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冯国璋是如何失去的军队?为什么后期成为总统的冯国璋成为了光杆司令?

鸢飞九天2018




这在民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由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几千年的帝制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没有皇帝的时代让他们感觉非常不适应。

尼采曾经说过: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那些将军们就认为:既然没有皇帝了,我就是皇帝。就算是在袁世凯执政的年代,他的很多军令和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地方上彻底的执行下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内阁总理段祺瑞的手上。府院之争爆发后,在张勋复辟的冲击下,黎元洪辞去了大总统,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

在这之前的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坐镇在南京,正像当年的黎元洪不愿意到北京担任副总统一样,冯国璋也不愿意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天高皇帝远,他担心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将军们,更担心到了北京后被人架空。



虽然总统和副总统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对于这些带兵的将军们来说,担任总统就意味着走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岗位。冯国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最终决定到北京来担任总统。

枪杆子里出政权,手底下没有兵,就很有可能像黎元洪那样任人摆布。冯国璋在进京前做了一番部署,任命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王占元继续担任湖北督军,把长江领域打造为自己的后方和根据地。

冯国璋进京带了曹琨,这也是他的老乡直隶人,也因为如此冯国璋是直系的最早带头大哥。曹琨小名曹三傻子,但这个人一点也不傻,他被任命为直隶督军。

在这个时候,北京政府就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当年的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就在北京成功会师,他们三个人宣誓要继承袁世凯的遗志,把北洋精神发扬光大,坚决拒绝北洋内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统和总理天生就是敌人,段祺瑞和冯国璋同样如此。当然这个坑还是孙中山挖下来的,孙中山担任临时大中通的时候,法律中规定是总统制,也就是说,由总统说了算。后来袁世凯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又把法律修改成了内阁制,也就是说由总理说了算。

当时民国的法律几次修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更重要的是段祺瑞和冯国璋在理念上也有争议,段祺瑞认为应该武力统一天下,冯国章认为以和为贵。

段祺瑞是亲日派,冯国璋则是亲美派。这两个北洋系的大佬就展开了明争暗斗,王士珍见势不妙,就归隐田园,毕竟夹在中间难做人。只要有斗争就会有妥协,收买对方的手下更是家常便饭。



段祺瑞的铁杆儿徐树铮派人刺杀了陆建章,同样也想方设法收买曹琨,企图削弱冯国璋的力量。曹琨慢慢的觉得自己身价抬高了,段祺瑞许诺让他担任副总统。

曹琨也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应该更上一层楼,凭什么冯国璋能当总统,他就不能当总统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国璋的铁杆儿曹琨开始有了二心。

随着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人斗争的加剧,曹琨和吴佩孚就变得越来越值钱了,毕竟他们手中掌握了直系军阀中最能争善战的部队。各方势力都在拉拢他们,许诺给他们更高的职务和待遇。

曹琨和吴佩孚的野心就越来越大,连带后边还有一个冯玉祥,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来回投机,势力不断坐大。在政治斗争中,冯国璋和段祺瑞先后出局,曹琨、吴佩孚和冯玉祥则先后走上了政治舞台。



为什么冯国璋会成为光杆司令呢?第一个原因,段祺瑞的这个内阁总理太强势,军政部长归段祺瑞直接领导,冯国璋这个总统很难操作上手。

第二个原因,虽然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并不直接领到军队。冯国璋以前在江苏担任长江巡阅使时,是直接掌管几个省的军政大权的。当他担任总统的时候,就只能把这些权力让出来了。这些地方上的大佬也有自己的野心,慢慢就会不太听话。

第三个原因,民国的这种制度虽然好,但当时的中国还是人治的环境。这些军队的长官并没有理想,也不懂得民主政治,慢慢就会在政治斗争中迷失自我,沦落为政治的牺牲品。冯国璋的部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离开他的,表面上依然会保持对他的恭敬,但在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最关键的一点,人性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小,人都是会变的。以前这些人忠诚于冯国璋,是因为冯国璋能让他们获得利益,升官发财。当胃口越来越大,冯国璋不能满足的时候,就是他们背叛的开始。


