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研究院院長首次到訪中國,沒想到被“量子計算”團團圍住

Reagan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一個技術研究大牛、第一次到訪中國、面對幾家技術媒體,結果都從另一家公司的大新聞說起……

這種情況就發生在英特爾研究院院長Rich Uhlig身上。

英特爾研究院院長首次到訪中國,沒想到被“量子計算”團團圍住

他連連感嘆,沒想到2小時的問答交流會被量子計算包圍。

這自然與谷歌剛剛宣佈的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eriority)進展息息相關,但這位英特爾研究院掌舵者,在分享自己對這一熱點事件看法的同時,也呼籲需要理性看待。

所以這位研究大牛究竟如何看未來?英特爾研究院又在關注哪些最新技術趨勢?

先介紹下大牛

Richard (Rich) A. Uhlig,本碩博均學成於密歇根大學,1995年獲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1996年加入英特爾。

核心主導了針對英特爾處理器和平臺的多代虛擬化架構的定義,即英特爾虛擬化技術。

2013年開始,擔任英特爾研究院系統和軟件研究院院長,主持了主持了包括虛擬化技術、雲計算系統、軟件定義網絡、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

現在除了擔任英特爾研究院院長,也是英特爾技術與系統架構及客戶端事業部高級院士,並且2獲英特爾成就獎。

毫無疑問,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術研究型大牛。

英特爾研究院院長首次到訪中國,沒想到被“量子計算”團團圍住

怎麼看熱點技術?

在Rich Uhlig的2小時中國媒體交流中,最後可以歸結為2大方面的問題。

一是量子計算,二是技術創新趨勢

我們提取重點,分享下大牛觀點。

關於量子計算

問:對谷歌宣佈的量子優越性怎麼看?

Rich Uhlig:

1)認可這是量子計算領域的重要進步。

2)但還需要更理性的視角,量子優越性實現,一方面要解決複雜問題,另一方面解決該問題中證明量子計算效率遠超傳統計算。雖然選擇任何問題都可以,但如果是一個現實、商業問題,或許更有意義。

3)比起量子優越性,更希望業界把目標放在量子實用性。

問:英特爾在如何推進量子計算研究?

Rich Uhlig:

1)英特爾對量子計算的研究最早分為兩方面:一是超導量子位,也包含自旋量子位。

2)現在開始進一步聚焦在硅自旋量子計算上面,並在這方面取得了相當良好的進展。

3)核心進展一方面是量子位製造,充分利用英特爾當前製造的優勢;另一方面是控制技術,比如自旋量子對低溫環境的控制。

4)我們認為未來用量子計算解決複雜現實問題,需要非常多的量子位,而對著量子位數量提升,對低溫控制會決定運算效率。

問:如何看待量子計算和AI之間的關係?

Rich Uhlig:

1)二者往往會被關聯起來,理論上量子計算有助於解決AI的一些問題。

2)但我認為量子計算真正作用於AI會晚一些才能實現。

3)量子計算可能更早被用於分子建模、量子化學等領域,在這些領域出現解決方案。

4)量子計劃真正商業化應用,應該至少還有十年的時間。需要解決更多問題,然後積累更多關於量子位數量、規模等比例關係方面的經驗。

5)有些問題用量子計算解決需要十多個邏輯可靠的量子位,而解密編碼可能需要幾千個甚至百萬級量子位,所以可靠性、穩定性是關鍵。

問:量子計算規模化商用的核心挑戰是什麼?

Rich Uhlig:

1)取決於量子位是否可以規模化擴展,在工程學及科學方面都是挑戰。

2)比如控制方面,需要低溫環境下大量量子位穩定運行。

3)比如上規模之後,現在只是幾十個信號,未來要解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信號。

4)軟件堆棧又如何演化,能夠將算法映射到問題本身,最終可以讓高穩定性可靠性的量子系統可以解決真實問題。

問:量子計算目前處於怎樣的市場格局?

Rich Uhlig:

我們認為量子計算是一個馬拉松,參與者很多,現在大家都才跑出第一英里。

問:英特爾認為在量子計算方向上有什麼優勢?

Rich Uhlig:

1)首先在硬件製造方面的工程工藝優勢,我們長期從事的半導體制造,我們所選擇的量子位的製備技術——硅自旋量子位,本身也是非常高度契合了我們在製造方面的優勢經驗,有利於未來的規模化。

2)在量子位的配置以及控制技術的解決方案方面,英特爾已經有很好的經驗,包括在低溫表徵方面有很好的實踐經驗。

3)一體化系統化看待問題,這一直是英特爾的優勢,包括從設備、控制到編程。過去幾十年,英特爾證明了在製造大規模設備、軟硬件系統方面的優勢。

問:英特爾研究院今年取得的三大最激動人心的突破?

