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随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来聊聊投资中的随机性,以及如何用概率思维来应对这种随机性。

什么是“随机性”?简单说,就是世界上存在很多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情,或者说很多事情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我们不知道,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的事情。

在股市的投资中,更是充满了这种随机性、不确定性。很多投资者总是问,明天会不会涨,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准确答案。其实更合适的问法应该是,“明天上涨的概率是多少”,但越短期的事情,正确预测概率的难度就越高。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在学术领域,会用随机游走理论来阐述股价的变动。就是上图中展示的数学公示,一个单边上涨的趋势,加上一个震荡趋势,两者合成一个震荡向上的股票价格走势。这个震荡趋势就是股票价格变动的随机性,也就是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所说的那个情绪捉摸不定的“市场先生”;而单边上涨的趋势,简单说就是国家的经济增长。

正是因为“市场先生”不稳定情绪的存在,导致股票价格大部分时间都不能反映其内在的价值,而且可能长时间、大幅度地偏离其内在的价值。这一点在A股市场表现尤其明显,而且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摸不准价格何时往价值回归。但记住一点,价格总归会回归价值。

既然股市充满了随机性,那我们在投资时该怎么做呢?这里给出其中一个游戏规则:“概率思维”。

那如何利用概率思维呢?就是作如下思考:站在当前市场行情下,考虑如果买入,在不同的持有期限下,市场上涨或者最终盈利的概率是多大。

如果判断短期的下跌概率更大,那最好暂时按兵不动或分批定投;如果判断短期下跌风险相对较小,那可以考虑重仓买入。当然,在进行这种概率的思考时,涨跌幅等其他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上图中给出了两种可能的概率曲线。蓝线,大家可以对比2007年和2015年的那两波大牛市的高点附近来考虑。市场处于高点时,短期可能继续上涨,也可能开始下跌;时间稍微拉长点,大概率是要跌回正常的估值水平;随后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下,市场又会止跌上涨。所以概率曲线一开始在50%附近,然后大幅下跌,甚至可能接近于0,再之后概率会慢慢提高。

红线,是我个人YY的当前行情下的概率曲线,上涨概率综合看来应该是更高一些。而且时间越长,随机性越低,上涨的概率也会越高。

但需要强调,概率曲线不等于市场走势曲线。即使我认为现在市场倾向于上涨,重仓持有,我仍然会做好市场下跌10%,20%甚至更多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市场在接下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不上涨的心理准备。因为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市场充满了随机性,而且越短期,随机性越大。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这张图中给出的三条虚线,都是在我YY的概率曲线下可能走出的行情。可以看到,不管是先跌再涨,还是直接涨上去,或者震荡后上涨,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也都符合前面给出的概率曲线。

那么,概率的作用是什么呢?

一是在大概率上涨的行情下,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重仓防止踏空,而不是轻仓等回调;二是让我们更注重长期收益,而不是短期波动,因此在面对短期的浮亏时,能够更加淡定。

另外,如何判断上涨概率的曲线走势?我建议大家用比较简单的逻辑去判断即可,一方面简单的逻辑成功率高;另一方面概率思维给大家提供的是一种投资逻辑的指导,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简单易行的。

比如,估值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这在2007年的高点是比较有效的,但在2015年的高点可能没那么有效,因为2015年牛市的核心矛盾是杠杆泡沫。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不是本次分享的重点。

投资是做大概率正确的事

我们引申出一个结论:投资是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在概率思维下,我们不去指望买入就上涨,卖出就下跌。而是在承认市场随机性的前提下,抓住市场长期的主要趋势,忽略市场短期的波动。这也就要求我们投资要看长期表现,因为期限越长,最终上涨还是下跌的确定性就相对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做好短期市场波动的心理预期。

另外,概率思维能够让我们找到长期来看合适的买点和卖点。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概率思维下的操作,和想着满仓抄底逃顶的操作,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这是上证综指2010年以来,价格和估值水平的走势图。图中那条最平滑的淡蓝色的线,是估值适中和低估区域的分界线,数据来源于基金豆的指数估值小程序。我们看到,在2010年4月19日的时候,上证综指2980点,开始进入低估区域,并一直持续到2014年开始的那波大牛市。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时间里的操作: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如果我们在市场进入低估的时候就入场,那么在牛市来临前的任何时候,我们的成本基本都是在3000点以下;而且有2/3左右的时间,可以买到2500点以下的筹码。这还是只考虑低估就买入的情况,如果再考虑一定的安全边际,或者采取定投的策略,就能进一步控制买入成本。

