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抓住这4个敏感期,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学数学,更轻松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胎教、早教、幼儿教育,一样也不想落后。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家长们也非常重视。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轻松,并且能取得好的成绩,很多家长在学龄前就开始进行数学启蒙。

提前进行数学启蒙,当然是好的。但并不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而是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捕捉敏感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达到轻松有趣又高效的效果。

学习数学,主要涉及到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帮助孩子轻松地应对数学算术,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帮助孩子轻松地应对图形、几何问题。

6岁前,抓住这4个敏感期,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学数学,更轻松

6岁以前的数学启蒙,要善于捕捉敏感期,培养数学思维:

1、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第一阶段,执拗敏感期,一到三岁。

  • 表现在对物品摆放位置和顺序有执著的要求。比如自己的小椅子只能摆放在固定的地方,比如把玩具车整齐地排成一列。
  • 表现在对生活习惯和事情发生顺序有执著的要求。比如进电梯时必须是自己按按钮;必须每天晚上都是妈妈帮忙刷牙,爸爸帮忙洗澡。
  • 表现在对物品所有权有执著的要求。比如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爸爸不能用妈妈的电脑。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执拗地要求恢复秩序,甚至要求一切都按秩序重新来一遍,哭闹、发脾气是经常发生的事。

第二阶段,完美敏感期,三到四岁。

表现在对食物、所使用的用具、事物的完美的追求。比如要求苹果表皮的红色一定是均匀的;要求饼干一定是一整块的,而不能缺了一角。

如果出现偏差,他们就会要求校正过来,甚至要求丢进垃圾桶。

面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长自己要有自律意识,维持良性有序的环境,要懂得耐心地观察和倾听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拥抱、安抚的技巧,学会花时间满足孩子合理的“执拗”,无法满足时要懂得变通。不要蛮横镇压,以免造成孩子的逻辑思维混乱

6岁前,抓住这4个敏感期,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学数学,更轻松

2、逻辑思维敏感期

从3岁多开始,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这就是因果逻辑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要敷衍,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可以多尝试陪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这个阶段,可以有计划性地开始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陪孩子玩逻辑狗、走迷宫、下棋、搭积木、玩磁力片、玩魔方等,让孩子在玩乐中锻炼出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一起整理物品,为孩子准备一些收纳箱、置物架、绘本架等,陪着孩子一起进行物品归类,并分类存放,在生活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6岁前,抓住这4个敏感期,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学数学,更轻松

3、空间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从0岁一直持续到6岁,在此期间,孩子通过对空间的探索,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敏感期的表现:

  • 最初,孩子发现物体之间是分离的,喜欢把高处的物品扒拉到地上。比如把茶几上的物品扒拉到地上。
  • 接下来,孩子会感知自己和物品、空间之间的关系,通过抛撒物品、移动物品来探索空间。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推着椅子走来走去的小孩。
  • 接下来,孩子喜欢找洞洞,把东西塞进去,或者用手指把东西抠出来;
  • 接下来,孩子喜欢重复垒高后推倒的动作,以此建立三维空间感。比如搭积木时垒高然后推倒。
  • 接下来,孩子喜欢钻入一个狭小的空间,比如钻到柜子里面或桌子下面。
  • 然后,孩子喜欢通过爬高来用身体探索空间,一直反反复复地爬楼梯、爬窗台、爬桌子、爬栏杆。
  • 后来,孩子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跃,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空间的大小、高低、远近等。

孩子处在空间敏感期,家长的责任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空间,脏了洗干净就好,乱了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整理。

6岁前,抓住这4个敏感期,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学数学,更轻松

4、数学概念敏感期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了数学概念敏感期的完整周期过程:对数名的兴趣、对数字的兴趣、对数量的兴趣、对数的书写的兴趣、对数的序列的兴趣、对数的运算的兴趣。

在合适的时间,孩子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就会慢慢地显现出来,这种来自内在的兴趣和动力,比起家长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学习,要有趣得多,而且高效得多。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并在生活和游戏中积极地配合。

6岁前,抓住这4个敏感期,帮助孩子锻炼数学思维,学数学,更轻松

星星之家育儿记:抓住敏感期,提供给孩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机会,并在孩子的数学概念敏感期出现时积极地配合,这样的数学启蒙,有趣而高效,并且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