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让孩子提前"预习"什么,给点耐心,成长需要顺其自然

不需要让孩子提前

宝宝的故事

小洁在10个月时,就会自己扶着东西慢慢地摸索着站起来。有时,见到孩子颤颤巍巍,爸爸妈妈就想伸过手去帮一把,怕她摔着,每到这个时候,小洁就会推开他们的手,坚持自己扶着东西站。等站稳了之后,她就会咧开嘴笑,然后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爸爸妈妈,仿佛在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很厉害吧,我都能自己站了!"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小洁站立的过程越来越顺利,扶着东西站立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还越来越稳。有时没办法一次起身,小洁还会先跪着,然后再站起来。有一次,小洁起身之后,居然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两步,脸上还显露出了一丝紧张。

"小洁,你会走路啦!"见到这一幕的爸爸妈妈特别高兴,不由地鼓起了掌。见到这一幕的小洁仿佛也像得到了巨大的支持一般,拍着手乐滋滋地扑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

不需要让孩子提前

人类的动作事实上在胎儿时期已经开始。大约在怀孕4个月时,胎儿的活动就可以被母体感知,这个时期的胎儿已经开始了吸吮手指、打嗝等活动。5个月时,胎儿会出现踢、蹬的动作,母体外部感觉十分明显。经过大约260多天的成长,一个全新的生命诞生了,在众人的关怀和照顾下,婴儿真正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拉开了自己人生舞台的序幕。动作的发展就是这个时期儿童发展的主旋律。

不要小看了婴儿做出的这些简单动作,它可以完善大脑结构,为个体心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动作可以使个体对外界的刺激更加警觉,还能使感知觉更加精确;动作既可以促使个体认知结构的不断优化,还可以通过提供新经验引起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环境刺激间的冲突和不协调。

不需要让孩子提前

在婴幼儿时期,动作方面的发展主要是指运动的发展,包括婴幼儿对自己身体运动的控制和对外界事物的控制两个方面。这些控制的发展过程都要经历从不灵活到灵活,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保持耐心,让孩子按着自己的节奏有序成长。以下几点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第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刚出生的孩子,颈部肌肉还不能够支撑头部的重量,这个时期的孩子以躺为主,主要的活动是抬手、伸腿、抓握等非常基础的活动。要抱起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定要连头一起抱,否则你就会发现小孩的脑袋东倒西歪,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

孩子出生4周左右就能抬起下巴,2个月之后可以微微抬头,到12周时就可以使头和肩离开地面并且支持住。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的动作就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6个月之后,他可以抬起腹部以上的身体,并且能以俯卧的姿势翻身;7个月时,他又能以仰卧姿势翻身;9个月时,孩子基本上可以学会坐,而且大约可以支持10分钟左右。

不需要让孩子提前

第二,孩子爬得越多,今后走得越好。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学会走路,特别是发现周围的孩子会走路,而且这个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年纪还小时,家长就很容易陷入忧虑之中。这其实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心。一般来讲,1岁前后,大部分的孩子就可以爬行了;1岁2个月时,一部分孩子就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迈开腿走路了。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地学会走路,往往会刻意不让孩子爬行,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揠苗助长"。爬行其实比走路要辛苦,孩子爬行的过程,其实锻炼了全身的肌肉,并且强化了四肢的协调性,对今后的健康与四肢协调能力都有好处。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孩子爬得越多,今后走得就越好。当孩子在爬行中掌握了肢体的平衡,强化了腿部力量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会走路了。

不需要让孩子提前

第三,不要让孩子提前"预习"什么。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阿诺德曾经做了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在这个实验中,格赛尔让双胞胎中的一个孩子从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结果到第52周时,这个孩子才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另一个孩子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在此之前则让其自然成长,结果2周以后,这个孩子不用成人帮助就可以自己爬到楼梯顶端。

人类其实有许多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成长到特定的年龄阶段后,自然就会掌握这个阶段的技能。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指出:渐进的训练对未来的学习体验具有积极的效果,我们不可能让婴儿学习他无法体验的东西,却可以渐进地训练和积累,培养他学会怎样去学习。

翻身、爬行、走路、运动……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训练不仅依赖于后天的学习,也依赖于先天条件的成熟。如果忽视了先天条件的成熟而强行进行动作训练,也许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不需要让孩子提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