这里说的安全边际,举个例子,比如我认为股票A的内在价值是100块钱,那我不会在股价为100块钱的时候买入,而是在更低的价格,比如80块的时才买入,这里折价的20%,就是安全边际的概念。

那再来考虑一下抄底思维下会是什么情况。首先,我认为一般投资者基本不可能在牛市来临前入场布局,所以只考虑牛市开始后的行情,根据上涨的趋势和阶段分成了A、B、C三部分,基本对应2500点以下、2500-3000点、3000点以上。请问你觉得自己会在A、B、C哪个阶段买入?也可以思考下,现实中投资者们都是在A、B、C哪个阶段买入的?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根据中证登给出的新增投资者开户数的数据,在牛市开始前的几年里,平均每月新增投资者开户数大概在36万左右。在牛市开始的A阶段,每月的开户数也在36万左右,没有明显增加;但在B阶段增加到了60万左右;C阶段则增加到380万左右。

也就说,在牛市开始后的2500点之前,几乎没有新的投资者意识到牛市的开始;直到股市突破3000点之后,才有大量的投资者意识到并涌入市场。

尽管新增投资者开户数这个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投资者的持仓成本,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投资者的持仓成本在什么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概率思维进行投资,差不多能够将成本控制在2500点左右,而且差不多能够超越这波牛市中80-90%的投资者。


交易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看清市场;二,看清自己。

交易的过程也只和这两方面有关联,一是交易的市场,而是交易的那个人。

首先,交易的依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应该有成熟的系统的。我所说的系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死板的东西,系统是在逻辑基础上搭建的一系列规则,而逻辑则是自身对市场认知的总结。动态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即便是常识中所推崇的“顺势”理念,在实际的市场运行当中也很难保证能“顺”到“势”。因为“势”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势”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问题的关键就在“时间”上——我们如果问“一个下跌趋势结束到形成一个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涨趋势需要多长时间呢?”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要加上一个周期——“在周线图表上,一个下跌趋势结束到形成一个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涨趋势需要多长时间呢?”,或者“在日线图表上……”,周期就是时间的概念。我们所说的“顺势”的那个“势”必须有一个时间周期作为前提条件的,这也恰恰成为了阻碍投资者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

如果你不问清楚自己:你是属于什么性格的人?你想要的那个结果是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达成的吗?那么你的所有努力都将会是白费力气,好比你想去南方,却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那么悲催。

一个能做长周期趋势风格的投资者心理上抗压能力必然超强。我们看,周线图表上的一根K线代表的是一周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用周线图表做交易的长线投资者可以忽略每一天的价格波动,现在的市场一天的K线波幅都让人受不了,这要承受一周的波幅,试想想,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心脏?长线趋势投资者对盈利的欲望非常高,所以他们可以忽视价格在几周内的上下波动而坚持持仓,就是为了要做到一个大的趋势行情。我经常看到网上有类似这样的言论:“一年做一到两次行情就足够赚了”,“拿住盈利的单子几个月到一年铁定能赚大钱”……这些话说说容易,可是,这是任谁都能做得到的吗?所以说,哪怕我们明确知道长线是能赚大钱的方法,可是,如果我们看不清自己的个性特点,以为什么人都可以去做这种风格的交易,那才真是图样图森破呢!这个市场上能做这种交易的人凤毛麟角。可是,很多新手不明就里,自己的个性明明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却偏要强迫自己去做,结果怎么可能会好呢?或许下定决心要做长线大师,可硬抗了几天就败下阵来。

