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雍正皇帝,就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做了61年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在位60年,然后又做了3年太上皇,以89岁高龄去世,可以说是一位长寿皇帝。和他们相比雍正皇帝的光芒就要暗淡许多了,他只在位13年,去世的时候也只有58岁,不过,在位的13年间,他励精图治,整顿了自康熙帝晚年以来腐败的朝政,使国库充裕,为乾隆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康乾盛世”的承上启下者。不过,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围绕他做皇帝并不算长的13年,篡位、囚兄、屠弟、杀功臣、任用酷吏,直至最后的暴卒谜团一个接着一个,其中,篡位之谜流传最为广泛。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皇四子胤继位,年号雍正,雍正帝继位的疑案就此开始。康熙帝一共有30多个儿子,除去天折的有24个,康熙帝逝世的那一年,20岁以上的皇子有12个。康熙帝早年立过太子,太子就是他的二儿子胤,不过,胤据说品行不端,被康熙帝两立两废,所以,直到康熙帝去世,也没有再立太子。皇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集团,第一个是太子党,就是拥立原来的太子胤初的,也有人并不热衷于争位,既然皇父指定胤礽,那就支持他;第二个集团是八阿哥党,八阿哥就是康熙皇帝的八儿子胤禩,这个集团以他为首,围绕在他周围的还有皇九子胤糖、皇十子胤等人;第三个集团就是四阿哥集团,以胤禛为首,胤禛为人城府极深,原先一直是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超然于争夺帝位之外,不过,这也许是他的韬光养晦之策。康熙帝晚年的时候,这些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异常激烈,不过,笑到最后的还是皇四子胤禛,关于他是如何继位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第一种遗诏继位说,就是说胤禛是遵照康熙帝的遗诏继位的,他的皇位是合法的。主张这一说法的理由有三:

首先,康熙帝晚年的时候,胤禛的表现比较好,以至于康熙帝把一些重大的事情都派给他去做,比如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重不起,派胤禛代替他到天坛祭天,当时的祭天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么大的事情都让胤禛代他去,意思就是将来可能让他继位。

其次,就是康熙帝去世的这天,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大概早上四点钟左右,康熙帝把他七个儿子还有尚书隆科多,召到畅春园他的御榻前面,向他们宣布了一道谕旨:“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帝的意思很明确,指定胤禛继位最后,还有康熙帝的遗诏,康熙帝去世以后留了一个很长的遗诏,最后一句最关键的话,就是谁来接替皇位和上一句话一样。所以,雍正帝属于合法继位。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第二种是改诏篡位说,雍正帝篡改了康熙帝的遗诏,坐上了原本不属于他的皇位。

持这种说法的也有几条理由。首先,有学者认为康熙帝所谓的传位谕旨是伪造的,因为在他去世的当天,他的神智还很清醒,还能说话,这一天,他三次见过胤禛,为什么没有当着面和他说,将来你继我的位?其次,康熙帝十三日去世,十六日康熙帝的遗诏才公布出来,因此有人怀疑这期间胤禛动了手脚,更直白地说就是,最后那句话,就是胤禛自己加上去的。最后,雍正帝知道是他继承皇位,不是通过诏书,也不是通过遗诏,也不是他亲耳听到了他父亲的口谕,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是他的舅舅、尚书隆科多口传给他的。在那个年代,谁来继承皇位是第一等的大事,却由隆科多一个人和胤禛说,没有旁证。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此外,有人认为雍正帝即位后的好多事情都反映了他的心里有鬼,比如,康熙帝去世时的戒严令,就算是皇子都不能随意出入皇宫;还有对他继位功劳最大的两个人一年羹尧和隆科多,后来都没有好下场,雍正帝一定是在杀人灭口;还有,雍正帝死后没有追随他的祖父顺治帝和父亲康熙帝,葬在清东陵,而是另修了清西陵,这说明他死后都不敢去见自己的父亲。


这两种说法一直争论了几百年,不过,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还是雍正帝属于合法继位,纵使这种说法有令人怀疑的地方,但是也没有铁证可以推翻它。另外,说雍正帝是“篡位”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科学,什么叫“篡位,将另一个人的合法皇帝位置抢了过来,自己坐上去,这叫做篡位。康熙帝已经去世了,他也没有立太子,胤是夺谁的皇位呢?既然康熙帝最后没有以立太子这种方式明着建储,那么康帝的儿子谁当了皇帝都算不上篡位,顶多算是在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胜出而已。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民间野史传说,康熙皇帝本要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但是胤勾结宣读遗诏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的“十”字上面加了一横,下面加了一个勾,改成“于”字,于是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也就是传给了皇四子胤。另外一种说法是胤禛派手下人江洋大盗甘凤池夜入乾清宫,将藏在“正大光明”匾之后的遗诏偷出,同样将“”字改成了“于”字之后又送回原处。

所以,胤是篡了他同母皇弟十四阿哥的位。这种说法也是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清朝是女真人也就是今天的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满语在当时是作为官方语言的,被称为“国语”、“国书”,包括传位诏书在内的这类重要的官方文件都是要满汉双语书写的,满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十”改成“”仅能发生在汉字书写的部分,于满语则是讲不通的。
其次,后一种说法中提到的传位遗诏藏在乾清宫的匾之后,这期间存在一个历史常识错误,康熙朝实行的还是公开建储制度,谁是储君未来的皇帝就是以封为皇太子的形式确立的。雍正朝才改公开建储为秘密建储,即秘密选定继承人拟成传位诏书,封在金盒之中,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大匾之后。民间野史中将秘密建储这一制度确立提前了几十年。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再次,清朝官方文书的书写习惯,提到某皇子时,必定是这样,“皇四子胤”“皇五子胤祺”,因此,所谓的被篡改的传位诏书上原文也应该是“传位皇十四子”,这样将十字改为于字,就变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语言不通顺。“于”这个字,在清朝写作繁体字“於”,“十”字改成“於”难度很大。
这些谣言来自何处?雍正年间前期,争位失败的诸位皇子们,特别是皇八子胤禩、皇九胤允(此二人后期被雍正帝下旨更名为阿其那、塞斯黑,满语的猪、狗之意)更是不甘心失败,此类谣言多是由他们的家人传入民间失败者自然是不会为雍正帝说好话的。

说一点,评价雍正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

最后,还要说一点,评价雍正皇帝这个人,不能把眼睛只盯着他的帝位来得是否合法,就算是不合法,那也是他们皇兄皇弟之间的事。评价一个皇帝要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从这个历史的发展来看,谁做了皇帝之后,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大的贡献,那就是好皇帝。所以,尽管雍正皇帝被其父和其子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他仍是一个好皇帝,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