新知传习阁


冯国璋本是手握无数军队的军阀,可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身为总统的冯国璋却被人给架空了。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冯国璋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是他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大家要知道,冯国璋还有他的军队一直是坐镇于南京的。



如果他选择只身去北京赴任,他害怕手下那些将领闹事,更害怕他们把自己架空。但因为冯国璋是思想比较传统,他觉得总统的权力更大,所以他还是选择去赴任。这便是他被架空的开始。

在冯国璋坐镇南京的时候,那些将领还是比较听话的,因为当时冯国璋掌握着军政大权,其他人不敢得罪他。可是随着冯国璋的就任,他出让了这些权力。

虽然冯国璋留了很多后手,同时做了不少布置,但人的野心是永远都填不满的,这些将领逐渐把冯国璋的势力给一点点蚕食。天高皇帝远,冯国璋根本管不了他们。



冯国璋在北京的经历也不是很顺遂。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有谁能给冯国璋这位总统压力。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国家的总理段祺瑞。冯国璋和和段祺瑞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段祺瑞主张战争,而冯国璋则是向往和平,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政策上他们都没有办法达成统一。

而段祺瑞之所以能给到冯国璋压力,是因为当时总统和总理官职的界限非常的模糊。袁世凯几次更改民国的法律,所以法律已经没有权威性了。对于总理和总统谁应该掌握大权,两个人一直在争吵不休。表面上两个人是势均力敌,但段祺瑞其实更有优势,因为军政部长是由他直接领导的。



换句话说,他掌握着军政方面的权力,可以对冯国璋实行有效的制裁。 想要架空冯国璋的不止是段祺瑞,还有他的小老弟曹锟。冯国璋对曹锟非常的信任,因为曹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曹锟不薄,从来都没有亏待他。

要知道,他可是把副总统的位置留给了曹锟。但是人的野心是无法满足的,在段祺瑞的蛊惑下,曹锟开始对总统这个位置有了想法。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要比冯国璋强,所以这个位子应该自己来坐。不得不说,段祺瑞这招离间计真的是非常漂亮,冯国璋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小老弟竟然会坑自己。 冯国璋虽然擅长打仗,但是他的政治手腕可着实不怎么样。

无论是他的那些旧部,还是他提拔起来的曹锟,表面对他一直是非常恭敬的,所以冯国璋便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境况。而冯国璋发现自己被架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翻盘的力量了。冯国璋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了解权力两个字多么诱人,更不明白忠诚两个字到底是多么的脆弱。如果他能警觉一些,早点发现这些人的企图,他也不会落得个被架空的下场。


夏目历史君


冯国璋这个人就是太实在,不懂得那么多尔虞我诈,说他是北洋之犬绝对不是损他,冯国璋的确值得拥有这个称号,因为他太实在了。

北洋有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为北洋之龙,为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与各方势力都不粘锅,段祺瑞为北洋之虎,从他的经历来看,袁世凯的确是养虎为患,听信了段祺瑞的鬼话,早早的称了帝,最后在世人的抨击中郁郁而终。

冯国璋的确是很实在的一个人,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他就很听话,后来袁世凯垮台了,他冯国璋也没那么多道道,斗不过段祺瑞。

当初袁世凯就是被他劝的,最后称了帝,后来他又诱惑着张勋复辟,在这几位复辟的人都垮台以后,他反而成为了三造共和的大功臣,明明另外几位都是被他害的,他反而三造共和,享有了无数的声誉。

当年北洋军阀内部斗得不可开交,孙中山也趁机在广州开了一个护国政府,跟北方对立。

在冯国璋还是副总统的时候,就做看着黎元洪与段祺瑞掐架,当然了,他还是支持黎元洪的,甚至还建立了直系军阀的雏形,冯国璋继任临时大总统以后,段祺瑞就曾经跟他爆发过剧烈的冲突。

因为南方新政府对北方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段祺瑞竭力争取在护国政府成长起来之前将它掐死在襁褓之中,只不过冯国璋不同意,冯国璋跟南方的军阀关系不错,也不想这么快跟对方撕破脸,所以就一直往后拖。