用这样的一个长线的例子其实是想说明一个事实——

要想在交易上成功,你必须找到一个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必须是契合你自己的性格特征的。如果是和自身的性格反差特别大的方法,无论你怎么下决心,多么努力都没有用,因为你不可能坚持下去。交易这个行当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职业,你得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缺陷,能保持优势同时又不会放大劣势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比如,我就是一个做不了长线交易的人,我对自己非常了解,如果要我用周线图表做交易,我天天都不可能睡着觉,我会痛苦死,不要说做交易了,生活都会一团糟。我也知道长线能赚大钱,可我的个性就是不可能抗得住那么大的回撤,还能又吃又喝又睡像没事人一样,我绝对做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放弃长线了,我当然要找到一个契合我自己内心的方法啊。

在这个市场上,长线能赚钱,短线也能赚钱,波段能赚钱,日内也能赚钱,高频能赚钱,隔夜也能赚钱,高抛低吸能赚钱,死抗不动也能赚钱……赚钱的套路很多很多种,但是,一个投资者很少有可能所有套路都通吃。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套路呢?就是得看清自己,要把自己看的明明白白。什么样的套路或者说系统是你能做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不能承受超过2、3周的反向回撤,那你就不能做周线趋势;如果你不能承受2、3天的回撤,那你就不能强迫自己使用日线系统;如果你的个性就是谨慎胆小的,隔夜就不行,那就选择日内……你得先剖析一下自己,你的个性、你现在的经济承受力、你的盈利欲望、你自己的能力水平……所有的方法从盈利的结果看,当然有优劣之分,就像我之前说的,赚大钱当然是做长线趋势了,可是,做交易绝不是以哪种风格更能赚钱来决定我们使用哪种系统,而是哪种风格更适合我们才用哪种。因为,如果是不适合你的,理论上再能赚大钱的系统也会让你亏大钱,你做不到嘛,对吧?

看清自己甚至比看清市场还重要。因为,市场是动态的,它的本质是概率游戏,既然是玩概率的,看得清看不清的时候都有可能赢;但投资者的性格特点却是不太容易发生改变的,这也就意味着,你只有把自己看透彻了,才能设计出属于你自己性格特征的系统,只有你用起来舒服不别扭,你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9张思维导图明白中国股市

1、股市导图总纲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2、k线基础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3、均线基础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4、切线基础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5、指标分析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6、选股方法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7、板块轮动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8、统计分析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注意:导图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图片,这里会被压缩了)


怎么样能长期稳定的获利

获利有三种可能的做法

第一、你的操作有极高的成功率,比如说达到70%甚至90%,做10只票成功7、8只以上,那么赢的时候多, 输的时候少,你应该可以赚钱

第二、你的操作有极高的获利率,比如说你虽然成功率不高,做10只票只成功1、2只,但你这一两只赚得利润非常高,好比做个翻番甚至翻两番的行情, 那么一段时间内你也应该可以赚钱

第三、你的止损做得非常好,虽然你成功率不高,获利率也不高,但你每次亏只亏很小一点,10只票里几次虽然不高的获利也足以抵消亏损还有赢利,那么一段时间内你也应该可以赚钱

但请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 长期稳定的获利”,不是简单的”短期获利”

以我的经验,就长期和稳定而言,获利率,亏损率,成功率三者结合才能做出较好的成绩,本来只提高单方面的概率也可成功,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幅度提高单方面的概率其实不现实,比如中线成功率很难超过30%,而获利率不是自己定多少就可以实现的,运气好做半年可能抓一只翻两倍的票, 运气不好做一年可能都抓不到一只赚50%的票,实战中只有亏损率可以自己控制,但严格控制亏损率反过来又制约了获利率,所以要求应该是获利率,亏损率,成功率三者都要同时提高才能取得稳定的效果,还要特别注意三者间的相互结合,比如严格控制亏损率但不能影响获利率,为取得较高的获利率下重仓也可能影响到成功率的稳定.

