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垒头中学孔建柳老师的“最后一课”

​​本报记者 张丹 本报通讯员 左大中

虽然早已知道孔老师就要走了,但真的到了最后一节课,65个孩子还是有点猝不及防。

沉默片刻,角落里传出抽泣声,不一会儿,65个孩子都稀里哗啦哭起来。

孔建柳是献县垒头中学的英语教师,也是孔子学院2019年首批国家公派出国教师中,沧州唯一的入选者。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

孔建柳作为公派教师,在澳大利亚将进行为期两年的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

昨天,正在家里收拾行李的孔建柳,说起她的学生们,忍不住又掉下眼泪来,觉得自己甚至“有点儿后悔出国了”。

不过,她想到出国回来后,能用自己的所学,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她又坚定了信心。

献县垒头中学孔建柳老师的“最后一课”

考上孔子学院

孔建柳是献县垒头乡沈于村人。1990年出生的她文静善良,学习刻苦,2011年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

2015年,孔建柳大学毕业后,正赶上献县招考特岗教师,她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选择学校时,她填报了母校——垒头中学。

教学4年,孔建柳努力教学,获得了十几个荣誉证书,受到校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也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喜欢。

教学之余,孔建柳喜欢读书和做手工。她在网上和电视上学会了编中国结,又自学剪纸,村里的长辈看了她的作品,都夸她做得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像中国结、剪纸等手工制作,还有儒家思想等都需要广泛传播出去。”孔建柳说,其实自己早就有一个想法,希望到国外走走,开阔一下眼界,传播中国文化。

大约在今年4月的时候,孔建柳得知了孔子学院总部招收2019年首批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的消息。

孔建柳兴奋得一宿没睡觉。她赶紧咨询了公派条件,发现自己符合条件,就报了名,“偷偷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

她说,自己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节假日回到家还闷头在屋里学习,父母都很纳闷:大学毕业了,还这么认真?

今年5月,孔建柳经过了3场测试,全部合格,6月份就得到了录取通知书。

“七八月份时,我进行了一次专业知识培训,那时候去澳大利亚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孔建柳说,让自己感动的是学校领导以及同事们都非常支持她。

“我的父亲身体不好,这是我最牵挂和担心的。”孔建柳说,前几年父亲得过一场大病,让她很是犹豫和担心。

让建柳欣慰的是,父母和哥哥姐姐们虽然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都支持她,没有拉她的后腿。

虽然出国时间越来越近,但是孔建柳一节课也没松懈过。只要是工作时间,她吃住都在学校。

时间最长的“住宿生”

孔建柳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做老师的4年,也一直在学校宿舍居住,成了“宿龄”最长的单身老师。

她说,自己就喜欢母校的环境,大气、亲切,人文环境好,而且住在学校里,时间充裕,能专心致志教学,还能学很多自己想学的知识。

她觉得,回到母校,跟原来的老师们一起教课、备课,亲切自然,心情大好。

她认真教学,跟学生们打成一片,在课下,学生们亲切地叫她“老师姐姐”。

献县垒头中学孔建柳老师的“最后一课”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老家教课,不能糊弄事儿,否则对不起乡亲们。

孔建柳从第一天教学起,就立下一个念头: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有个叫王小东(化名)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自暴自弃,上课时不是发呆就是摆弄铅笔。

孔建柳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小东脑子好使,就是缺乏信心。她“对症下药”,每次上课都要提问他,让小东集中注意力;同时,她也告诉其他任课老师,多鼓励多关心小东。

每当小东有一点进步,孔建柳就公开表扬,让他的自信心得到满足。

经过近半年的共同努力,小东有了学习兴趣,成绩一路追赶,后来每次考试都能考班级前四五名。

还有一个叫李硕(化名)的孩子,从外地转过来,性格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几次想辍学,成绩直线下滑。

针对小硕的情况,建柳因材施教,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课下一边聊天一边给他“开小灶”,又让同学们不要孤立小硕,主动跟他交朋友。

有几次,小硕的妈妈都有点失去了耐心,但建柳一直没有放弃。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爱心关怀,小硕逐渐开朗起来,上课爱主动回答问题了,也有几个知心朋友了。

去年教师节,建柳的办公桌上出现一束自制的小花,询问同事得知,是小硕偷偷放下的。

有一次,小硕的妈妈到学校来看望孩子,发现小硕既阳光又好学,激动地攥住孔老师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孔建柳在母校教学4年,特别是当班主任这两年,跟每个孩子都交朋友,没让一个孩子掉队——二三百个孩子都喜欢这个活泼认真的“老师姐姐”。

一说到要和孩子们分开,孔建柳眼里泛着泪花。

最后一课

“我是孔子77代后裔,按照辈分排序,我叫孔德柳。”建柳说,沈于村是孔氏后裔集中地,村南建有文化旅游观光、疗养和中医培训的“孔献山庄”,山庄里面有一尊孔子立像。

前几天,孔建柳专程来到“孔献山庄”,祭拜孔子像,心里默念:作为孔氏后裔,自己一定要把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在国外更好地传播。

在为初三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时,孔建柳也表露真情:“我想跟你们一起参加中考,一起拼搏几个月;不管你们学习怎样,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拼一把!我的心始终跟你们在一起,我爱你们,就像你们的哥哥姐姐等亲人爱你们一样;两年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厌烦过你们中的任何一个,我始终把你们当成我的弟弟和妹妹……”

说到动情处,孔建柳几度哽咽。她说:“希望在分开的这段时间里,大家要不惧困难,不畏挫折,努力学习!虽然我们暂时分开,但大家的心永远在一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学有所成。那时候,大家再相聚!”

“我会永远保存你们给我写的信笺,永远记着你们!”孔建柳泪流满面地说。

在一位同学的提议下,大家齐声唱起《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曲。

伴随着音乐合唱,孔建柳走下讲台,走到孩子们中间,逐一跟他们握手、拥抱,深情嘱托并祝福每一个学生。

有的学生向她深鞠一躬,有的抱着她泣不成声,有的攥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最后一课是如此短暂。下课铃声响起了,孔建柳走下讲台,噙着眼泪,挥手跟学生们告别。学生们流着眼泪,哽咽着,齐声高喊:“老师,珍重,我们永远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