面对段祺瑞咄咄逼人的态势,冯国璋是一点也不怂,他组织了王占元李纯等人,建立了长江三督势力,还联合了自己手底下的曹锟等人,可以说面对段祺瑞,他是一点也不需要担心的。

只不过在这以后,虽然他一时间看似是打败了段祺瑞,但对方的政治手段怎么能是他能够比较的,段祺瑞在下野之后也没有闲着,不仅造了舆论,搞臭了冯国璋的名声,还在暗中私自操纵了大选的进行,绝大多数议员都成了他段祺瑞的人。

在冯国璋当上临时大总统的时候,手底下的人就已经变得不是很听话了,而他卸任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以后,他手下更是几乎没了半点势力。

虽然他垮台了,但是他组织起来的直系军阀却发展的很不错,曹锟,吴佩孚正式步入了权力核心。


魏青衣


冯国璋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直属军队 虽然他两次率军出战

1、1896年,冯国璋出任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总办;

2、1901年底,出任军政司教练处总办;

3、1903年,出任中央练兵处军学司司长;

4、1906年任正黄旗副都统兼陆军贵胄学堂总办;

5、1907年到1911年,任军谘使;

6、1911年率军镇压武昌起义,以攻取汉阳功绩,被封二等男爵;

冯国璋题赠章宗祥的照片

7、1912年,出任袁世凯临时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当年9月,改任直隶总督兼民政长;

8、1913年,率军镇压二次革命,攻克南京;当年12月,出任江苏总督;

9、1914年,被授予将军府宣武上将军;

10、1915年12月,出任中华帝国参谋总长,后兼征滇总司令,被封一等公;

11、1917年10月30日,出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在南京办公,直到1918年10月10日;

12、1918年10月10日,和段祺瑞一起下台;

13、1919年12月28日,在北京去世。

冯国璋真正掌控兵权是在1913年12月攻克南京出任江苏督军,直到1915年12月,仅有2年时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冯国璋难以培养出自己的派系。

早期冯国璋都是做辅助事务、营务、军学等辅助事务。

1919年太和门冯国璋灵堂大门

奉系各人:

冯国璋虽然两次出战都有战功(攻克汉阳和南京),但本人反对武力统一,主张和平统一,临死还不忘和平统一:

“愿内外同心,化除轸域,和平统一,务底于成。”

曹锟在美国总统哈定的支持下,通过为国会议员代发工资形式(即所谓贿选)当上了大总统。从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即曹锟宪法)的内容来看,曹锟认同的是美国联邦式政权,赞同实行美国总统制。

吴佩孚和冯国璋一样都支持和平统一。另外吴佩孚主张蒙古属于中国,并因此和苏联闹翻,因此成为国民政府北伐中的首要打击目标。

被盟友孙传芳抛弃的齐燮元。

三爱主义领导人孙传芳。所谓三爱是:爱国家、爱人民、爱敌人。为什么要爱敌人?不解释——因为我也不懂。

1923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曹锟照片

综述

冯国璋本人掌军时间并不长,根本没有能够控制军队,加上冯国璋本人坚持和平统一,自然不会像段祺瑞和张作霖一样控制军队。成为光杆司令,是冯国璋本人选择的结果。

奉系中冯国璋和吴佩孚二人坚持和平统一,曹锟认同美国总统制(实质是加强事权一统),至于齐燮元和孙传芳,就是玩花样。

直接一点,奉系中就只有曹锟能力较高。冯国璋和吴佩孚的和平统一论,早已经被民国建立时的南北和谈后果证实不可行。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准确来说,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只不过被调离了他的大本营,只身到北京继承总统大位,以至于受制于段祺瑞和徐树铮。

冯国璋的起身资本可以说比段祺瑞还要早,早些年慈禧死了,光绪也死了,宣统继位,载丰读掌大权,马上就想把袁世凯弄死,可惜没那个胆子,因为六镇北洋军不好惹,只好把袁世凯以及袁世凯一党的人全部赶回家种红薯。

