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離明星還有多遠?

粉絲應援,在當下的社交網絡中已不算新鮮事。人們常常能在城市CBD地標建築上,看到粉絲包下整塊LED大屏為自家偶像過生、打CAll的景象。

“朱一龍應援海報出現美國納斯達克大屏”、“迪麗熱巴粉絲微博打榜爭奪上海浦東、虹橋173處應援屏”的話題也時時刷新著人們對飯圈“應援文化”的理解。

主播離明星還有多遠?

明星朱一龍應援海報出現在美國納斯達克大屏

中國粉絲報告顯示,我國應援興趣聚合圈層已達 4.7 億泛用戶及 5000 萬+核心用戶。“打 Call”、“Pick”、“應援內容”、“應援大屏”等詞語屢見不鮮,應援文化也成了當下的潮流。

近日,還在風口上“扶搖直上”的電商主播圈似乎也正在被這種潮流感染。

雙十一前,一組為電商主播打Call的應援標語登上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慶五座城市的地標級LED巨屏,以往被明星粉絲們長期霸佔的核心廣告位,似乎一夜之間成了主播們扎堆爭奪的“新流量”入口。

主播離明星還有多遠?

重慶觀音橋電商主播應援

此事也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探討:流量明星、網紅up主可以被追捧、被Follow,電商主播呢?這些“為帶貨而生”的主播們該不該被“應援”?

一、當主播帶貨成為行業發展大勢

隨著社交媒體平臺的更新換代,“直播帶貨”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2016年3月,直播正式與電商結緣。在電商直播間裡,用戶可以直觀地瞭解商品的特點、屬性,尤其是服飾、美妝類直播,能夠讓消費信息變得愈發透明,通過主播的展示與呈現,消費者可以明確感知到商品的上身、使用效果。

3年後,這種直觀的電商消費模式已然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年輕人購物時,從傳統的“打開app搜商品”變成“打開直播間”follow主播,跟著主播買。

雙11預售期“薇婭直播間僅1個單品,賣出11萬份預定,創造1.7億銷售額”、“李佳琦直播間41萬套雅詩蘭黛“小棕瓶眼霜”被搶空,大約每15秒就賣掉一瓶”,這些數據是電商直播商機紅利的體現,更是主播具有了強大個人影響力的體現。

隨著直播帶貨的影響力不斷被放大,主播們自然也成了大眾口中的“話題人物”。在各自的領域擁有著巨大的號召力,粉絲甚至媒體都把他們當做“流量明星”,時刻關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二、平臺下場,幫助主播“出圈”

粉絲流量增加以及粉絲粘性的增長,讓主播成為了具有社交影響力的群體。從馮提莫出專輯到劉宇寧參加綜藝,主播“出圈”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紅主播渴望“出圈”。

雙十一前夕,五城聯動的LED巨屏打Call事件,則順勢將電商主播們往“圈外”再推了一把:小甜心、葉子、瑜兒……這些平日被湮沒在薇婭、李佳琦“明星光環”下的主播們,一下子被推到了大屏幕前。

“兜兜轉轉還是信任甜心家的東西,就認準她家,喜歡她從不誇大其詞,比心~”、“瑜兒家服務好,衣服質量倍棒,彩妝超級平民好用,喜歡瑜兒不迷路,愛你呦!”雖然應援標語裡不乏酸溜溜的土味情話,但也足夠表現粉絲們對這群電商主播的擁躉。

為這次應援,蘑菇街提前一個月便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主播們的“真愛粉”,包下她們所在城市的地標性大屏;同時在站內發起主播應援活動,徵集粉絲留言、應援標語,然後一條條投到大屏上,幫助主播“出圈”。

照常理,為主播創造更好的環境、提高主播影響力應該是MCN該操心的事,為何蘑菇街要在雙十一當下花費大量精力幫助主播“出圈”呢?

蘑菇街創始人陳琪某次演講中曾說過:“蘑菇街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KOL(紅人、博主、主播)來做的,為他們賦能,為他們創造環境、創造空間,幫助他們積累粉絲、賺到錢。”

從這個角度看,專注於“賦能人”的蘑菇街比很多MCN機構,更像MCN了。

主播離明星還有多遠?

電商主播小甜心應援活動出現在成都IFS爬牆熊貓身後

小甜心,是這次五城應援活動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蘑菇街的頭部力量。從2016年8月第一次開啟帶貨直播功能,到擁有100多萬粉絲,再到創下黃金珠寶單場帶貨1600萬的全網銷售記錄。

這個80末女孩的成長路徑,格外明晰。去年,她註冊了公司,開始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與主播矩陣,如今甜心的MCN旗下已經有5位不同人設的主播,分別對應服飾、美妝、童裝等細分商品類目。

蘑菇街創始人陳琪曾表示,作為平臺的蘑菇街除了要孵化主播、制定政策扶持主播外,還要支持每一位主播的多元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蘑菇街又不像一家MCN了,更像是站在每個主播背後,支撐著他們一步步成長、向前的大家長。

三、都想超越“薇婭”“李佳琦”


薇婭、李佳琦的成功,足以印證“出圈”對真正帶貨的主播來講並非難事。而對那些在直播帶貨大勢下湧進行業的新人來說,成為第二個“薇婭”“李佳琦”還很遠,眼下最關鍵的是如何在直播間裡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確每一步要走的路。

直播事業如何啟動?如何與粉絲、商家溝通?如何熬過瓶頸期?如何帶貨?為此,“家長”蘑菇街制定了一套標準化的主播孵化體系。

一方面通過全網MCN機構、直播商家、活動招募等形式招募有潛力成為主播的人群;另一方面為主播提供明確的進階標準,讓他們對個人成長階段、專業能力、業務水平有全面的認知。

日常,平臺經紀人還會不定期地向主播們發起“特訓”,幫助他們提高電商與直播知識儲備、內容儲備,從而避免因知識盲區帶來“直播翻車”事故的發生。

同時,平臺還在後端強化商品供應鏈整合,建設選品中心,舉辦選品訂貨會,幫助主播盤活、選貨,做好精細化人貨匹配。

“人”在平臺的推動下成長,“貨”因“人”不斷升級。蘑菇街人貨場結構的本質,其實還在一個“人”字。

比如今年雙十一,平臺就在全網打出首個“直播狂歡節”概念,所有的玩法、互動,都是圍繞主播在做:邀請明星藝人直播,不為帶貨只為主播引流;承包城市大屏號召粉絲應援,推主播出圈。

在提高主播個人影響力的同時為站內引流,實現平臺與主播流量間的良性互補,蘑菇街把小心思都放在了明面上。

四、“出圈”終會成為一種常態

幾天前,GQ報道《倖存者李佳琦:一個人變成算法,又想回到人》在朋友圈刷屏。此前GQ報道的對話人物都是明星、藝術家,目的是為了記錄人物的浮沉和時代價值的變遷。破天荒的,“電商主播”李佳琦霸佔了兩天的推送。

同一天,Kim Kardashian以連線的形式出現在薇婭的直播間,全網粉絲奔走相告。

還是在這一天,成都IFS爬牆熊貓背後、北京西單、上海百樂門、重慶觀音橋、杭州國大外立面上同時出現了電商主播小甜心、潘仲晴的身影……

主播離明星還有多遠?

主播應援文案很簡單,也很走心

“主播出圈”,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常態;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播開始“走出”直播間,這也終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未來,能帶貨的主播們距離成為明星,到底還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