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河北,古稱冀州,禹貢九州之一,所以河北也簡稱為“冀”。環抱首都北京,東與天津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總面積18.88萬平方千米,作為京城邊上的一座城,河北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河北省省會會石家莊

眾所周知,每個省的省會一般都是集經濟,政治,軍事於一身的地方,是這個省的門面。雖然河北建省比較晚, 但是省會的卻在頻繁改變,可以堪稱中國最“多變”的省了。

清末民初:省會的出現及初次確立

(1)邯鄲市大名縣

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後,河北就成為了防護京城的重要地區。明朝將河北地區稱為北直隸,即意為河北直接隸屬中央管理,是保衛王朝中樞的最關鍵一道防線,也是保證中央政府用度開支的經濟自留地。至清朝順治年間,順治帝在1659年將河北設置為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河北省歷史第一個省會誕生了。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孤軍深入”的大名府

但是我們細觀地圖會發現,邯鄲下屬的大名縣地處縣地邊緣,與河北城市並沒有多少聯繫,和京城聯繫也不是很大。那為什麼順治帝會選擇此處做直隸省省會呢?原因是因為大名府是直隸,山東和河南三省交界處,曾作為三省總督辦公場所,選作省會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二次利用。

(2)保定

但是日子久了,大名府不便之處也就多了,到了雍正時期,清政府領導決定更換省會,那麼該選哪裡呢? 於是保定這座城出現在清政府的眼裡。

從地圖上看,保定這個城市處於河北的中心位置,,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西部,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不僅歷史悠久,且擁有良好的地勢,利於經濟發展。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保定府

保定位於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上游,大清河上游分為南北兩支。北支水系上游為拒馬河,自張坊出山口以下分為南、北拒馬河。北拒馬河在涿州市境內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匯入後稱白溝河;南拒馬河在定興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匯入,白溝河、南拒馬河在白溝新城匯流,北支洪水經新蓋房樞紐分別由白溝引河入白洋淀和新蓋房分洪道入東澱。南支水系有瀦龍河、唐河、孝義河、府河、漕河、萍河等,均匯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經白洋淀下口的棗林莊樞紐入東澱。境內水系的最大特點是呈扇形分佈,自成水系。(看過《小兵張嘎》的朋友應該有有注意過白洋淀吧,那裡密集的蘆葦叢以及清澈的河水。)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水網密佈的白洋淀頗有點江南水鄉的感覺

在土地方面,保定更是優勢十足,保定境內主要以山和平原組成,其中平原佔據50.3%,十分適合發展農業經濟,此外,糧食耕種、交通運輸、城市拓展都需要平原提供的土地保障,所以作為首都南大門的保定成為了新省會的不二之選。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廢大名府改保定為直隸省(河北)省會,保定也因此拉開了它作為正統省會的歷史。

(3)天津

自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失效,海港關口被迫打開,晚清政府逐漸對海洋權益重視起來,外國勢力也逐漸從沿海城市登陸我國,直隸總督也常常需要去天津口岸去處理涉外事宜。因此保定的重要性也就降低了不少,此外八國聯軍在天津設立了“都統衙門”,作為殖民統治直隸的核心。(這個機構後來被袁世凱繼承)。所以清政府決定將天津作為直隸省(河北)新的省會,畢竟要將敵人拒絕於渤海之外。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歷史“名場面”: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大沽口即今天的天津港

於是天津成為了新的省會,直到民國早年,天津都一直是直隸省會。(雖然河北境內有個秦皇島,但是距離京城太遠,也就很難被考慮進入新省會的候選名單。)

民國年間:天津-保定-天津

隨著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覆滅,孫先生建立了中華民國,首都位於南京。1928 年 6 月 20 日北伐戰爭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按照唐代河北道的名稱,將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又以冀州之地簡稱其為“冀”。北平、天津設為特別市,直接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聽命於國務院,而省會則設於保定,並且要求河北省會盡快搬遷。保定再一次榮登河北省會之榜。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1912年在保定創立的中國第一所陸軍軍校:保定軍校

但是由於保定在中國進入海洋時代後的幾十年裡,不斷衰落,此時已經“房屋年久失修,設備不全”,難以承擔省會的重任,既然如此,為何民國政府還執意要把保定捧上省會之位?