偏偏只留下了冯国璋,原因就在于这个冯国璋很会做人,有点蛇鼠两端的感觉,给载丰的感觉就是此人可用,所以冯国璋间接的成为了北洋军的大统帅。

后来打汉口,因为冯国璋一脑门子的跟革命党拼命,惹的老袁不高兴,才用段祺瑞换掉了冯国璋,段祺瑞才逐渐的盖住冯国璋,成为老袁头号天子门生。

但是即便如此,老袁手底下最精锐的北洋第三镇也一直都是冯国璋节制。

都知道六镇北洋军一直以来都是老袁的嫡系,而这个第三镇曾经担任过天津的警察卫戍部队,那更是嫡系中的嫡系,个个都是袁世凯最为倚重的天子门生。可见冯国璋还是很受重用的。

后来二次革命,不开眼的张勋打下了南京城,这个屠夫张勋一直被满遗那群人奉承说是武圣人(文圣人就是另一个满遗康有为),其实是个脑残加屠夫。他打下南京之后,发布将令:

十日不封刀。

杀害南京城中数十万百姓。惹得天怒人怨。

(说句多余的话,对南京犯下滔天大罪的,除了臭名昭著的日本侵略军,还有湘军曾国藩,最少杀了五十万人以上,以及这里说到的满遗张勋,屠杀人口也在十万以上)

说来可笑,张勋杀了数十万人大家破口大骂,但是张勋屁事没有。美滋滋的做他的江苏都督。张勋本人更是把民国的江苏都督当成了满清的两江总督来当,把清朝那一套官场礼仪发挥的淋漓尽致:

见面必须跪拜,让你坐只准坐半边屁股,主人抬手喝茶客人立马滚蛋,审案要大喊威武,想在江苏当官必须留辫子,犯了事要打板子,游街示众。抓到了革命党就在菜市场砍头示众。

不过终究出事了:张勋的部下太骄横了,平时杀中国人杀多了,胆子变大了,听说是为了吃妓女的醋,居然不小心杀了两个日本人。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日本人一把屎尿就往张勋的脸上抹过来:八嘎呀路,你个小兔崽子,敢杀大日本帝国的臣民,活的不耐烦了。

别看张勋对中国人特别狠,对日本人可温顺了。吓得屁滚尿流,牙缝里蹦不出半个不字。跟他的老主人慈禧一样跪在地上听东洋佬的训斥。

袁世凯一看,立马出面做和事老:

张勋你就到徐州去养老吧,江苏都督这个位置暂时就交给冯国璋来干。

张勋屁话也不敢说,就跑到徐州去当了什么长江巡阅使。

从此,冯国璋从袁世凯身边的一个大将,摇身一变,变成了北洋军中一方封疆大吏,而且掌握了整个中国当时最富庶的江苏以及上海地区(上海当时名义上归江苏都督管,实际上是有上海工部局自己管理)

此时冯国璋手里的权力不可谓不大,虽然说没有像段祺瑞一样在北京中央发号施令,但是段祺瑞只有一个空头陆军总长的名头,袁世凯弄了个陆海军大元帅办事处,就把段祺瑞的陆军总长给架空了。此时冯国璋权力隐隐有了大过段祺瑞的势头。

到了护国战争,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人心照不宣,拒不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气的一命呜呼,段祺瑞顺理成章成为了北洋政府实际上的最高领袖内阁总理,(表面上的总统是黎元洪黎大菩萨,徐树铮就直接说黎大菩萨就是个盖印机器,让你干啥就干啥,管那么多屁事干嘛?)而冯国璋则以江苏都督的身份兼领副总统职务,仍旧龟缩在南京拒不就职。

此时的冯国璋已经是独霸东南半壁的军阀,也是后来威震天下的直系军阀的前身,手底下豪杰众多,最著名的就有:第三师师长曹坤、吴佩孚、江西都督李纯、湖北都督王占元等等。势力囊括了江苏江西湖北等东南很多富庶的省份。