Rich Uhlig:

1)神經擬態計算。英特爾正在去建造越來越大規模的神經擬態網絡系統。

2)硅光子,它能夠在封裝的CPU中提供光學鏈路。

3)在複雜編程方面的進展。主要是機器編程——AutoML,這是AI最有趣的應用之一,我們現在也在教機器如何進行自動編程。

關於新計算

問:如何理解量子計算、神經擬態計算、圖計算和概率計算之間的關係?

Rich Uhlig:

1)這是四種完全不同的新計算模式,相互區別很大。

2)量子計算最大優勢是它可以對同一個問題同時試驗多個解,通過連續採樣,最終得到問題解。

3)神經擬態計算是一種高能效的神經網絡系統,模仿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去尋求一個問題的解答,它主要是應用脈衝信息,通過神經網絡的通信方式來進行問題的解決,它可以去應用在很多類的問題上面,包括像機器人控制、自學習、動態控制的問題,還有稀疏編碼的問題等等。

4)圖計算主要是要發現數據之間的內在關係,尤其是那種大規模的數據之間的內在關係。

今天現有的計算系統當中是可以運行圖計算所涉及到的那些數據庫,但它的效率非常低,因為往往這些關係型數據本身就是非常稀疏,在內存訪問的模式上面就有這種不穩定性,所以貝葉斯算法可能就無法應用。我們用圖計算就可以去有效提升稀疏數據的處理效率。

5)概率計算是用來處理那些內在不精準的、缺乏精準性,噪音非常大的那種數據,就是說我們用概率計算容忍了它這種不確定性。

6)目前對四種計算,英特爾都在進行研究,多管齊下。

英特爾研究院院長首次到訪中國,沒想到被“量子計算”團團圍住

關於研究院創新模式

問:在英特爾研究院展開研究,如何保證創新發生在最佳週期——不會太早,也不會太晚?

Rich Uhlig:

我們內部會有多重測試標準去做選擇,但核心來說有這樣幾個:

1)首先,這個問題解決後,能帶來很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2)在對問題有方法思路,特別是新穎方法之後就儘快開始。

3)另外還有開始下手的原則:不要只選擇單一的路徑,要多管齊下。先試驗田,證明可行再大規模推廣。

4)還需要有批判精神,不斷判斷是否成功,需要有一系列衡量參數、指標。

問:您之前有專欄說創新往往誕生於不同領域交叉地帶,當前有更具體的領域嗎?

Rich Uhlig:

1)我認為這是一個廣泛適用的原則。

2)對於年輕研究者,我建議是找你最喜歡的三個研究領域,然後找到交叉點開始研究,你就會很有可能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東西。

3)但我不想具體指出ABCD哪個領域的交叉點,因為驚喜恰恰來自沒有被準備定義的地方。

英特爾之道

最後,再分享下這次Rich Uhlig的keynote演講,核心介紹了英特爾當前指導思想:

數據洪流。

英特爾研究院院長首次到訪中國,沒想到被“量子計算”團團圍住

重點就是一切以數據為中心,在數據的各個方面展開研發推進及部署。

  • 首先是數據的獲取,如新的傳感技術。
  • 其次是數據存儲,如對內存、存儲這樣的新的數據組織形式。
  • 最後是數據的處理。從數據傳輸的聯網,到軟件編程,以及全新計算平臺,核心是不斷提升數據的處理效率。

而具體到英特爾研究院,核心使命是為英特爾進行未來的探索。

Rich Uhlig認為這非常不容易、極具挑戰,但引用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名言,或許能夠帶來一些啟示: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未來已來,只是分佈不均。

很多今天看到的稚嫩階段的新興技術,實際並非憑空而來,但越來越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和基礎,正在實現曾經之不能。

當然,這位英特爾研究院院長也專門提到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創辦至今21年,是在中國建立最早的跨國公司研究院之一。

英特爾研究院院長首次到訪中國,沒想到被“量子計算”團團圍住

目前由宋繼強擔任中國研究院院長,主要圍繞人工智能、5G、智能駕駛和機器人等領域展開研究,因地制宜,藉助中國的優勢展開前沿創新研究。

Rich Uhlig評價說,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一方面有場景優勢,比如智能駕駛,得天獨厚,進展也很快。

另一方面是人才,“中國研究人員真的很頂尖,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人才在視覺理解等方面代表全世界最高水準,我們還會持續加碼中國研發的投資。”

嗯,完整交流就醬~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