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前言:管理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在職教師補課。可是,作為家長,仍有人心照不宣的奔波在不同的老師課堂,或者是輔導機構深耕.....看到孩子們疲於奔命趕場,我有時候也不解。都是知識父母,認識不到揠苗助長的錯誤麼?孩子那麼小能消化得了嗎?.....同事回懟:等你孩子大了,你就知道了。我竟無言以對,陷入深深的思索......

一、補課問題,高層三令五申,家長牢騷滿腹,為何仍方興未艾?

教育部門有關教師補課的禁令,每到寒暑假的時候,都會重申、特別強調。而且學校也各種形式通知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參加本校教師各種形式開辦的小課堂、補課班。

教師【2015】5號文《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違反規定的中小學教師,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直至相應的行政處分。

可是,這種種的柵籬作用有限。更像是成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一聲ACTION,幾乎“濤聲依舊”。管理部門禁令、紅線依舊,教師承諾不開課依舊,家長送孩子補課依舊。

原本通過教育管理部門處罰的剪刀手問題,衍生了在職教師開班、教育培訓機構湧現,大有“千樹萬樹梨花”之跡象,難道補課問題成了“頑疾”?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生活中我們醉心於千樹萬樹梨花的馨香,可是對待教師補課似乎無限蔓延之勢,缺隱隱嗅到了別樣的味道。

一邊高舉大棒,一邊紅線頻閃,仍然屢禁不止,為什麼呢?

1、唯分數論

現在補課的盛行,我們很多人都劍指教育制度,認為“唯分數論”是導致現在補課的根源。有一點點的牽強成分。眾所眾知,中招,高招都是以分數作為衡量標準的。說明教育制度對補課現象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但是把補課現象與教育制度,理解為因果關係是不科學的。很容易理解,現行教育制度已經實施多年,父輩們沒有補課,我們這一代幾乎也沒有,只是到了我們的下一代忽然盛行,基本教育制度變化不大,顯然教育制度不是主推手。

據調查,有償補課現象,追溯起來,大約形成於90年代,發展於00年代,鼎盛至今。時間節點上不符合。教育制度已經多年,而補課近些年剛剛興起,後來的不規範現象如何否定原來的規範制度?顯然是有悖常理。

補課盛行另有推手,教育制度難承其重。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一塊巨石當頭壓下,年輕 男子難承其重。教育制度之於補課盛行亦是如此。)

2、需求

這種需求是補課教師和部分家長的雙方需求。有了需求,才會推升補課市場。我覺得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A、補課教師的需求

經濟收益。由於地區差別,經濟發展不均衡,一些收入“侷促”的教師開發自身資源,做起了“補課生意”。市場培訓機構看到了商機,一窩蜂湧起。以知識換取財富無可非議。但是由此衍生了某些弊端,也是需要教師、培訓機構、社會重視的。

美好生活的嚮往。市場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品味越來越高。更多人本職崗位的收入“捉襟見肘”。於是“第二職業”應運而生。教師亦如此。於是有人“近水樓臺”變現了自身知識。

心理需求。很多職業或群體,都有一定程度的“職業特色”,也有人稱之為“職業病”。比如領導愛指示,銷售喜推銷,寶媽總說娃,驢友談見聞,護士有潔癖.....教師呢,當然是愛說教。這是職業特色,不自覺的就會流露。“漫長”的假期,有的教師就會“如坐針氈”----教育老公,老公翻白眼;教育孩子,孩子不聽話;教育陌生人,容易打架......絃斷無人聽!乾脆開個班,教育這些求知的孩子吧,還能雙贏!

B、部分家長的需求

教育交換。有些家長只想賺錢,秉承等價交換,企圖用錢換取對孩子的教育。並且孩子教育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於是妄圖用錢交換,實際是一種惰性體現,或有推卸責任之嫌,花錢買心安的作風。

個人能力有限。確實存在著一些家長個人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備給孩子輔導知識的能力。沒有辦法的事情,那就找人補課吧。

盲從,亦步亦趨。生活中有些家長,實際上不真正瞭解孩子需求。看到周圍人都在補,那怎麼行,“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實際是一種盲從。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亦步亦趨的鴨子我們感覺可愛,可是如果不分清目標,這種盲從也是很危險的,萬一把鴨子帶到湯鍋怎麼辦?

