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公元1509年,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后一年,应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执掌贵阳书院。在这一年,阳明先生首倡“知行合一”。

关于“知行合一”,有三个要点与大家分享: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知行本一

知与行本来是一,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同样,一个人有怎样的行,就意味着他有怎样的知。在阳明先生看来,所谓知,并非头脑中的“知道”、“明白”,而是指心上的认同。所谓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黄直录》)有怎样的心灵品质(知),就会有怎样的起心动念,进而就会有怎样的意识、语言和身行(行),故,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的真相是“知行本一”。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生活工作中,常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道理我知道,只是没有行出来而已罢了。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欲盖弥彰的表达。因为真知必有真行,浅知必有浅行,伪知必有伪行。行不出来,反映的是“知”的层次还不够,没有达到“真知”的程度。

以“不说谎”为例。每个人都“知道”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但如果一个人,口口声声说着“不能说谎”,但依然说了谎,这就说明他内心深处的“真知”,其实是“人是可以说谎的”。

言语体现出来的知,并非真知;行动暗示的知,才是心上的真知。如此,我们就不会轻易为自己的错误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心灵品质的真实折射,只有当一切的问题都回到心上时,才能找到问题真正的根源,进而拔本塞源地解决问题。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知难行易

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相是“知行本一”,我们就会意识到: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知”的层次,因为“知”提升一分,心上的成就便多一分,行的层次自然也就会提升一分。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对深悟笃行中华文化的企业家而言,知行合一的奥妙是知难行易。知才是最重要的,有真知才有真行,知行才能合一。知是最难的,知的本质是学习和掌握圣贤所揭示的人生重大秘密和重大真理。唯有不断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才能深入持久地明白和切实体证圣贤的教诲,如此自然能心明眼亮而且目标坚定,行自然就不难了。

对于其他企业家,知行合一的问题是知易行难。许多道理似乎明白,其实并没有真正领会其本质。没有知的融会贯通,就没有行的坚定不移,知行就不能合一,于是人生中就会有许多坎坷和磨难。

圣贤体证四部曲的奥妙并践行之,因而是正知正行,知行才能合一。一般人浅知浅行,乃至偏知偏行,甚至盲知盲行。提升知行合一的层面,回到深知深行,根本路径就是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

一个人的不明和贪欲无论多么严重,他心中无尽的宝藏都是在的。只要开发了心灵宝藏,就一定会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真正明白了这个真理,任何人都有可能会变强大。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知是原因,行是结果

阳明先生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入流的知与行分为5个层面:

有士人之知,就会有士人之行,进而成就士人之事;

有能人之知,就会有能人之行,进而成就能人之事;

有君子之知,就会有君子之行,进而成就君子之事;

有贤人之知,就会有贤人之行,进而成就贤人之事;

有圣人之知,就会有圣人之行,进而成就圣人之事;

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为了收获真正的成功,拥有丰盛舒展而又圆满无憾的人生,与其在行(果)上用功,不如在知(因)上用功。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行合一”,阐述的最清晰明了,可学而至的

“希高慕大、好大喜功”与“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是人性的两大通病,反映在心上,就是知和行的脱轨。这里有两种典型情况:

一、行超越知,也就是“希高慕大、好大喜功”。阳明先生曾经批评一种人:“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尧舜的事业,只有有尧舜之心方能成就。当自己的知仍旧停留在桀纣的层面时,却眼巴巴地瞅着尧舜的“行”,这就是一份大大的“贪”。

二、知超越行,也就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正如上文中所举的说谎的例子,口中的“知”是“不能说谎”,心中的“真知”却是“说谎好”,所以选择了说谎,这就是一份大大的“伪”。

摒弃“贪”与“伪”,提升知行合一的层次,要追求一份“真”,一份“实”。

明心和净心,揭示了心上用功、提升“知”,进而提升“行”的路径,大道至简而又可学而至。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其奥妙就是提升了心灵品质,实证了圣人之道,揭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真理,初步拥有了无上的仁爱、无量的智慧、无限的胸怀和无穷的能量等圣人之德,一年后首倡知行合一。随后,阳明先生进一步提升心灵品质,道和德的层面得以进一步体证和妙用,最终确立了致良知学说。阳明先生以圣贤之心,实证圣贤之道,拥有圣贤之德,创立圣贤之言和成就圣贤之事。

深深明白四部曲的奥妙并践行之,就能不断提升知的层次,提升“知行合一”的层面,进而把握命运,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圣贤智慧,透彻解析,自在圆满,可学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