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做到睡著也能漲工資,不再為死工資發愁?

文 / 鴨梨

世界紛擾,知識性感

---------------------

工資,已經成了當代人的生活底氣。

人人都變得焦慮,想月薪過萬,想財務自由,想不為生活發愁,不為房貸奔波。

可實際上,許多人每天都做著重複的事,過著996的生活,拿著一份死工資。

“如何漲工資”成了一個人人都討論都關心的話題,今天我們就圍繞著“普通人如何漲工資”這個方向來談談。

01 對漲工資的認知誤區

關於漲工資,大多數人普遍存在兩個認知誤區:

誤區一:工作越久,工資越高

朋友小花今年211碩士畢業,兩週前才找到的工作,老闆給她月薪3500。

滿打滿算,一個月的吃穿住行,恐怕還要家裡貼錢。

“別幹了,找個新公司?”我勸她。

“畢竟我現在確實沒什麼能力,我在崗位上做久了,慢慢的工資就上來。”

不少職場新人都抱著這樣的僥倖:也許時間久了,薪水自然會上去。

至於這個時間有多久,你問他他也不知道。

然後現實就成了:你好不容易告別低工資的職業生涯,又迎來新一輪的中年職業危機。

普通人如何做到睡著也能漲工資,不再為死工資發愁?

《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

工作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月薪過萬人數比例僅為22.44%,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工作經驗不是影響工資水平的關鍵因素。

誤區二:說離職,就漲工資

實際上,有不少人會通過主動辭職來逼迫老闆漲工資,要麼你漲,要麼我走。

雖說用離職要挾漲薪,一時讓你掌握了話語權,爽了,可最終決定權仍舊在老闆手中。

可如果上級同意你的離職,怎麼辦呢?

普通人如何做到睡著也能漲工資,不再為死工資發愁?

如果你不是那個不可取代的員工,別人成本比你更低,那老闆也只能和你說再見了。

且公司會考慮到以離職談加薪風氣形成的風險,拒絕給你加薪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的大學同學小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小雷在珠海的一家公司做新媒體小編,幹了有大概一年,他想加薪了,可也找不到什麼很好的理由,所以他決定用離職來虛張聲勢。

某天清晨,我接到了小雷的電話:不久前他變相地被老闆踢出了公司,新來的實習生暫代了他的位置。

不幸的是,意外來的太快,小雷沒有做好準備,他得從頭開始投簡歷找工作。

你看,小雷鬧離職,結果沒漲薪,反而跌回起點。

可見,離職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也並非是加工資的好辦法。

關於這兩個誤區,相信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遇見過,陷入誤區一很容易用時間的長短作為衡量工作能力的標準,而逃避真正的成長和能力培養,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新人可以在短短1年中可以超越工作3年以上的前輩。

若說陷入誤區一,會讓你面臨隨時發生的職場危機,而陷入誤區二,情況會變得更糟糕,你可能會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丟失工作,給你的職業發展帶來新的變數。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漲工資姿勢呢?

02 普通人很難擁有睡後收入,但是睡後漲工資卻相對容易

最近網絡上特別流行一個詞——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是什麼?

所謂睡後收入,就是你不幹活不上班,也不會影響到收入增加。

簡單點來說,如果你有投資、股票或者房屋收租,這就是你的睡後收入。

不是人人都能夠有機會擁有這樣的收入,但睡後漲工資對於普通人來說卻相對容易。

這並不需要你用離職要挾老闆,也不需要你等待多年才換來一次加薪,你也不必要為了一份工作放棄你高薪水的目標,只需要你好好看下這三條建議:

1、深耕你的稀缺性:好好培養能力

你所羨慕的那些從容漲薪,被老闆追著加工資的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保持強韌稀缺性的競爭者。

去年有個熱門話題:為什麼人工智能專業的博士薪水那麼高?

