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现在已有了答案

2005年,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现在已有了答案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老着重提到民国时期的大师,民国确实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读《南渡北归》,我们感受到民国大师的悲凉命运。读这一套书,我们则感受到民国大师的风采!

读《大学·大师·大时代》,《北大哲学讲座》,《傅斯年评传》,《蔡元培评传》,书中尽显民国时期的校长、教授、学生的自由风采,个性张扬,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会启示我们如何重建一个新时代!


本书从晚近以来海量的回忆录及相关史料等一手资料中挖掘整理出众多民国时期学人、学子之趣闻轶事,以此梳理、搭建出一条民国大学的精神脉络,勾勒出一张民国大学精神图谱,并力图重现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一百年来及五四运动爆发近百年来中国大学的“学统”,诠释大学存在的价值以及大学之所以为大的核心要义。

他们真的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现在已有了答案


他们的行动和思想,真正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现在已有了答案


本书精选当时北大的教授们教授哲学的精华讲座,深入浅出,课堂中的讲课风采,唤醒灵魂的典型风范,尽在其中!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现在已有了答案

蔡元培,傅斯年,一位是奠定北大“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传奇校长,一位是北大最具反叛精神提问精神的传奇学生!


介于时代交汇之处的蔡元培和傅斯年,同为民国时代的大师,一位是校长,一位是学子,他们的故事和传奇不仅仅停留在那时,而且还将深深影响后世!


读这套书,不会脊背发凉,却会扼腕叹息,不会痛哭流涕,却会反省深思!


我们曾经也有过那样的时代,但我们现在却如此堕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