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法国是欧洲乃至世界非常重要的国家,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并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加速海外殖民扩张进程。进入20世纪后,法国与英国紧密联合,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事实上,早在中世纪以前,远古时期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人居住了。距今3万年前,欧洲大陆存在一群平均寿命不长但智慧较高的早期人类,即克罗马农人。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凯尔特人(印欧人的一支)来到了中欧山区,很快就扩散到了法兰西的土地,并渡海进入不列颠群岛。法兰西当时被罗马人称为高卢,因而又将当地人称为高卢人,从此拉开了法国的历史进程。

高卢时期:凯尔特人和古罗马

事实上,当凯尔特人从中欧不断向西迁居之时,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希腊人就已经抵达今天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开疆拓土,并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城邦。在这些希腊人城邦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马赛利亚城,它也是后来法国名城马赛(法国国歌《马赛曲》与此城关联)的前身。公元前5世纪末,凯尔特人终于抵达到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和比利牛斯山脉(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分界线)一带。凯尔特人不仅征服和同化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克罗马农人和希腊人,并且很快遍布法国各地。罗马帝国崛起后,将这片与之毗邻的地方称为高卢,可谓是法国的第一个名称。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起初,凯尔特人勇猛无比、迅速扩张,并曾于公元前386年攻占罗马城邦(白鹅救罗马的故事源于此)。但随着罗马人先后战胜拉丁同盟、迦太基和马其顿,逐渐成为地中海秩序的主导者。进入罗马共和国“前三巨头”时期,凯撒率军出征高卢,以极快的速度铁血征服了高卢,将其纳入罗马的版图。为了纪念自己的卓越武功,凯撒在战争结束以后还写了一本书,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高卢战记》。《高卢战记》不仅是欧洲人较早流传的兵书,同时也详细记载了高卢地区各族群的社会情况,因此极具文学和史料价值。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以凯撒征服为分界线,整个高卢历史被分割为两段。此后的高卢又称罗马高卢省,其命运也和罗马戚戚相关。进入三世纪以后,受气候变化印象,整个亚欧大陆遭到新一轮“蛮族”南下冲击、丝绸之路断裂,古代世界四帝国(东汉、贵霜、安息、罗马)相继进入“3世纪危机”。在欧洲,日耳曼族群开始不断南侵包括高卢在内的各地,法兰西族群出现了新一轮多样性变化。西罗马帝国日渐不稳,日耳曼族群法兰克人在高卢击败了罗马人势力,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法兰克时期: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

相传墨洛温王朝以创立者克洛维的祖父、荷兰地区的法兰克人酋长墨洛维的名字命名的。公元486年,开国君主克洛维击败了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乌斯,自此独占北部高卢。此后不久,克洛维宣布皈依罗马天主教派(此前日耳曼人信奉阿里乌教派),势力获得进一步膨胀。然而日耳曼人的传统习俗同样在这个新建立的王国中得到了提现,人死地分。克洛维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四个儿子,形成了法兰克史上第一个分裂时期。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在第一分裂时期中,克洛维的四个儿子虽存在摩擦,但大体采取合作对外的态度,将墨洛温王朝推向巅峰。同时经过一系列争斗以后,公元560年法兰克王国再度统一于克洛泰尔一世(克洛维小儿子)手中,奈何次年他便撒手人寰了,于是法兰克国王进入第二个分裂时期,而这一次却爆发了长达四十年的内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希尔佩里克一世(克洛泰尔一世的小儿子)虽屡屡落入下风,但其子克洛泰尔二世(克洛泰尔一世之孙)却在一系列阴谋诡计、暗杀背叛之后,于613年被簇拥为法兰克唯一的国王。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需要指出的是,克洛泰尔二世虽然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第三位唯一君主,但他的上台更多是源于对手麾下贵族的背叛(即奥斯特拉西亚与勃艮第的贵族),所以614年她通过一项意义深远的法规,即《巴黎诏令》,规定了各地伯爵只能从当地贵族挑选,而不能由国王委任,从而导致地方领主贵族势力愈发强大起来。

自克洛泰尔二世之后,虽然也曾出现统一法兰克全境的国王,但地方贵族势力已经成长为对抗王权的庞大力量,甚至为迫使国王屈服,宁愿输掉对外战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洛林家族成功上位成为宫相。当时加洛林家族小丕平扶持克洛维三世国王,与纽斯特里亚的贵族们扶持的提奥德里克三世展开宫相内战,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加洛林家族的霸权。公元751年小丕平之孙“矮子”丕平成功篡魏,废除墨洛温家族的王位,开创了加洛林王朝。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然而加洛林王朝崛起迅速,没落也很快。矮子丕平之子查理曼大帝于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皇帝,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即法兰克帝国),达到了整个法兰克时代极盛之时。然而查理曼去世后,其孙辈签署《凡尔登条约》,再度上演了人死地分的戏码。偌大的帝国被一分为三。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日后法兰西的雏形,中法兰克王国绝嗣后惨遭瓜分,东法兰克王国日后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或德国。公元989年西法兰克加洛林王朝被卡佩王朝取代,公元911年东法兰克被萨克森王朝取代。