后来张勋复辟,黎元洪被赶下台。民国没有总统了,怎么办?段祺瑞就邀请冯国璋上北京当总统。

冯国璋也不傻,知道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去北京当劳什子空头总统屌用没有,不肯去,可是段祺瑞信誓旦旦解散讨逆军,说你看我也没军队了,你来吧,你来了就让你当实力总统,我甘心给你打工。你要不信,你还可以带兵来嘛。

冯国璋终究是耐不住寂寞,毕竟总统的位置还是太诱人了,黄袍加身啊。终于带了十六师进了北京城。

一到北京城才发现:草他么的段祺瑞你骗我。

讨逆军是解散了,但是安福军已经组建完毕了,段祺瑞实力大增,但是冯国璋也不是黎大菩萨可比的,手中有兵心不慌,处处跟段祺瑞掣肘交锋。最典型的的就是后来的护法战争,段祺瑞要武力统一,冯国璋要和平谈判。两人明里暗里把对方往死里搞,拢不到一块去。

但是尽管如此,张勋复辟后的段祺瑞皖系军阀势力大增,逐渐已经有了独揽全国军政大权的趋势,冯国璋虽然也有实力,但是此时此刻无力正面相抗衡,很多地方都向段祺瑞示弱,以至于处处窝囊,最后在民国七年辞去职务,并在民国八年病死于北京。

就这样,冯国璋鸟入牢笼、蛟龙困滩。失去了对军队的直接掌握权,而冯国璋军阀势力的继承人:曹坤,逐渐成为了直系军阀的实力代言人。其手下吴佩孚更是成为后来中国最有可能统一的豪杰。


情僧苏曼殊


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实际上不算外面支持他的长江三督,在北京周围的第15师和第16师他都能指挥。但是当时听从段祺瑞的人更多,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只能服软,就和光杆司令差不多了。

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和段祺瑞齐名。袁世凯时期,冯国璋就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死后,冯国璋虽然被选为副总统,但是他不愿意放弃江苏地盘,因此继续留在南京当他副总统兼江苏督军,也是一个奇观了。此后冯国璋和其旧部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还组建了长江三督,成为北洋集团里一个重要的势力——旧直系。

张勋复辟时,与段祺瑞不和的黎元洪黯然下野。而在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在段祺瑞需要重新找一个大总统,于是就派人劝冯国璋入京当大总统。冯国璋当时就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自己离开江苏以后以李纯接任江苏督军,

二、任命陈光远接任江西督军,

三、自己率在江苏的第16师进京充当卫队,此外在北京周围由其统帅过的禁卫军改编的第15师也要归自己管辖。

冯国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进京以后被段祺瑞控制,所以需要在北京和地方上保证有自己的力量,从而和段祺瑞抗衡。段祺瑞答应了这3个条件以后,冯国璋带了第16师赴京出任大总统一职。

到北京以后,果然不出冯国璋所料,他和段祺瑞之间很快就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爆发了矛盾。段祺瑞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主张武力消灭西南地方实力派,而冯国璋则试图利用西南地方实力派制衡段祺瑞,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双方争的不可开交。

冯国璋一面拉拢段祺瑞派去南下的第18师师长王汝贤、第20师师长范国璋,让他们发表主和通电,同时长江三督联名予以支持,一度逼得段祺瑞辞职。

然而出乎冯国璋意料之外的是,段祺瑞成功的拉拢了在直隶实力最强的直隶督军曹锟,让他继续鼓吹对南方用兵。继而又联合了东北的张作霖,奉军大举入关。冯国璋在北京虽然有两个师的兵力,但是无法和段祺瑞掌握的兵力抗衡,所以势单力孤。

随着南北战事重开,1918年1月冯国璋率卫队千人南下,试图返回南京。结果在蚌埠被亲段的倪嗣冲拦截,只能黯然返回北京。此后冯国璋又试图让陆建章联络冯玉祥反对南北战争,可是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在天津公然枪杀了陆建章,让冯国璋不得不再次服软。

此后段祺瑞又借选举之机,把冯国璋从总统之位上赶了下来,改选徐世昌为新总统,不过冯国璋还是节制第15、16师两个师,直到冯国璋死去这两个师才归陆军部直辖。

所以冯国璋手里并非没有兵权,只是他的实力不如段祺瑞,又不敢真的撕破脸,所以处处被动,跟着段祺瑞转,和没兵的光杆司令也差不多了。


不沉的经远


这个问题首先就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冯国璋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军队和地盘,后期成了总统的冯国璋也绝对不是什么光杆司令。既然如此,为什么会造成冯国璋失去军队的错觉呢?

