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皖南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胡荣

胡荣,字萼芳,平江县石牛寨镇西四村香洞组人。1906年3月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随后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著名的“三月扑城”、五次反围剿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新四军组建后,曾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第三纵队政委。

喋血皖南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胡荣

家乡革命露头角

胡荣的祖父胡兰丁和父亲胡枢星,都是忠厚老实的农民,他们深知没有文化的痛苦,咬紧牙关、节衣缩食,送胡荣读书。胡荣在虹桥高小毕业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立中学。在校期间,大部分同学吃的是白米饭,而胡荣吃的是红薯丝。曾有好心的同学给他盛来米饭和肉,但他总是婉言谢绝。他吃苦耐劳,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如饥似渴地学习功课。晚上熄灯过后,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他悄悄地到教室点着松光读书、练习。1926年9月在平江县城加入共青团。县立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胡荣在当地任小学教师,秘密为党工作。西四村地处黄龙山下,地形偏僻,交通不便,胡荣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逐家逐户、串连发动,很快办起了农民夜校,吸收进步青年入团,建立了虹桥地区第一个团支部,胡荣任团支部书记。随后又成立了西四村农民协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马日事变”后,胡荣在大坪山区积极发动群众,积蓄力量,秘密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3月,中共平江县委发动20万农民(军)扑城,胡荣就带领近百人的队伍参加了攻城战斗。1929年,胡荣当选为共青团湘鄂赣边特委委员,在边区继续从事团的工作。1930年,胡荣调修水县委军事部工作。在中共湘鄂赣特委和修水县委领导下,胡荣带领修水县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随后,修水县地方武装编入红18师。1931年初,胡荣任湘鄂赣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副政委。1933年2月任红十八军五十二师一

五四团副政委,红十八师组织科科长。后调任红十七师直属队总支书记。从此,胡荣由地方革命斗争转入军事武装斗争序列。

身负重任显本色

1934年8月,胡荣随红六军团西征,担任过政治部总务处长、白区破坏部部长及红五十三团副政委等职,随同任弼时、萧克等转战湘、桂、黔三省与红二军团在黔东北胜利会师。1934年11月起,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到达陕北后,经红二方面军六军政治部介绍,胡荣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张正坤同志和胡荣从延安回到湖南省平江县传达党中央指示,并领导抗日游击支队工作,张正坤任湘鄂赣边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司令,胡荣任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

喋血皖南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胡荣

胡荣回到平江后,曾回大坪西四香洞老家探望。离家近十载,回家后才知道,家里的房子早已被挨户团烧掉,父母已相继去世,妻子也已改嫁,两个弟弟只有二弟胡林仅存。他怀着悲愤的心情祭奠了父母的坟墓,探望了婶娘和二弟,立即返回部队,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更加激起他的强烈革命斗志。

1937年秋,胡荣在江渭清、李玉凤等人的撮合下,与在游击支队担任妇女干事的李秀英(1907—1986年,平江虹桥人,老红军)结为伉俪。1938年2月,遵照中央指示,为组建新四军,随傅秋涛、江渭清率领的由湘鄂赣边抗日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由平江县嘉义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到达皖南歙县岩寺集结地区后,胡荣于2月被调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李秀英到军部民运部任妇女干事。在皖南山区,胡荣率领政工人员,走家串户,向群众宣传抗日主张,召开军民联欢会,并积极做好当地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巧施计谋除叛徒

为了做好安徽省太平县(现为黄山区)三门镇开明士绅刘敬之的工作,胡荣曾几次登门拜访。由于他态度谦和,谈话恳切,深得刘敬之的敬重,并表示要同新四军通力合作。自此以后,刘敬之主动为新四军组织竹筏队,运送辎重;还送大儿子刘旭初参加新四军,以自己的家为南来北往的新四军干部提供食宿。1939年2月,

周恩来到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指导工作时,从胡荣的汇报中得知刘敬之的情况,特意到刘敬之家里表示敬意。周恩来应刘敬之父子的要求,还挥毫写下了“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联导,为群众倡”的题词,以此勉励。

1938年7月,胡荣夫妇被派到江苏南通的白蒲地区做抗战工作。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大智大勇,与日伪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个地区有个叫鲍贤良的民兵大队长,被一个长得漂亮的女特务用色相收买,带枪投奔到敌人据点去了。当夜便带着敌人冒充游击队,搜捕在这一带做抗战工作的胡荣。幸好胡荣早已得到情报,转移了活动地点,才免遭敌手。但这人掌握了我党的部分机密,对我抗日军民威胁很大,胡荣决定除掉他。可是他躲在敌人的据点内,一时无法下手。胡荣了解到日军小队长山村一郎疑心重重,便指示游击队长朱永泽用反间计,来个“借刀除奸”。

胡荣便提笔给鲍贤良写了封信,夹在新四军使用的卷宗里,装入一只旧皮夹中,故意丢在路上,让巡罗的日本兵拾去。日本小队长山村一郎将信叫翻译一念,顿时恼羞成怒,马上派人把鲍贤良当成新四军的“奸细”给杀掉了,他的尸体被丢在据点外的乱坟岗上喂了狗。

