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相张居正,同样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急昏了头

明代名相张居正,为推进改革,早已彪炳史册。

但在铁血刚强的背后,其实也是一位整天为孩子前途忧虑的老父亲

明代名相张居正,同样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急昏了头

张居正关心子女的前途命运,他反对孩子如其他官宦子弟一样不学无术、坐等恩荫,鼓励儿子参加科考,更希望儿子入仕做官,因此在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上煞费苦心。

明代名相张居正,同样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急昏了头

公事之余,张居正时常搜集名著美文熏陶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为了应对八股考试,他甚至亲自搜集全国各省督学的试义,为孩子们讲解点评,还广召天下才俊与儿子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同龄人中寻找奋发努力的参照坐标。

沈懋学和汤显祖是当时久负盛名的两位才子,张居正先后找到二人,请他们和张家公子一起切磋学问。沈懋学爽快答应了,与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结为好友,两人朝昔相处,读书论道,万历五年,他们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分别成为皇帝钦点的状元和榜眼。

明代名相张居正,同样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急昏了头

张居正故居

此时的张居正可谓圣眷正浓,春风得意,无人能比。虽然二儿子张嗣修高中榜眼,张居正最寄厚望的三子张懋修却在科考中接连受挫。

张懋修自幼聪明伶俐,虽生在名相之家,却毫无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他好学上进,勤学苦读,从小就把科举中第作为人生目标,张居正专门聘请名师汪道坤、余有丁、袁黄等人为他辅导功课。凡是与懋修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应是张家公子中最早登第的人,被选入翰林院也是迟早的事情。

明代名相张居正,同样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急昏了头

令父亲失望的是,懋修中举后,接连两次在礼部会试中名落孙山。张居正没有横加责备,他写了封饱含殷切希望的家书,帮儿子分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

张居正结合自己青年时的亲身经历,说自己年纪很小就捷足先登,所以一下子就像有了很高的名望。自己得意忘形之中,甚至对于屈原、宋玉、班超、司马迁等先贤也视作不过如此了。张居正对儿子检讨自己当时的那种浮燥心态,深刻地反省自己,“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这样做的后果,显然为“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他甚至错误地认为,区区一进士及第唾手可得,于是旧业荒废⋯⋯最后,张居正以自己的亲身教训语重心长地对懋修说: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张懋修发奋苦读,万历八年,懋修终于考中了状元。当时任主考官的内阁阁臣申时行和礼部尚书余有丁原拟懋修名次为一甲第三名,当他们把一甲试卷呈送给万历皇帝审定时,万历以为张居正的爱子做第三名太屈才,大笔一挥,将懋修的名次从一甲第三提为一甲第一。

明代名相张居正,同样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急昏了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