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霖戰鬥在大青山

楊植霖曾任綏遠省(舊省區名,今已撤銷)人民政府主席,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青海省委第一書記,中共甘肅省委書記、顧問,甘肅省政協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和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植霖挺身而出,毅然走上武裝抗日的道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組織抗日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不僅為八路軍大青山支隊輸送了力量,並在創建、鞏固和發展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鬥爭中作出卓越的貢獻,被群眾親切地譽為“青山驕子”。

在黨的領導下組建抗日武裝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沿平綏鐵路長驅直入,綏遠危在旦夕。楊植霖奮起武裝抗日,但先後3次都因經驗不足而失敗。楊植霖並不氣餒,認真總結教訓。聽說八路軍已經到了晉西北,於是立即前往八路軍一二?師,向賀龍師長、關嚮應政委彙報了綏遠地區的抗日鬥爭情況,並認真學習游擊戰鬥經驗。1938年五六月間,楊植霖奉命回到歸綏(今呼和浩特),第4次組織起抗日武裝。

楊植霖聽說兵州亥村大地主張有聚因為拒絕向日偽軍交錢、交糧,日偽軍不但洗劫了他的家,還姦汙了他的女兒和兒媳,於是主動登門向張有聚提出組織抗日武裝,還提出,要打日本,就要組織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按照共產黨軍隊的紀律、規章來訓練隊伍。張有聚欣然應允。兩天後,他們組織起一支40多人的“抗日團”,由張有聚擔任團長,楊植霖擔任參謀長兼八路軍總聯絡員,

“抗日團”組建後,部隊很快發展到100多人,馬匹、槍支也配備齊全。楊植霖帶領部隊向著大青山進發,來到武川縣的井兒溝,開展廣泛的群眾性抗日遊擊戰爭。

當時,歸綏舊城北歸武公路進出口由壩口子偽警察所把守。這些偽警察任意欺壓百姓,民憤極大。為了打掉敵人的囂張氣焰,楊植霖派人扮成農民,以送禮的名義進入偽警察所偵察,摸清了敵情。第二天夜裡,楊植霖和張有聚帶著40多名戰士策馬來到壩口子,包圍了警察所。他安排一個班在山上掩護,幹掉敵哨兵後,衝進院內。敵人從睡夢中驚醒,有幾個稍事抵抗,就被戰士們撂倒,包括偽警長在內的敵人全被活捉。等敵人援軍趕到時,楊植霖和張有聚早已率戰士們帶著繳獲的武器彈藥揚長而去。

歸綏城東南約20公里處有個黑炭板村,村裡的偽保甲團阻撓八路軍進村活動,並經常欺壓百姓。1938年8月的一天傍晚,楊植霖帶著30多名戰士,於夜間摸入村裡,活捉了偽甲長。抗日團集合村民,宣傳了共產黨的抗日政策,並對俘虜進行了教育。俘虜當即保證今後不再與八路軍作對,堅決支援抗戰,並寫了保證書。

楊植霖還領導“抗日團”採取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多次主動出擊,打擊日偽,懲辦漢奸,並在戰鬥中逐步發展壯大,開闢了西起白石頭溝,東至旗下營,北起武川,南至涼城的廣闊游擊戰場。到9月,“抗日團”已經發展為200多人的騎、步兵隊伍,成為綏遠敵佔區一支頗有實力的抗日武裝。

率部加入八路軍大青山支隊

1938年9月,李井泉率領八路軍大青山支隊主力進至武川縣。當時,楊植霖率“抗日團”部隊進駐武川馬場梁。第二天,一位戰士抓到一名聲言要見楊植霖的“探子”。楊植霖覺得蹊蹺,立即會見。只見“探子”把衣服底襟撕開,抽出一小卷麻紙,交給楊植霖說:“這是李井泉同志給你的信。”原來這位“探子”是一二?師三五八旅民運部的黃副科長。他告訴楊植霖,八路軍支隊已經上了大青山,一個連在30多公里外的面鋪窯子村暫住。