以下我总结一下在单方面怎么样尽量提高获胜的概率

<strong>

1. 在大盘向上趋势时买入

2.选择热点板块,最好是领头羊

3. 选择突破阻力位或前次高点时买入,最好同时又创出新高

4.分仓合理,尽可能保证稳定的捕捉概率

<strong>

1. 尽量判断和选择大资金的运作方向

2. 首先最好是热点板块或有可能成为热点板块的品种,再尽量选择涨幅小或绝对价位低的品种,容易获取大的利润

3.在大盘趋势和个股大趋势合理向上的前提下,使用跟价止损扩大利润,这里注意有时间和空间两层意思,在时间上应尽量中线持仓,毕竟短期获取暴利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选定好票后在大趋势不变的前提下应做好持仓几个月至半年或一年的准备,不宜频繁操作

<strong>

1. 设置合理的止损位

2.平均分配仓位,以免在看错时正好是重仓,导致虽然单票止损合理但总帐户损失仍然较大

3. 尽量每笔操作总帐户损失不超过3%

4. 不要破坏自己设置的原则,不管对错,到了止损位坚决止损

三率的结合

上面说的是尽量在每一单独方面提高概率,但三者之间也有冲突的地方,所以要加以融合,比如在提高获利率方面,按理大的趋势不变的话,应不理会调整一路持有,但如果在突破后买入不久又遇到大幅回调,到底应该持仓还是止损呢,比如如果买在比较高的位置,从高位回调15%,单票损失15%,在5份的分仓情况下,单只总帐户可能损失3%,按20%的成功率和最坏的打算(就是5只里4只票都亏15%出局)来计算资金每周转一轮亏损度为12%,从资金安全第一的角度讲那么赢利的那只必须要涨幅达到60%才能抵消亏损,这比较难,但如果从高位回调15%,单票做到只损失8%,仍按20%的成功率计算每轮亏损度为 6%,那么赢利的那只要涨幅达到30%就可以平手了,这样的获利率就比较容易实现,资金的安全也可以保证,在实战中保全资金是最重要的,即使不赚,但我只要能至少保证不亏,那么下一次的机会就可能被我抓住。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对买点的要求非常重要,实战中买点与止损点的位置不宜过远,最好控制在10%以内,换句话说一般最好不要买在一波突破涨幅超过8%-10%以后,这就要求在所看好的票突破时能即时跟进,而对短期大幅突破上涨后的票即使仍然很看好,但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看,最好不要高位追买,可以等它回调过后再做介入,在这里”资金管理”与”趋势”有一点矛盾,应该说强者恒强,越是明显的”趋势”介入越容易赚钱 ,所以在这里就看自己的操作习惯和更看重那方面的操作理念了,如果可承担的风险大,当然可以放大买点与止损点的位置,比如放到20%,那么即使买在最高位,回调个15%你也不用理它,但是我自己感受”资金管理”与个股”趋势”相比较我倾向于稳健的”资金管理”,因为追求稳定赚钱才是长久之计,所以当我设定止损时一般把总帐户损失放在首位 ,当股价跌到我总帐户损失的限度时,即使个股的回调并未涉及到它应该的趋势转折止损点,我也毫不犹豫地卖出.

还有就是做好合理的分仓,这也能融合三者的矛盾之处,要提高总帐户的获利率按理应该重仓持有一只票,但相对重仓也可能分散了成功率,并且在看错行情时加大了亏损率,还会影响继续操作的心态,合理的分仓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亏损率。

中国股市: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都是概率高手?

用不好技术分析的根源在于思维模式

做交易的,尤其是做股票交易的,几乎每个人都会了解一些技术分析。趋势线、支撑压力、各种价格形态、超买超卖、背离、百分比回撤,等等,这些技术手段几乎每个人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总是用不好技术分析的这些工具、方法呢?

根源在于思维模式!

普通人最习惯的思维模式就是逻辑推理中的因果律,其表达模式是:“因为A,所以B。”这种思维模式在日常生活里处处可见,深刻的扎根在我们的思维深处。而它的背后的逻辑依据是:确定性。

可是,市场却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确定性的地方。市场里,时时刻刻只有不确定性!

因此,“因为A,所以B。”的思维模式在交易中是第一等有害的、最错误的观念。

技术分析的思维模式是逻辑推理中的可能性,是对概率事件的一种推理,它的表达方式是:"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

在技术分析里,永远不能够成立所谓的“因为A,所以B。”。正是因为如此,技术分析可以解释一切的价格现象,因为在技术分析的眼睛里,看到了全部的可能性——价格或者上涨,或者下跌,或者横盘。这三种可能性,在技术分析里,平等看待,只是区别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也正是因为如此,技术分析最适合与市场本身的特性!

