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東四地區舊影批量公佈,你還認識這個老北京嗎


“我是衚衕”立足記錄“衚衕文獻”,持續拍衚衕已15個年頭,至今仍一邊在拍新的,一邊在梳理舊的。最近又整理出一批十多年前的影像記錄,基本是我剛開始拍衚衕時的照片。最近整理的是東四地區周邊的衚衕。今天先公佈一小批,可以跟今天的新衚衕對比一下。上圖是東四三條,一戶人家門前有個大個頭的上馬石,老人在掃雪。攝於2006。

這是2006年的東四四條。要說明一下,當時我對攝影還不太講究,就是買了個美能達A1隨便拍,主要是記錄,不太在意畫面的構圖啊、明暗對比啊等等。後來才過渡到了5D單反。拍的隨意有個問題,就是今天看來有些圖片感覺像廢片,但也有個好處,感覺很真實。

這是2006年鐵營北巷上空,老屋、茅草與飛翔的鴿子。今天這種場景並不多見了。 還要說明一下,本組圖多數拍攝於2006年,距今13年有餘,也有再往後幾年的,但基本至少都在10年以上。

這是東四十四條65號的影壁,上面還有偉人的畫像,是革命時代留下來的。也是2006年的記錄。不知這個影壁今天是否還健在。

大菊衚衕,2009年的小雪之後。

老牆外的東四二條,2006年拍攝。

新太倉一巷,2009年的初雪。發現當時拍了很多,最近整理的較多是往年下雪時的場景。如今感覺北京下雪簡直太少了,這只不過是十年功夫,雪就越來越少見了。

這是東四十四條,2006年的冬天,看那冰掛,看起來真能凍死人。好像只有小時候還有這樣的回憶,再就是我在衚衕裡拍到的了。好像現在的冬天也沒那麼冷了。

這是2007年的新太倉二巷,秋天,樹葉還沒落完,一住戶正在曬被子。

這是2010年的北溝沿衚衕。也是在曬被子中。

2006年時的鐵營南巷,一堵老牆的黑白滄桑。老人從小巷裡走過。單看這照片,其實分辨不出是什麼年代,說是晚清民國的似乎也能說的過去。

新太倉一巷,2006年。看這房子,還有個拐角,這就是建築學上的“拐彎抹角”。現在估計北京城裡找不到幾處這樣的地方了,不過我在十幾年中還是拍了些,我記錄下來的可能有十來處。

2006年下雪時東四四條的一個宅院內。這是典型的大雜院,很多傢什物件都堆在院子裡。

這是2006年在九道灣西巷拍到的,牆邊曬著一排小孩子穿的紅棉襖棉褲。以前發過這張彩色的原圖,既然這組圖都是黑白影調的,所以就統一黑白調吧。

這是東四四條的2006年。正如我開頭所說,這些照片從藝術上都稱不上什麼,不太講究,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生活,你看到了嗎?與今天整齊劃一的街區相比,這十多年前的衚衕確實看起來十分破舊,卻有一股煙火氣,一種未經雕琢的樸實、滄桑的味道,似乎已經不認識了。 “我是衚衕”繼續整理更多衚衕舊影,陸續發給大家看,可都是我親自拍的喲!拍的不好,但很真實,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