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谈恋爱那会儿,用的竟然都是河南话


梁祝传说,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首,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梁祝故事起源之早,远超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要说的是关于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梁祝故事起源,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汝南、宁波、宜兴、会稽、舒城、清水等不同地域,除了处于中原地区的汝南外,其他均在江南地区。今天,我们说说梁祝之乡——河南汝南。

在本世纪初,梁祝发源地之争达到顶峰,经专家考察后,由中国文联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河南汝南为“中国梁祝之乡”,浙江宁波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其中寓意为,认可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事实。在河南汝南,到底有什么梁祝遗存呢?与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我们一一来解析。

在汝南县城南30公里,有一乡镇名为“梁祝镇”,其曾名为“马乡”。这里留存了大量的梁祝遗址。在梁祝镇北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梁祝墓遗址,这里集中了梁山伯墓遗址、祝英台墓遗址、白衣阁遗址、泪井、一步三孔桥及古官道遗址等。除此之外,在与之18里处的和孝镇,有红罗山书院遗址,中途有草桥、梁祝老师邹佟夫妇墓遗址等,与故事契合度十分惊人,我们分别来看。


这条古官道遗址,是旧京汉故道。自古以来,是南北交通主干道,梁祝墓就分在官道东西两侧。在多地传说的梁祝故事中,祝英台以跳进自然裂开的梁山伯墓中,化蝶双飞而结尾。各地有传说梁祝墓地方,也都是以合葬为主,多称为“义妇冢”。据考证,梁祝故事最早源于两晋时期,在这一时期,没有正式成亲的梁祝双方,无法合葬应该是更合情理的。

位于官道西侧的梁山伯墓遗址。梁祝墓遗址所在地,名为北马庄,相传为马文才的家乡。根据当地传说,梁山伯在得知祝英台即将嫁于他人的消息后,郁郁而死,死之前,要求将自己葬在祝英台出嫁的必经之路上,好看一眼祝英台。

距梁山伯墓不远,有一处为泪井亭,亭下一口井,为泪井。据当地梁祝故事中,此为梁山伯从祝英台家中出来后,暴雨中在此痛哭,哭到痛处,在此地哭塌了大地,形成一口“泪井”。

官道东侧,与梁山伯墓相望之处,为祝英台墓遗址。相传,祝英台在出嫁路上,于此转角处,看到梁山伯墓,心有戚戚的祝英台在此祭拜后气绝化白色蝴蝶,梁山伯墓中化出金色蝴蝶相伴而飞。

在梁祝墓遗址前不远,就是著名的“一步三孔桥”。京汉古官道把梁、祝墓无情分隔,所谓"鬼不能走旱路,只能走水路,尽管梁祝近在咫尺,也只能隔路相望而不能相聚。人们为方便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在路的两旁分别挖了一条200多米长的水沟,又建了一座桥把两条水沟连在一起,同时在梁山伯墓旁的水沟之上和祝英台墓前的小路上也各建了一座小桥。这样,在一步之内,三座小桥挤在一起,是谓一步三孔桥。


在梁祝墓北不远处,即“白衣阁”,此为梁祝化蝶后,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化为白色蝴蝶的祝英台而建。在当地传说中,白衣阁内奉白衣菩萨,建有娃娃山,有求子之能。在梁祝镇,至今流传着祝马不通婚的习俗,据说就是因为前世结了仇。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祝英台为梁山伯而死的日子,所以有七月十五送灯的习俗,为梁祝相会照亮尘世间的路。

在距离梁祝墓遗址,十八里外的汝南县和孝镇,有红罗山书院遗址。这是梁祝读书相伴之地,这里地势四面环水,于中间高台上修一书院,后用作过寺院,解放后用作小学,后山有千年银杏等遗址。在梁祝镇与红罗山书院之间,地处平原地区的汝南,罕见的地势有了起伏,有很多的岗和洼,至今很多村仍名为“岗”和“洼”,与梁祝故事中契合度很高。

在红罗山书院南一里地,有梁祝老师邹佟夫妇墓遗址。梁祝传说里,正是邹佟之妻的保护,三年的学习中,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才没有暴露,也正是在邹氏的提醒之下,梁山伯才认清祝英台是女儿身的事实。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处梁祝老师墓遗址。


距离红罗山书院北大约2公里之处,有曹桥遗址。曹桥地处汝南至正阳的官路西侧约2公里,全村人都姓曹村南头有一小河,终年流水,村人们集资修了一座小桥,方便过往行人,取名叫曹桥。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红罗山读书,正巧在曹桥相遇,二人一见倾心,便撮土为香,结拜为兄弟。这就是有名的“曹桥结拜”。

著名学者钱南扬、顾颉刚、冯沅君先后指出,梁祝故事应该发生在相对集中的地理环境中。在南方传说中,多是以到杭州求学为主,更有梁山伯出任地方官员的情节,均不符合常理。冯沅君等学者在考察中认为,梁祝故事应该发生于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并由中原地带因人口的南迁向南辐射,并逐步加工完善而成的。对于梁山伯和祝英台,或许我们可以猜测,他们是用河南话谈的恋爱,你觉得是怎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