笔者刚刚写完直皖大战系列,对此还是比较了解的,今天就详细说说这个错觉的来龙去脉。

这事儿得从张勋复辟结束说起。张勋赶走了黎元洪总统,段祺瑞击败张勋,再造共和以后,总统人选成了一个大难题。首先,段祺瑞自己不愿意出任总统,而是宁可当个实权总理,隐身幕后。原来的大总统黎元洪被张勋赶走,加上之前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弄得里外不是人,也不太适合继续当总统。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当这个总统?愁死了段总理。最后,段选择了他的老朋友,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狗”冯国璋。段总理本身也是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虎”,虎狗合作,北洋二杰联手,貌似确实可以令当时混乱的时局得到控制。

冯国璋绝对不是什么光杆司令,而是要钱财有钱财,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他身为江苏督军,手握富庶的江苏地盘和几万精兵,而且还有长江三省的支持(除了江苏,还有江西和湖北),和曾经的空头总统黎元洪相比,冯国璋的底气要足了很多。所以,当段祺瑞邀请他当总统的时候,冯国璋兴高采烈答应了,非常愿意去北京当总统。在老冯看来,他和段祺瑞是多年的老兄弟,老战友,关系莫逆,而且自己背后有长江三督的支持,兵精粮足,段祺瑞不敢轻易和自己翻脸,像对待前总统黎元洪一样对待自己。此外,冯国璋还有一个杀手锏,他曾出任清末的禁卫军都统,这些满清的禁卫军对冯国璋无比忠诚,现在禁卫军拆分成第15师和第16师,都驻扎在北京。换句话说,老冯觉得自己到了北京,也绝对不是空头司令。就是凭借这些底气,冯国璋雄赳赳气昂昂到北京当总统。

他一到北京,就让第15师和第16师轮流派兵给自己当卫队,取得了一定的兵权。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和段总理也确实相处得比较融洽,互相都有让步,大家都觉得虎狗相处甚好,大有一副北洋一家亲,一致对外的新气象。

可好景不长,随着对南方诸侯的不同看法,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开始矛盾重重。段祺瑞对南方很不满,主张武力一统,冯国璋担心北方军队南下,经过自己的地盘,假道灭虢。老冯更想在南北之间达成和议,提高自己的地位,压制段祺瑞。从此以后,冯段之间开始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虽然冯国璋在北京也拥有一些军队(第15师和第16师),但北京始终是段祺瑞的地盘。老段凭借多年的经营,压得冯国璋气喘不过气来。冯国璋这才明白,尽管自己并不是光杆司令和空头总统,但在北京想要斗赢段祺瑞,基本是痴心妄想。所以,他想出了一招,借南下讨伐南方的名义,逃回南京大本营,继续和段祺瑞对抗。冯总统带着卫队乘坐火车连夜逃出北京,结果还是段祺瑞棋高一着,在安徽蚌埠(到南京前的最后一站),让亲信、安徽督军倪嗣冲,挡了冯国璋的驾,把他逼回北京。自此以后,冯国璋一蹶不振。

不久,段祺瑞使出最后一招,逼冯国璋一起辞职,段祺瑞辞去总理,冯国璋辞去总统。老段为什么干这种损人损己的事情呢?表面上确实两败俱伤,但却只伤了冯国璋,没怎么伤到自己。段祺瑞尽管没了总理的名义,却还有“参战督办”的名分继续指挥大局(几乎什么都可以插手),而冯国璋没了总统,就什么都没了。最后,冯国璋退隐下野,于1919年12月底在北京郁郁而终。

一句话,冯国璋在北京斗不过段祺瑞是事实,但说他是空头总统和光杆司令,那就是误会了。

1. 徐海:《段祺瑞传》

2. 彭秀良:《冯国璋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冯巩的太爷。

冯国璋后期并没有失去军队,也不是光杆司令。

冯国璋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生于1859年,和袁世凯一样大。他比段祺瑞大6岁,但是他们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同学。

所谓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他们都是武备学堂的同学。曹锟、王占元、卢永祥、张怀芝等也是他们的同学。

冯国璋属于老大哥,他为什么比其他人年龄大呢?这是因为他去考科举,中了秀才。又去考举人,结果没考上,耽误了几年,才回来上学。李鸿章夸他:武校出文生,不简单!