喋血皖南留青史

1940年4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谭震林调到苏南,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负责恢复和发展东路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第三支队担负的任务重,但所配备的指挥员却始终不齐全。谭震林先是副司令员主持全面工作,1939年12月升为司令员,1940年3月底又去苏南另受重任。此后上级没有再为三支队安排正副司令员。参谋长赵凌波1939年5月调任军部参谋处长,直到1940年6月,林维先才接替赵凌波任三支队参谋长,但时隔一个月即1940年7月,又改任三支队挺进团团长,率队赴江北执行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政治部主任胡荣一人独撑三支队局面。

1940年11月中旬,胡荣升任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司令员为张正坤。12日,新四军奉命北移,他所在的第三支队编为右路纵队(也称第三纵队)。然而,国民党军队却犯下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罪行,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夜,新四军三路纵队冒雨由云岭出发,经章家渡,过青弋江,于5日下午进入茂林镇,在这里休息一天。不料第二天凌晨,新四军前哨排在丕岭遭到国民党军第四十师

一二○团搜索连的伏击。按照军部的部署,他和张正坤率三纵队于7日向高岭挺进,准备经高岭去太平,上黄山。不料在高岭受到国民党军七十九师的阻拦。与此同时,国民党军四十师以及从茂林赶来的一四四师也加紧向两翼迂回,切断了三纵队的退路,形势十分危急。8日,胡荣率第五团指战员在高岭同七十九师浴血奋战了两天,直到10日晚10时左右,接到军部命令,他率部向石井坑集中。在转移路上,遇到突围未成的军政委项英一行17人,同他们一起找到了军部。

这时,部队已经打乱了,彼此失去联系。叶挺军长神色坚毅地命令胡荣率领五团坚守石井坑的屏障——东流山,并对五团的指战员说:“你们五团是一支老红军的部队,许多同志从30年代起就已屡建战功。今天军部把坚守东流山的任务交给你们,大家一定要坚守住东流山阵地。东流山不能丢!”叶挺军长说到这里,指了指山坳里的指挥部坚定地说:“我叶挺就在这里,跟你们同生死,共存亡!”

胡荣率五团指战员,在东流山上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了英勇搏斗。他们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就用石头砸,用牙齿咬,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或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深谷,情形十分惨烈。五团坚守到12日黄昏,大部分指战员已壮烈牺牲,胡荣自己也数处负伤。这时,只有妻子李秀英和二位警卫员紧随着他,他们摸黑在泥泞崎岖的山上爬滚着,到了大康王附近的九峰山相互搀扶着往山下走去。路上,他对妻子说:“秀英,部队被打散了,情况太危险,我们怕冲不出去。你先跑吧,跑出一个是一个。”李秀英说:“我不能离开你,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你先用手枪将我打死。”

当他们四人摸到山边一处偏僻的独户人家时,已是深夜两点多钟。李秀英轻轻叫了几声,出来开门的是一位老大爷,他们被让进了屋,一询问,才知道这里是大康王的青龙山湖村岗,大爷叫鲁荣生。鲁大爷对他们几人很热情,忙烧着火盆让他们烤;端出一罐锅巴给他们充饥。然后铺好稻草和被子让他们住宿,这是他们八天八夜来的第一次休息,不久功夫就入睡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鲁大爷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说声:“不好,国民党军队来了!”急忙打开后门,要胡荣和李秀英向后山跑。胡荣镇定地对李秀英说:“我们俩人一起跑,一个也跑不脱。你冲出去,我们掩护你!”说着,果断地把李秀英推出后门。当时,两名警卫员在与敌人枪战,仓促间,李秀英来不及过问,便向后山树林深处跑去。她跑着跑着,只听见后面“轰”地一声爆炸,接着是一阵枪声,她心里一紧,顿感胡荣出了事。枪声渐渐地稀疏了,随之而来的是死一般的静寂。她挂念着亲人!她想冲出去!但当摸到身上的文件包时,胡荣的叮嘱在她耳旁响起:“你要冲出去,包里是党的机密,一定要保护好!”她知道,现在既不能硬拼,也不是伤心和流泪的时候,烈士没有走完的路,她要继续走下去。

当天晚上,李秀英悄悄摸下山来。她找到鲁大爷,得知当敌人冲进来时,两名警卫员先后牺牲,他强忍伤痛,坚持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消灭敌人。在绝境中用手枪自戕,为革命壮烈牺牲,时在1941年1月13日,年仅35岁。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没有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没有看到侵略者滚出中国,却在同胞“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下结束了他年仅35岁的生命。

李秀英悲愤欲绝,泪水扑簌簌地往下掉。她将随身携带的10块银元全部交给鲁大爷,请代为收殓胡荣和战友的遗体。她自己又在鲁大爷的掩护下,在山上藏了11天,逃过了敌人的搜捕。过后,她装做哑巴,告别鲁大爷,去寻找失散的战友。不幸,一场大病将她困在泾县丁家桥乡的鹿元村,一对老农夫妇把她收留下来,认作干女。从此,她隐姓埋名,在这里幸存下来了,但她仍不忘初心,积极寻找组织,参加支前和土改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李秀英写信给李先念、傅秋涛、江渭清等老同志,得到他们的批示,使她享受老红军待遇,是胡荣烈士革命奋斗、抗日业绩的历史见证人。李秀英于198

6年9月5日逝世。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值得欣慰的是,安徽省泾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拨款,在丁家桥镇九峰山修建了胡荣烈士纪念广场

(作者系石牛寨镇 人,平江县人民检察院干部,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