所以,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从不抱怨市场,如果市场运动方向与概率吻合,那么,他将继续原来的推理来操作;如果不吻合,那么,他将解读为前期推理的失效,比如假突破,而后他将根据新的事件重新调整方向。

所以,技术分析也不需要走在市场的前面,只需要追随。最典型的就是趋势跟踪交易系统。

所以,技术分析投资者也不需要很多的理由、依据去挖掘价格背后的东西,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研究所谓的基本面,而是盯住价格波动的本身。

要想运用好技术分析,首要的任务,在于调整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是第一等重要的大事!

技术分析是一种理论,因此,要想运用好技术分析,需要对技术分析在哲学上做一些思考,这是有益的。技术分析绝对不是工具而已。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看待市场的角度和方法。如果在这个层面上不解决,而是花功夫去推翻它,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切都是模式!

不断亏钱,就出现了亏钱模式,亏钱——懊恼——痛苦——继续亏钱,如此反复。必须从这样的模式中跳出去!赚钱模式是:少量赚钱——快乐——总结进步——继续赚钱——更大的快乐——更进一步的完善交易体系——更好的赚钱。

那么,如何才能够从恶性循环跳到良性循环中去呢?秘诀在于:1、改变;2、坚持。

人要形成自己的操作模式,需要时间和金钱去堆积,所谓一流高手用理念,二流高手凭资金管理,三流高手靠技术,层次是渐进的,如果人能达到用理念去进行操作,那么其人也必定是历经磨炼的,这也就达到了“混沌操作作法”的第五层次。

是的。把思维模式解读为交易理念也是可以的。总之,理念,一定比具体的方法更加重要。

在佛法里,有八正道,而正见,位居第一!可见,见解,是第一等重要的!

“如果 A,那么,B 的可能大于 C 的可能”和“因为 A,所以 B。”,还不是同一回事,没有区别,风险投资家只不过第一句里的“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等于第二句里的B而已,这类推论属同义语反复,永远不会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和因为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拔自己头发上不了天一样。这说明你的思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最重要的,在于你要了解“因为...所以...”和“如果...那么...”之间的区别。

如果是前者,你着眼于寻找根据;如果是后者,你着眼于寻找对策。

前者,着眼于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后者,着眼于当下的动作。

如同开车的时候,遇到一个身影。你不要问:“那是什么?”这是来不及的了,你必须当下决定刹车,而后停稳了,再去慢慢问为什么、是什么,都可以。

当我们使用模态命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对A、B 本身需要定义,否则,“因为A,所以B。”、“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就完全可能是一个概念。例如当 D=“B 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时,则完全是一回事。A、B 需要定义,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个定义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交易法则、交易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交易信号。但是,如果没有背后的理念作为支持,你也就无法做出这样的定义;即便套用了书上的一些常识,你也无法运用自如。这是本文的核心观点。

那么,什么才是定义A、B 呢?比如:趋势线、价格形态等等。由此,“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用实例来说明,就是:“如果对图表的解读是上升三角形,则后市上升的概率大过下跌。”在这样的基础判断下,选择做多。

显然,下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定义上升三角形了。这是属于技巧问题。

实际上交易老手的思维模式都是固定的,极少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如果。。。则”是个基本模式。真正在交易里用的要比这个复杂的多,经常是“如果A、B、C,则D、E、F” 等等,要在行情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假设,再不断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一个或是两个交易机会。而这个过程有时需一两个钟头,有时仅需十分钟。

朋友们,我们常常说交易的道理时一通百通的,技术分析的根源在于思维模式,交易是一个概率游戏,所以我们永远得出因为A所以B的结论,而成功的投资者就是那个连续失败后,还对后续信号充满信心,并果断执行从不错过大行情的投资者。

让我们抛弃一切欲望,做一个坚定的系统投资者,只做自己看得懂的,只做自己能做的!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操盘技巧,笔者的微信公众号:翁伯然(idn566),探讨交易系统、分享盈利模式,追击热点龙头,干货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