这帮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为什么效忠于袁世凯?这要从甲午中日战争说起。1894-1895年,中日战争,冯国璋、王士珍等人都在陆军中,作为参谋人员,赴朝鲜参战。段祺瑞在海军陆地炮台任职。他们30岁出头,年富力强,却遭遇败仗。部队打散了,他们作为败兵回家,惶惶不可终日。这时袁世凯把他们召集,委以重任。感恩戴德之情,不可抑制。

在袁世凯新军中,冯国璋主管步兵,段祺瑞主管炮兵,王士珍主管工程辎重兵。

冯国璋军事理论知识丰富,兼职清廷贵胄学堂总办。

辛亥革命时,冯国璋领大军进攻武汉。手下三员大将,王占元、李纯、陈光远。他火烧汉口,攻下汉阳,炮击武昌。吓得黎元洪仓惶逃跑。

清廷禁卫军统领良弼是强硬的主战派。他却被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禁卫军不稳,袁世凯调冯国璋入京,统领之。

清廷退位后,袁世凯任总统,段祺瑞任陆军总长,冯国璋任直隶都督。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带领16师(原清廷禁卫军改编)进攻南京。大将王占元领第2师进逼武汉,李纯带第6师进攻南昌。大获全胜。战后不久,冯国璋任江苏都督、王占元任湖北都督、李纯任江西都督。

袁世凯称帝后,冯国璋联络五将军反对。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段祺瑞任总理。

黎元洪不甘寂寞,与段祺瑞争权。终于引火烧身,张勋复辟。赶走张勋后,黎元洪无脸复职。冯国璋以副总统身份代理大总统。

冯国璋带领第16师进京。保举李纯任江苏督军。提拔陈光远任江西督军。江苏李纯、湖北王占元、江西陈光远,三人并称为冯国璋嫡系“长江三督”。冯国璋的实力远非黎元洪所能比。

按照约法,大总统冯国璋是国家元首。总理段祺瑞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

国会先前被张勋解散了,段祺瑞并不恢复国会。议员们失业了。孙中山把议员们接到广东,并成立了护法政府。

这就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情况。段祺瑞大怒,欲武力讨伐护法政府。冯国璋作为大总统,是超然于政府之上的。他不同意打仗。冯段二人产生了矛盾。冯国璋利用长江三督以及冯玉祥等人,成功阻止了段祺瑞出兵。

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浑水摸鱼,派兵攻下了湖南。北洋军损兵折将,山西商震旅全军覆没。这就给冯国璋出了难题。段祺瑞一派十分愤怒,指责冯国璋妇人之仁!

段祺瑞手下大将徐树铮,力请张作霖入关对护法军作战。当张作霖表示枪弹不足时,徐树铮胆大包天,伪造文书,帮助奉军抢夺了陆军部在秦皇岛的枪支弹药。这就是著名的“秦皇岛劫械”事件。

张作霖得到了2万多条枪,立即武装6个旅,开入江苏,欲进驻湖南。同时,段祺瑞派出嫡系大将张敬尧领第7师进攻岳阳。在这两路大军的带动下,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也各带人马,进攻湖南。

大战在即,冯国璋无力阻止。只能下讨伐令。并且派悍将张宗昌带江苏混成旅助战。很快就把陆荣廷赶出湖南。

1918年10月,第一届大总统任期满,代理大总统冯国璋退位。之前冯国璋的身体已出现问题,他表示不参与总统竞选。段祺瑞以为冯国璋在赌气,他也表示不参加总统竞选。最后徐世昌当选大总统。冯国璋回到河间老家休养,第二年便病死了,时60周岁。