3、謠傳擴大化,惑眾助推

有幾個比較有“生命力”的謠傳。比如“老師上課不好好講,補習班才會認真講”;“老師補課實際是變相收禮”;“班主任的課不參加,沒有好果子”等等。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分析看。有時候習以為常的“信任”,實際是在“助紂為孽”。

A、上課泛講,補習班精講

這樣的害群之馬有沒有?肯定的說,有。但不是主流,也不是補課盛行的主推者。

教師的准入門檻相對較高的。通常情況下,非師範專業的不符合公立學校標準。而且師範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也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這個證是有含金量的。師德較低者根本就進不了這個門。

比如,各個層次的教師除了需要共性的教育教學實踐外,還需要---幼兒園教師需要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師需要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學教師需要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的不是我們想象的很輕鬆的就能“為人師表”的。

同時,在職教師是有考核硬性要求的。這個標準與教師的職稱評定,績效獎金,領導任用,工資定級等都是掛鉤的。補課班賺的錢與這個“主業收入”還是有差距的。

而且,在職教師如果碰觸紅線,很有可能受到處罰。這個前途與補課班的收入相比有時是得不償失的。短暫的快慰與恆久的穩定,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穩定。賠錢的生意,老師們會大張旗鼓的幹麼?

總之,絕大多數老師還是師德為先,而且補課收入的“危險性”性、不穩定性,難以撼動“主業所得”。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個賬誰都能算過來。)

B、老師補課實際是變相收禮

我們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尚往來。於是“禮多人不怪”,“當官不打送禮的”,“禮輕情意重”,一眾俗語,俚語紛至沓來。老師當然也不例外。

實際上,這是歪嘴和尚念歪經。禮儀之邦,禮尚往來,這個“禮”,絕不是實物的禮物、禮金,而是一種社交方式,人與人之間關係處理方法手段,更側重於互敬,仰慕。只是後來人自以為是的擴大概念外延了。

浮躁的社會,經濟相對發展,人們手頭富足了,想當然的認為一切能用“禮物”擺平,更直白的是用錢擺事。

仔細想一想?您能送多大禮?您的禮物與老師一生的主業收入相比有多的差距,自己心裡有數吧!可能有人會說,那麼多學生呢,雁過拔毛數量也不少呀。您再想一想,老師手裡所謂的“優勢資源”是有限的,收禮沒辦事,妄圖“交換”的家長能同意麼?

收禮是需要辦事的,沒有那麼多優勢資源,老師敢收麼?收了部分人的禮,享受了“優勢資源”,其他沒送禮的家長能心甘情願答應?天下 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現實,老師比誰都能看得清!這個賬,老師也能算得清。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用算盤都能計算的年代,計算機盛行的今天,老師不會算這個賬麼?)

C、班主任的班,不參加沒有好果子

我覺得這個現象很少。因為現在的家長也不都是“沉默羔羊”,被異化的孩子,家長是不會悄無聲息的。一旦有所指摘,那麼對老師的影響是很大的。

況且,前文有敘,老師的師德在先,請相信老師。有些時候真的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這種無根據的不信任,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猜度,也助推了某些惡性循環。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笑靨如花,背後有兇器。老師們見多了....)


二、如何看待教師補課“頑疾”?

我覺得,從剪刀手發展到“頑疾”,似乎我們該有些警醒了。這種現象是不是有其合理的成分?之所以春風吹又生,是不是有存在必要?

我覺得,解決這個頑疾,理論上講有兩個途徑。一是“一刀切”,取締所有補課。二是因勢利導,取長補短,讓更多人受益。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辦法。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管中窺豹,是一種探討。不存在誤導,以及政治導向。僅僅是探討!!

1、補課現象盛行,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好事

先弱化不良影響,實際上,補課現象盛行,一定程度上是大家重視教育的體現。

以前,經濟困難,認識侷限,有力氣就有飯 吃,甚至結婚對象都選“能幹活”的。說明什麼?說明我們農業經濟時代,大眾更需要的是力氣,勞力是吃飽飯的理念。

今天,我們一躍成為第二大經濟實體,人們富足的不僅是經濟,還有認知!僅靠力氣吃飯已不符當下。靠頭腦、靠智慧吃飯逐漸成為主流。頭腦、智慧哪裡來?教育就是最根本的途徑。

民眾認知的提升,“自我”打造高素質人才,融入國家建設中,實質是好事。前些年費心費力的國家層面掃盲,希望打造高素質人才。現如今“自我培養成才”,為國家所用,何樂而不為?

