰飛?

四十年深圳,得全球商賈之助,也得全國之助,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深圳也回報了很多很多。

來了就是深圳人,真正讓深圳騰飛的,是前赴後繼、黙默奉獻的深圳人自己。


獨尊宋明


簡答:

你的問題立論就不對,深圳並不是舉全國之力建立起來的。

當時中央只是給了深圳先行先試的政策,並沒有給錢建設。給了政策,就看你的幹部敢不敢行和試了,敢不敢直面失敗了。深圳初期的建設資金基本都是深圳拍賣土地、港資和日資(三來一補企業)、各省市貿易公司和和電子工業部企業資金(做生意的)發展起來的,靠的是靈活的市場經濟,吸引了全國的優秀精英來闖深圳,有了人才,留得住人才,才能發展深圳。深圳因此經歷三來一補、山寨、支持和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對高汙染低附加值企業的“騰籠換鳥”、鼓勵和發展高科技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產業等,成就了深圳國內高科技創新城市的美名。

當時中央同時給了珠海、廈門、汕頭、海口等經濟特區同樣的政策,這些城市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本人認為還是深圳的幹部、企業有正確的改革創新理念,敢幹敢做善做,才有深圳的今天。

深圳的制度創新、服務理念、科技創新直到現在都領先全國其他地方,包括北上廣。今天深圳的科技創新理念、市場化的理念、政府服務企業和市場的觀念已經融入到深圳的“血液”裡,成為這座城市的基本特徵了。


輝煌1573


有這種想法的人,真是沒有好好了解深圳的發展歷史。

當年鄧公說了,”國家沒有錢你們要殺出一條血路來”、“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深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靠中央放權,地方大膽引進外資發展起來的。

最早進來的是港資,從工廠做起,到商業服務,再到基礎設施建設。深圳第一家出口加工廠、服裝廠、電子原件廠,第一家賓館(竹園賓館),第一條高速公路(廣深高速)都是港商投資建設的。

後面接著進來的是臺資(包括郭臺銘富士康)、日資(三洋、日立、松下)、美資等等。

國家也有投入,主要是建設深圳政府設施及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兵)。國家各部委也有投入,建設企業工廠貿易公司(中航、中電、北方公司)。

而起絕對發展作用的還是市場經濟機制,外資的投入及民營企業的壯大發展功不可沒。


海風壹號


說深圳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人,有時間在這敲鍵盤,不如去深圳博物館轉一圈瞭解一下,或者去找一些最初來深圳的拓荒者問問,國家一沒給項目(看看現在深圳的企業就知道,國企央企基本空白,都是民營企業為主),二沒投資金(當時全國都很窮,哪有錢支援深圳),鄧公給的就是一句話,要錢沒有,你們自己想辦法,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蛇口工業區的締造人,大膽建立全國第一家地方性商業銀行--蛇口招商銀行,想盡辦法吸引港資,後來慢慢的臺資,日資,歐美……發展初期,也經歷十多年的摸索,才小有起色,92年鄧公南巡,肯定了深圳的做法……中央更加放開了對深圳的政策,然後,然後,然後深圳就成了現在這模樣!!!


CNC主管—火星哥


深圳發展的屌絲過程(一):

一邊是:

一塊曾被逃港潮掏空荒廢的土地,

一群下崗的回城的有夢想的有熱血青壯年,

一批被國家關停的二三線軍工企業,

被擠到一起尋找生機。

另一邊是:

接不完訂單的香商,臺商,

招不滿工人的港企,外企,

低端的加工業務,

在深圳,珠海這個小窗口償試。

國內是:搞砸就關!

境外是:一有風吹草動就跑!

這就是風風雨雨八十年代的深圳!

一個隨時都關,停,裁,撤的邊緣之地,

一群被邊防證約束`,隨便可以拘留懇散之人。

現在人模鬼樣什麼馬什麼王,

那一個不是鐵皮房,破中巴,泥水路混過?

那一個不是天橋腳下尿過,

那一個不是經過深圳蛇蟲蚊咬的人!

稍稍有些好處,九十年代的第一次拋棄就降臨了!

(請大神們繼續)


AL2398981177


關於深圳經濟特區四十年的發展成就:我說說我的觀點.深圳建市之初是廣東省寶安縣.也不是某些人所講的一個小漁村.深圳的發展離不開鄧小平.王震.谷牧等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中央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深圳建市之初的深圳市主要領導梁湘.厲有為等人的鐵腕決策.和第一代深圳人的艱苦奮鬥.雖然在資金上投得不多.但是中央給了很多連內地城市所沒有的優惠政策.所以一句話.沒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及全國人民的參與.深圳是無法有今天的輝煌成就!這個是事實不應迴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