楊植霖聽到這一喜訊,馬上集合部隊,向面鋪窯子村進發。“抗日團”與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勝利會師了。

第二天,在面鋪窯子村北面的五塔背村,楊植霖第一次見到了日思夜盼的李井泉。他們親密地像老友重逢似的握手擁抱,互相祝賀。李井泉向楊植霖傳達了上級的部署,並向楊植霖介紹了團長王尚榮、營長陳剛、動委會主任武新宇等。楊植霖則向李井泉彙報了“抗日團”的情況。李井泉聽後高興地說:“大青山雖然艱苦,有你們的鬥爭經驗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建設遊擊根據地是沒問題的。”

會師後,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和“抗日團”來到根據地中心井兒溝。經過一個月的整訓,“抗日團”改編為八路軍“綏蒙遊擊大隊”。這支部隊有指戰員180多人,分3個連、1個警衛排和通訊排,由楊植霖任政委,張有聚任大隊長、老紅軍李洪運任副大隊長。大青山支隊還給綏蒙遊擊大隊補充了槍支彈藥,使全體指戰員鬥志倍增。對此,楊植霖隨即賦詩一首,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

一介書生去領兵,常因敗績恨無成;濛濛細雨傳真訊,百里真如百步程。

為建立抗日民主政權貢獻力量

由於楊植霖熟悉當地情況並與當地各族群眾關係密切,1940年3月,中共綏蒙區委任命他為地方抗日遊擊政權綏西專員公署專員,後又兼任綏東專員公署專員。楊植霖在八路軍綏蒙總動員委員會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發動群眾,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為八路軍籌集軍需物資,擴充兵力,支援抗日遊擊戰爭。

根據1940年5月賀龍、關嚮應關於在綏遠敵佔區建立省級抗日民主政府的指示,經過幾個月的籌備,當年8月,綏察人民代表會議在武川縣小西梁村召開了。來自大青山地區各縣區的中國共產黨人與各族各界代表共200多人參加會議,共商團結抗日的大政方針和建立綏察游擊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大事,史稱“西梁會議”。

會議經過兩天的熱烈討論,決定為保持與國民黨傅作義的統一戰線關係起見,暫成立“晉綏第二游擊區行政公署駐綏察辦事處”,簡稱“綏察行署辦事處”。會議推選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姚?醇嬡偉焓麓χ魅危?楊植霖任專職副主任;批准成立綏西、綏中、綏南三個專員公署,成立薩拉齊、固陽、武歸、陶林、歸武、託和清、歸涼、豐集、豐涼9個抗日民主縣政府以及30多個區政府。

1941年4月15日,為適應抗日鬥爭的需要,“綏察行署辦事處”改為“綏察行政公署”,楊植霖任主任,蘇謙益任副主任,這是開闢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以來,綏蒙地區第一個省級抗日民主政府。

楊植霖特別重視行署的法制建設,綏察行署在楊植霖的主持下,制定了《綏察行政公署施政綱領》,於1941年10月1日公佈實施。綱領明確了綏察地區抗日政權的性質、任務、方針和一系列具體政策。綱領第一條開宗明義地明確了政權的任務:“親密團結綏蒙境內抗日的各黨各派各民族各社會階層,消除民族隔閡,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為保衛綏察,保衛西北,保衛中國,驅逐日寇,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而戰。”還規定了摧毀日偽政權,建立民主政權;各民族一律平等,爭取王公抗日;擴大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爭;爭取偽軍,優待俘虜;合理負擔,發展生產;實行減租減息;優待抗屬;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保障婦女平等權利;提倡國民教育,反對奴化教育;實行廉潔政治;保護尊重中國主權和法令的外籍人士等各項政策。

到1942年,在政權、民政、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制定和頒佈了50多項法令、條例等,對抗日民主政權和根據地的鞏固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包頭市政協文史資料和臺僑聯絡外事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