從這個層面上說,補課現象應該提倡。只是需要規範,引流入海,符合歷史發展。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高速路上很少有直角彎,都是採用大弧度的延展得以實現。教育高速列車,同樣如此)


2、如何引導正確補課行為?

說到補課,就必然繞不開當前呼聲很高的“學生減負”問題。表面上看,提倡補課是與“減負”矛盾的。實際並不如此。我們分析看。

(1)為什麼要減負?如何減負?

減負的意義一句話可以概括,即讓孩子自然,符合科學規律的健康成長。少年強則中國強。

具體如何減負?

A、教育內減負

減少課後作業。同事的孩子有時候寫到晚上11.00,才能完成老師的作業。如此幼小的孩子,睡眠嚴重不足,何談身體健康,何談心理健康?也許在他們幼小的心理---只有作業。這是很可怕的。

減少不必要的科目。最基礎的科目語文數學重中之重。其他科目應該論證適時開展,或是選擇性開展。人才是有梯隊的,學習也理當如此。

減少超綱題目、內容。以前比較盛行的奧數,有很多孩子從中脫穎而出,但也有更多孩子懊惱無比。能夠成長為科學家,數學家的畢竟是少數,比較大眾的學生我覺得實際是一種煎熬。

B、家庭減負

減少攀比。有很多孩子是因為家長攀比而學習的。有一些家長覺得別人家孩子學習鋼琴了,學習古箏了,非要自己孩子也學習。殊不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道理。一味的攀比,既浪費了金錢,也碾壓了孩子的童年。

減少主觀添加。有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吃過沒文化的苦。在孩子教育上,很容易主觀的添加自認為“有用”的給孩子。強加學習,孩子的苦可想而知。

減少不切實際的期望。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悉心培養,仔細呵護,希望孩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吹拉彈唱個個精通。可是有的孩子真不是“龍”料,就不要過多給予孩子壓力。有人說不試試怎麼知道呢?對,但是試試也是有時間限制的吧,不願意學硬讓學,這就是“負擔”。

只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做到上述幾點,補課是與減負不矛盾的。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補課是按需分配,讓有補課需求大孩子參與。這是快樂的事情,否則就是沒意義的事情。)


(2)探討----如何正確引導補課行為?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社會化的問題,需要群策群力,綜合各方面人群訴求,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A、放開市場,優勝劣汰

不論是在職教師自行辦班,還是培訓機構,把市場放開。存在競爭的時候,“物美價廉”的教育精品就自然顯現了,那些偽劣產品必然會被淘汰。

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加強政府監管,人為干預加速過程並確保補課學生的權益。

B、強強聯合,最好是校企聯合

有閒優秀教師加入培訓機構,為有需要補課的同學提供需求。這個是多方獲益的形式。

C、加強對學校的管理,改變唯成績論的考核方式

當前,很大程度上,管理部門對學校的考核是以成績為主。實際上也要加上其他考核因素,如教師師德考核,學生校外補課率等。

師德老生常談,是一個恆久的教育。

學生校外補課率,宏觀講如果高,說明學校、老師輸出低,反之說明學校、老師輸出高,不需要另外補。實際這個補課率還需要細化的,比如補什麼課,補多長時間等。

D、引導家長正確教育觀

不要盲目攀比,推升補課現象。要因人施教,看自己孩子需求,實事求是的參與補課行為。

E、做好人才的梯隊建設

這個實行起來肯定是有難度,但是方向不會錯。有的孩子天生麗質,智商高,就創造條件,分班呀,重點教育呀,等形式讓他繼續求深發展。有的孩子真的就是“阿斗”,不善於學習,而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長,那倒不如引導其發展興趣學習。

當前,我們大力推行的職業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學校與這個方向有效銜接,肯定是會有所突破的。

誠然,這個探討方向,非教育一己之力難於完善,需要各個層面共同努力,但是方向應該是對的。只要有方向,研究好執行,那麼就會收到效果。“頑疾”也許會自然消化了。展現在教育行業的就是功垂青史的成績,展現在廣大家長眼前的就是一片豔陽。

教師補課從剪刀手到“頑疾”,三令五申當頭,開班依舊,怎麼辦?


總結:教師補課從剪刀手衍生到“頑疾”,實際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弄清原委,明確方向,整合各方力量、資源,這個“頑疾”是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的。

孩子補課問題,

牽動千家萬戶。

各方博弈,暫無定論。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期待解決。

您有更好的辦法,請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