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还是会以小农经济为主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进入现代,当所有农业发达国家都在追求规模化农业经济效益时,我国也开始在农业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探索适度规模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但小农经济仍然是基础。

未来10年,中国还是会以小农经济为主

1、中国人均农业基础性资源不足,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略多于美国。2015年,中国耕地为20.25亿亩,美国耕地为23.19亿亩,中国耕地比美国少2.94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美国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了10.5亩。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每年工业占耕地面积400多万亩,我国农业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2、中国农业劳动力基础竞争力不强,缺乏人才。

截至2015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员数242.2万,而同期,中国农业就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1919万,其中包括兼业人员。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超过农业需要量,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也是农业劳动力中大部分兼业的原因。

未来10年,中国还是会以小农经济为主

对于人才方面,整体上与国外相比差别很大,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欠缺更是严重。而在种植的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更多的是老员工,虽有经验,但是没有系统化以及纳入更多的技术含量进行种植。

另外,根据2017年12月统计的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共31422万人,且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比为91.8%,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

3、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普及基础竞争力滞后。

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美国不仅早已在粮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烟草等品种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而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耕作环节机械化率相对较高,但播种、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较低。201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82%,机耕率为80.43%,但机播率和机收率都较低,分别为52.08%和53.40%。

虽然国家已经在大力推广土地流转,但在南方,规模化的生产还是欠缺,而北方土地流转先行,但是配套的设备却没有南方的观念那么及时。国家对于农业设备的补贴针对的更多是大宗作物。

未来10年,中国还是会以小农经济为主

而相对于国外,一个大农场人员的数量不会太多,更多的在于设备的自动化操作;且国内的八成以上为小设备,虽然设备实现了部份的自动化,但是每次的处理量却远远没有国外的高,而每一次的周转却必须人工进行协调。

4、中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科技型基础竞争力欠缺。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对中国农业增产与发展居功至伟,化学肥料、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生物技术、设施大棚等推动着中国农业发展进步。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与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