這裡不得不提到兩位大人物,蔣介石與閻錫山。這兩個人一個是堅持軍令政令統一,一個是絕意割據山西稱雄,一個是新領袖,一個是土財主,爭鬥一生。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1928年控制平津的閻錫山晉系軍閥

為了不讓閻錫山拿到天津控制權,蔣介石強烈要求將河北省會遷回保定,雙方當然要多次扯皮,最終還是閻錫山佔了上風,仍然把省會保留在了天津。

可是近代的天津乃是一個非之地,政客們一受到攻擊就通電下野,躲進天津伺機待發。天津衛成了老幹部局,駐紮在天津的河北省政府也不好辦事,經常受到各位大佬的請託和指點。無奈之下,河北省政府又要遷移,這一次他們聽取了中間人白崇禧的建議,遷到了北平。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北平、天津、保定之間來回轉折的河北省會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控制北方的馮、閻、桂聯軍很快橫掃了北平,驅逐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辦事機關,自立門戶。閻錫山更是在北平自立成為國民政府主席,將北平劃為自己的首都,與南京激烈對峙。

南京國民政府和北平政府互相爭奪控制權,行政運轉不靈,河北不堪重負,後來張學良出手相助南京,南京政府取得了“對峙戰”的勝利,而北平局面已經無法收拾,想要控制河北,就必須把省府遷回天津。於是天津從特別市降格為省轄市,再一次登上河北省會之位。

抗戰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週週轉轉回保定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日寇借天津親日分子被殺的所謂“河北事件”,在省政府門口演習騷擾,導致天津的河北省政府不能正常運轉,想要趁機獨佔天津港的控制權,為以後進一步入侵做好運輸上的準備。當時的天津政府搞不過日寇,只好退步將省會遷到保定避避風頭。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迅速進關並侵佔華北。河北省政府被迫遷離自己的省份,變成了一個流亡地方政府,先後在大名、洛陽、郿縣(陝西)等地辦公,居無定所。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流亡”的河北省會

抗戰之後,河北省政府又經過了幾次搬遷,最終暫時落腳在保定,留下了部分辦公機關和檔案材料,並且在新中國成立後,保定成為了當時第一個省會。

1958年八大二次會議後,天津又受到了河北領導群體的重視,在那個大幹快上的年代,保定四平八穩的發展路線並不符合人們的預期,把省會遷到更有活力和野心的城市,是一種政治正確。不過一年的時間,剛剛穩定下來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又遷回了天津。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你以為這是結束麼?那你就錯了。

1966年,隨著中國國際形勢的惡化,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判斷,靠海的天津很有可能成為美帝蘇修的優先打擊對象,於是河北省會又從天津回到了保定,並於次年將天津設為直轄市。

石家莊的崛起

既然保定最後坐上了省會的位置,為什麼現在的省會卻是石家莊呢?保定沒有天津這個“對手”後,怎麼輸給了石家莊這個村兒呢?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著重發展工業,而保定的地勢並不適合發展工業,其農業用地多,工業設施密度低,此外,在清末民初的近代化過程中保定的鐵路並沒有得到什麼發展,而石家莊就不一樣了。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鐵路拉來的城市:石家莊

甲午戰爭後,列強開始攫取清朝的鐵路經營權,為核心權益不受制於人,1889年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向清廷提出了修築盧漢鐵路(京漢鐵路)的幹線鐵路計劃,得到批准。直到1906年,花費四千多萬兩白銀的京漢鐵路終於全線通車運行。

京漢鐵路在當時離石家莊村不遠的振頭鎮有個站點,叫振頭站(老石家莊站)。就是這個站點讓昔日的小村石家莊離省會之寶座更進一步。1904年,屢經波折的正太鐵路(石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建設權到了法國人手裡,法國人為節省成本,避免在滹沱河上建鐵路橋,將本來位於正定城南的柳林堡的起點移至振頭。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正太鐵路石家莊站

一條京漢鐵路上的站點算不上什麼,但是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就厲害多了。石家莊正是藉著這樣的東風,開始了蓬勃地發展, 1941年,石德鐵路的建成,將兩大幹線京漢鐵路和津浦鐵路連接起來。另外加上石家莊 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地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東接衡水,南連邢臺,西靠山西陽泉,北臨保定,距北京約270公里,而且與天津、濟南、太原、鄭州幾大城市的距離基本上差不多,因此成為了我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之一,所謂“要想富,先修路”,石家莊就是這樣靠著鐵路發家慢慢走向了省會之位。

中國最“多變”的省,河北省會為什麼遷來遷去?

建國初期主要鐵路線路

在1968年,剛剛遷回保定的省委省政府遇到了新的挑戰,再遷省會提上日程。而此時的石家莊人口較少,且大多是工人,能配合搬遷工作,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於是當年年初,經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會在石家莊成立,石家莊正式跨上了河北省省會的寶座,一直持續到今日。

細細數來,河北省會從晚清之後搬遷了將近20次,可以說是全中國最會折騰的省會了!


參考文獻:

《河北省會變遷記》

《檔案記載:70年前河北省省會頻繁變遷》

《近代河北省會的變遷》

《河北省情—河北歷史》

《河北省省會搬遷石家莊前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