當然是因為稀缺。人人都知道它高薪,但不是人人都能勝任,不可替代性越強,漲薪的空間就越大。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報道:

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萬人。

更有知名大企業阿里巴巴、騰訊對人工智能人才求賢若渴。

普通人如何做到睡著也能漲工資,不再為死工資發愁?

為什麼?

因為稀缺。

所以,你不得不接受低薪水的背後,是你喪失了自由,喪失了與公司談判的自由,以及跳槽的自由。

也就是說,你沒有能力,你沒有能力去和公司談判,你沒有能力去跳槽到更好工資更高的崗位。

想要睡著也能漲工資,睡前一定要做足準備,好好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在工作中,先從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開始。參透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將你的能力長成一棵樹,有的放矢去修煉,避免工作中多做無用功。

當你擁有了足夠的底氣和能力,自然不再受低薪水的約束,此時你也會擁有瀟灑走一回的勇氣。

2、每次麻煩裡都有漲工資的機會:好好對待麻煩

在我們的通常的工作認知裡有一個常見誤區:各人自掃門前雪,做好自己的事不就好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工作不止是完成本職任務就可以了,有時候同事可能會麻煩你幫忙做點事,老闆找你解決一些問題。

每次麻煩裡都有一次漲薪機會。

麻煩你辦事,其實都含有一個前提——對方信任你解決這個事。

每當你解決一個麻煩,信任成本就像滾雪球,越來越大。

到真正的機會來臨時,就非你不可了。

阿里巴巴最早是沒有類目分類的,一直是公司的一個麻煩問題。不像現在你點進淘寶,鞋子口紅褲子在什麼類目一清二楚。

最早的類目分類最後由一個叫蔣芳的員工做出來的。

“就是說蔣芳你研究一下,我們到底所有的商品怎麼分類。”

“我怎麼知道該怎麼分類啊?”蔣芳回憶。

後來互聯網上產品分類,用的都是她的分類方法。

不止於具體的業務問題,蔣芳慢慢也著手處理公司更大層面的麻煩,從2010年供應商腐敗到2012年聚划算事件,阿里巴巴成長過程中的兩次大地震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就這樣,不怕麻煩的蔣芳從曾經那個年輕的小員工成長為阿里人口中的“鐵娘子”,也成為了馬雲的左膀右臂。

3、真正的成長是永不設限:好好擴展邊界

我常聽到一些朋友的抱怨:“去實習想學點東西,結果沒人教,白給別人當廉價勞動力了。”

或者是;“一個月也就是做那些工作,沒什麼意思,我裸辭了。”

期待著別人教給你什麼,或者期待工作帶給你什麼, 這其實都是學生思維在作祟,是在給自我設限。

這個時代更新迭代實在太快,就像人們常說的:“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

上一秒你還在做的工作,也許下一秒就被淘汰。

所以你必須好好擴展邊界,不設限主動成長,才不會迷失在這個時代裡。

北野武就是一個無邊界成長的典範。

普通人如何做到睡著也能漲工資,不再為死工資發愁?

“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這一人生信條貫穿了他整個職業生涯。

他做過搞笑藝人、電影演員、導演、畫家,現在推出自己的品牌KITANOBLUE,開始賣衣服了,誰能想到他已經是一位72歲的老頭。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裡,真正的成長應該是永不設限,永遠保有著自我迭代、打破邊界的力量,才能越走越遠。

03 小結

想不為死工資發愁,睡著漲薪?

你必須努力提高能力,認真對待麻煩,不斷擴展邊界。

因為漲薪這件事,反映了你對能力的淬鍊、對機會的把握和認知的提升,不是老闆心血來潮的青睞,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好運。

那些可替代的、害怕麻煩的、邊界狹隘的,都將淹沒在時代浪潮裡。

---------------------

我是YouCore,持續分享乾貨文章,主要解決工作三年以上的共性問題:晉升瓶頸、缺乏深度思考、知識不成體系、表達不清等。

歡迎關注@YouCore,一起學以致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