小王权时期:卡佩王朝和瓦卢瓦王朝

西法兰克君主路易五世去世之时,加洛林家族男性后嗣尚存,路易五世的叔叔查理正是当时的下洛林公爵。然而法国贵族处于利益考虑,选择了母系祖先源于加洛林家族的雨果·卡佩作为国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贵族势力对王权的掣肘。卡佩王朝是法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该王朝上可追溯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血脉、下可延绵瓦卢瓦王朝和波旁王朝渊源。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和哈布斯堡王朝、波旁王朝一样,卡佩王朝同样是一个延续多年的跨国王朝。其先后统治过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波兰、立陶宛、阿尔巴尼亚、希腊和拉丁帝国,更是卢森堡如今的王室。另外,卡佩王朝末代国王腓力四世的外孙爱德华三世亦是英国金雀花王朝(法国称安茹王朝)的关键性君主。整个卡佩王朝时期,法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所发展,在许多交通枢纽和集市地点上都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城市的兴起导致市民阶层的出现,法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变化,出现了平民和贵族、教士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卡佩王朝时期,英法之间冲突不断。自诺曼征服以后的历代英王皆有同时统治英法两国的欲望,这种冲突一直延续到瓦卢瓦王朝时期。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卡佩家族嫡系绝嗣,旁支瓦卢瓦家族腓力六世继位,不久英法百年战争爆发。从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攻打法国起,至1453年法国收复失地、取得胜利为止,这场战争激发法国完成了民族意识塑造、发展许多战术和武器,为日后在欧洲大陆开创霸业打下了基础。

大王权时期:波旁王朝

经历了百年战争的锤炼,到了路易十一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同时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文艺复兴达到高潮,欧洲秩序正在发生新的转向。公元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绝嗣,王位被胡格诺宗教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瓦卢瓦王室远亲(卡佩王朝旁支)的亨利四世继承,自此开创波旁王朝。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亨利四世时期,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当长的休养生息阶段,国力日渐强大、王权逐步发展。随后法国又有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马扎然的整顿,即便是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法国的实力也在逐步加强。黎塞留是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他虽为天主教会红衣大主教,却出于法国外交现实的考虑(主要是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争斗),在三十年战争中站队新教国家阵营一边,向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首的天主教阵营开战。不仅如此,为了巩固王权,完善君主制官僚体系,黎塞留大肆从市民阶层中任命官员,以此剥离贵族对法国政治的影响。

黎塞留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决策,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同时也为日后法国两百年欧陆霸主奠定基础。到了路易十四亲政时期,法王领地不如贵族领主多的情况不复存在了(百年战争初期,法王直属领地仅奥尔良和巴黎两处),法国专制王权由此进入极盛时期。不过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时间太长,继承其王位的是他曾孙路易十五。或许是长期的安逸腐蚀了王室成员的意志,路易十五安于享受太阳王的成果,竟然说出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话语。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事实上,“洪水”已经蓄势待发了。由于地方贵族权力的削弱,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大家对君主王权制度下诸如征税等政策极为不满。此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他们对贵族、教士等特权阶层的抨击越来越厉害了。到了路易十六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革命时期:后波旁王朝和拿破仑帝国

大革命时期,各方利益势力几经搏斗,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和热月党人不断更迭,最终拿破仑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攫取了法国最高权力。5年以后,拿票了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拿破仑帝国。法国势力的快速扩张引发了欧洲其他大国的忌惮,英、俄、普、奥等国为此先后组建多次反法同盟,并两度击败拿破仑军队。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拿破仑折戟滑铁卢之后,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因违宪被七月王朝(波旁王朝旁支)所取代。1848年欧洲爆发反君主制革命大风暴,代表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倒台,第二共和国成立。四年之后,拿破仑皇帝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称帝,史称“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的法国,又称法兰西第二帝国,此时法国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力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溃败,拿破仑三世被迫退位。

共和时期:普法战争以后

普法战争之后,两国签署了对法国颇为苛刻的《法兰克福条约》,法国不仅需要赔偿德国五十亿法郎,还要将阿尔萨斯省的大部分与洛林省属下的摩泽尔省割让予德国。这份条约给予法国民众强烈的羞耻感和复仇欲望,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政策始终以向德国复仇为基本方向。奈何德意志第二帝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在欧洲各国之间展开频繁外交,构筑了一套极为复杂的同盟体系,将德国设置为列国交流的枢纽位置,却将法国基本排除在外。

从高卢时代到共和制建立,简述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当威廉一世下台,第二帝国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威廉一世之孙)上台后不久,迫使俾斯麦请辞。从1890年到1892年的短短两年间,德国外交政策大变,德俄、德英、奥意之间关系快速恶化,法国乘机先后建立了法俄同盟和英法协约,终于在欧洲打破了孤立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作为协约国阵营主力对德宣战并取得胜利。战后成为主导国际联盟的两强之一(另一个是英国)。二战初期,法国虽迅速战败投降,但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坚持抵抗运动,再度跻身战胜国行列,并位列联合国五常之一。

纵观法国历史,它先后经历了高卢时期(独立高卢和罗马高卢省)、王权强化时期以及共和国大革命时期。这同时也是君主制王权从虚弱到逐步强化再到走向衰落的进程,对欧洲乃至世界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