彭城墨者


冯国璋是直系的首领,势力范围在江苏、江西、湖北、河北一带,手底下大将有曹锟、吴佩孚等。1917年二次护法战争时,冯国璋任总统,主张“和平统一”,而任总理的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

北洋军阀各自寻找列强支持后,大肆扩充军队,1914年北洋军阀仅45万部队,1919年已达到180万。

起初冯国璋勾结南方军阀,挤走段祺瑞的皖系势力,又通电全国,主张与护法军政府和平解决,段祺瑞辞职。但没过多久,日本政府决定全力支持段祺瑞夺回北京政权,进行反直系冯国璋活动,于是1918年3月段祺瑞复职。

1917年爆发的护法战争是由南方军阀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组成护法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这里说一句,段祺瑞是责任内阁下的实权总理,居于主导地位,陆军总长的军事指挥大权一直在皖系手中。再次上台的段祺瑞以副总统和湖南湖北两省地盘为诱饵,引诱直系曹锟出兵湖南;又以日本借款为军费支持吴佩孚,攻占的城市作为犒赏费划拨给吴佩孚,于是吴佩孚直捣两广,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

段祺瑞在北洋时期接受日本人支持,黑了几个亿,但918后日本公开侵略中国,段祺瑞拒不做汉奸。

段祺瑞又给奉系军阀张作霖一批军火为条件,要张作霖派兵入关威胁冯国璋,而此时段祺瑞亲信徐树铮在北京用日本借款大肆收买喽罗,操纵选举,400多名议员,段系占了380多名,在国会选举上以冯国璋代理总统期满为理由,将其逐出北京中央政府,此时的曹锟、吴佩孚羽翼已经丰满,而且获得英美的支持,成为直系新首领,下野的冯国璋回到了老家河间县。

冯国璋身前在苏北有70万亩的盐垦公司,在南京等地有多个钱庄,在河北境内有三处金矿,死后由王世珍主持分给了子女。

新上台的总统徐世昌为安抚冯国璋保留了他的军权,但不久直系另一代表人物陆建章被皖系徐树铮暗杀后,冯国璋胆怯了,不久便因肺炎而去世。


图文绘历史


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也没有失去地盘。只不过,他的地盘是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他跑到北方来当总统。而北方地区基本都是段祺瑞皖系的地盘。他的支持者远在千里之外,很难给他足够的支援。有军队却鞭长莫及,他就跟光杆司令无异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就分裂为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及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段祺瑞皖系控制着安徽、山东、福建、陕西、甘肃、浙江、上海、河南、热河、奉天等省(奉系张作霖前期支持段祺瑞)。冯国璋控制的是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可以看出,段祺瑞的实力比冯国璋强的多。而且冯国璋控制的三个省都在南方。他到了北京当总统,确实得不到足够的支援。在北京,他的一举一动都完全在皖系的监视之下。皖系随时都可以发动政变、将他软禁(不过这就意味着北洋内部的内战,皖系也不敢轻举妄动)。

直系另外一位大佬是直隶督军曹锟。曹锟手下还有吴佩孚这样的能人。直系冯国璋、曹锟如果团结起来,是足够与皖系一战的。不过曹锟也有自己的野心,并不甘心听命于冯国璋。曹锟在段祺瑞、冯国璋两人之间周旋,两头拿好处,算是中立势力。得不到曹锟的支持,冯国璋就更势单力薄了。

冯国璋的权谋手段也是不如段祺瑞的。他手下也缺乏人才。像段祺瑞有徐树铮,曹锟有吴佩孚。冯国璋手下却没有得力的干将。在总统任上与段祺瑞争锋时,冯国璋表现的优柔寡断、不敢坚持己见。他多次在压力之下屈从段祺瑞的意志,让他的部下和盟友也对他很不满。因此导致冯国璋的总统做不下去了,自己主动辞职。

冯国璋下台之后,其实还有很有实力的,依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过他下台不久就病逝了。之后他的势力就被曹锟、吴佩孚所继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